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学案 > 高一
 

专题七 第3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上传时间: 2014-08-13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专题七 第3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大成目标(2分钟)
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使用说明
1.根据知识清单从细微处牢牢把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2.利用单元知识框架,理清每节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宏观上把握本单元的基本内容。
3.组长明确安排预习达标,对不同层次同学有明确要求和安排;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2)农业的相对落后;
(3)工业领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4)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5)斯大林的逝世。
2、内容
(1)经济
①农业(突破口)
原因:农业发展迟缓是苏联经济的老大难问题,苏联的农业形势已非常严峻,粮食供应严重不足
措施:a、扩大自主权       b、削减农业税       c、垦荒和种植玉米
⑵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⑶政治: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平反冤假错案
3、结果:失败
4、评价:
⑴积极: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⑵消极: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5、失败原因
⑴. 改革没有结合国情
⑵.改革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思想上急于求成
⑶.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理论上准备不足
⑷.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体制。


二、苏联盛极而衰——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1、前期:
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
   工农业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2、后期:
过分追求稳定,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三、莫斯科落日——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1、改革进程
(1)上台之初,经济改革,实施“加速战略”,失败
(2)1988年后,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①指导思想: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实质是改良的资本主义。造成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混乱,这是改革失败的思想根源。
②改革方式: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使党内外各种反对势力乘机崛起。
③政治措施: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总统制。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领导地位。
2、1991年“八一九”事件: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的变化
3、苏联解体标志: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
4、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客观:体制僵化,矛盾深化,阻力很大。
主观:
①经济改革很不成功,引起人民不满
②政治改革的思想错误严重
③改革使社会动荡,民族矛盾激化
④改革放弃了党的领导,打破了旧的政治体制,新体制没有发挥作用
5、比较:戈尔巴 乔夫 改革和中国改革开放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

背景
体制僵化、丧失活力
体制僵化、丧失活力

指导思想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性质
“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目标
全盘西化
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

政治前提
削弱、放弃党领导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策略
经济改革失败,过早政治改革
逐步推进,比较稳妥

结果
失败、解体
     成就辉煌












苏联的改革和失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怎样的启示

(一)社会主义运动史角度:
1、社会主义是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先进制度、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从苏联工业化中可以看出),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刚刚诞生,还不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要防止认识、体制方面僵化。
2、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它的模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是否切合各国实际,根据在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3、从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来看,社会主义最终必须要取代资本主义,但这个过程肯定是漫长复杂、曲折艰难的。既要有坚定的信念,更要有科学的态度。既要防止急于求成的“左”倾冒进、又要防止右倾动摇。
(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来看:
1、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决克服教条主义的照搬照抄和死守教务不思进取,教务主义害死了苏联、教条主义害苦了中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以执政党的建设角度思考:
1、真正树立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证明对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革命、改革,人民群众是坚持支持的;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主要依靠力量,要尊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小岗)
2、要改革干部制度,密切干群关系,密切联系群众。
3、健全党内民主、监督机制。
4、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四)从体制改革角度
1、从经济体制看,只有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发展生产力,要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多种所有制并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均于重视、防止僵化,不断保持体制活力,不断调整激活。
2、从政治上,要健全民主法制;健全权力监督制的机制,防止个人集权、个人崇拜。
3、正确的路线要保持相对稳定。(“一百年不动摇”)
4、要大胆突破旧体制束缚,广泛借鉴、创新体制。
(五)改革(成功)策略
1、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
2、要正确认识国情,制定切合国情实际的改革策略。
3、改革要积极稳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4、要及时解决好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协调和各阶层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5、及时惩治腐败,排除利益集团阻挠。
(六)发展战略:
1、要和平发展。
2、要和谐发展(公平正义)人性化。
3、可持续发展。
4、科学发展(科教兴国)科技创新。
5、统一发展(国家统一)。
6、社会主义改革是长期的、曲折的、伟大的,最后胜利是必然的。







1、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C)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2、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选自《赫鲁晓夫执政史》)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玉米运动”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C  )
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生产管理不善      
C.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D.忽略自然地理条件
3、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  C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4、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是指赫鲁晓夫( C   )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5、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D   )
A. 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在理论上没有重大突破      D.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6、苏联国旗降下已经16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A   )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7、(2008江苏考前考测)下表是苏联1960——1985年经济增长率百分比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

6.5
7.8
5.7
4.3
3.6

——根据:1985年的《苏联国民经济年鉴》
造成苏联25年来出现这种经济变化趋势的原因不包括(   D )
   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                   B、长期争霸
   C、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失败     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8、下列有关苏联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有实行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取消收购制
    B.赫鲁晓夫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将地方的一部分权力收归中央
    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D.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宣布在经济改革方面将采取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方针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