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1,159

首页 > 真题 > 高一
 

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2)

上传时间: 2014-08-13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课时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时间:25分钟 分值:30分)
A组(基础题)
1.下图中的场景是在哪位领导人改革时出现的    (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解析 赫鲁晓夫将大规模垦荒作为改革的重要措施大力推行。
答案 B
2.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  )。
A.改变了苏联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解析 材料涉及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社会带来了一些生机,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也没有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以失败告终。
答案 D
3.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根据材料“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可以看出勃列日涅夫并不打算触动原有体制。
答案 C
4.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
解析 材料显示苏联军事工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以及苏联对军事工业投资情况,这表明苏联军事工业背后的重工业的强大和轻工业与农业的落后。
答案 B
5.与赫鲁晓夫改革相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突出特点是    (  )。
A.打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B.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C.提出“民主化”和“公开性”
D.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
解析 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改革从经济开始、以政治为重点,对政治、经济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政治上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答案 C
B组(能力题)
6.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在人均畜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20年内苏联将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
A.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B.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C.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D.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解析 由材料中“几年内在人均畜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20年内苏联将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可知A、B、C三项结论正确。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 D
7.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  )。
A.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B.重点在农业方面
C.实施了“加速发展战略”
D.实行轻重工业均衡发展战略
解析 材料中信息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故A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A
8.导致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的直接原因是    (  )。
A.苏联政治危机加剧     B.国际形势日趋紧张
C.各共和国要求分离     D.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解析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效果不佳,经济继续滑坡,他认为现行政治体制的阻碍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所以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答案 D
9.某论文把推行高度的民族自治、放弃一党制、列宁塑像被推倒、实行私有化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苏联的解体
C.赫鲁晓夫与他的秘密报告    D.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的解体。根据题干信息综合分析,故选B项。A项不包括“高度的民族自治、放弃一党制”,C项不包括“放弃一党制、列宁塑像被推倒”,题干属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但是不是“改革开始”。
答案 B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是很相似的。”两者的相似之处有        (  )。
①在经济、社会危机的背景下实施 ②把计划指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③提高了工人的经济、政治地位 ④采用一系列法规调整经济政策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先用排除法,③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含③的选项,然后再分析A、C选项的不同之处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罗斯福新政,都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实施的,故选C。
答案 C
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苏联)玉米的播种面积迅速扩大……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材料二 ……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
——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
18年执政生涯的评价
材料三 伴随着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的“根本变革”,在“公开性”“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口号下,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蔓延,社会日益动荡。……苏共的分裂趋势日益严重,领导层内部斗争不断加剧,人事变动频繁,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于半瘫痪状态。
——《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成效怎样。(2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三个口号,是根据戈尔巴乔夫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这种理论的根本错误在哪里,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4分)
答案 (1)①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都未达到预期目标。
②原因:急于实现不切实际的赶超目标;追求霸权地位。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生产管理不善等。
(2)①改革使苏联的国民经济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②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勃列日涅夫过分追求稳定,改革的步伐逐渐放慢,经济发展呈停滞和下降趋势。
(3)①彻底否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即没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②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混乱,造成党的分裂,削弱了党的领导地位和政府的控制能力,社会陷入混乱状态,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