上传时间: 2014-08-12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第20课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采薇 (诗经·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民国初年,民主缺失,复古逆流猖獗
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1917年夏张勋复辟
袁世凯复辟帝制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民国初年,民主缺失,复古逆流猖獗
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2、兴起: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1915
《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吾因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借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
时间:1915年
发动者:陈独秀
地点:上海
事件:创办《新青年》
《敬告青年》(1915年9月)
陈独秀
一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是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是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青年杂志》第一卷1号
自主
进步
进取
世界
实利
科学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民国初年,民主缺失,复古逆流猖獗
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2、兴起: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1915
《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
3、 主将: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北大之父”蔡元培
鲁迅
胡适
运动中心:北京、上海
主要根据地: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
《新青年》迁到北京出版
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及根据地
一、新文化运动
4、内容:以民主与科学为指导理念
思想革命:
提倡民主,反对封建统治
提倡科学,反对盲从迷信
文学革命:
两大口号:
民主(Democracy)
科学(Science)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919年1月15日
(德先生)
Democracy
Science
(赛先生)
(德先生)
Democracy
Science
(赛先生)
“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毛泽东
一、新文化运动
4、内容:以民主与科学为指导理念
思想革命:
提倡民主,反对封建统治
提倡科学,反对盲从迷信
文学革命: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人日记》
两大口号:
民主(Democracy)
科学(Science)
两大旗帜
一曰,不言之无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不作不合文法的文字;
四曰,不作无病呻吟;
五曰,不用套语滥调;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一九一六年
“干不了,谢谢。”
“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
“妻丧速归”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远在异国,既无读书之暇晷,又不得就国中先生长者质疑问题,其所主张容有矫枉过正之处。然此八事皆文学上根本问题,一一有研究之价值。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一、新文化运动
4、内容:以民主与科学为指导理念
思想革命:
提倡民主,反对封建统治
提倡科学,反对盲从迷信
文学革命: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人日记》
5、后期:出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潮流
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
两大口号:
民主(Democracy)
科学(Science)
两大旗帜
二、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
1、时间:
始于19世纪末,兴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
2、代表人物: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
李大钊
十月革命是20实际世界革命的先声
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三、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一场彻底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
2、影响: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其后期对马克思
主义的宣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3、评价:
革命性
局限性: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绝对否定东方文化(儒家思想)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