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学案 > 高二
 

专题一 第1课 百家争鸣

上传时间: 2014-08-13

上传者: admin

星级: 零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0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专题一 第1课 百家争鸣
【大成目标】(目标解读2分钟)
1、掌握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儒家思想形成及影响(重点)。诸子百家思想观点的对比(难点);
3、感受先人们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
【使用说明】
自主学习,书写认真,独立完成基础案及巩固案。
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完成升华案。
建议使用两课时。一课时完成基础案和升华案,一课时完成巩固案。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早期儒学
代表人物
活动及其主张

孔子
⑴哲思:提出“  仁  ”与“ 礼   ”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⑶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⑷著作:开创了儒家学派,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称做“六经 ”。

孟子
⑴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     ”学说。
⑵提出了“君轻民贵      ”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  主义的思想基础。

荀子
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⑵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     ”,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       ”的重要思想。
⑶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⑩“礼  ”。

二、老庄之学
1、主要特点:以“虚无”的“道 ”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思想
⑴认为“道 ”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⑵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  辩证法   思想。资料来源于:http://
⑶提出“弱者道之用”,阐发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
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3.庄子思想
⑴把“道 ”作为世界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⑵他认为“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是没有界限与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这就叫“齐物”。
4.历史影响:道家学派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法家思想
学法指导:商鞅与韩非关系:
韩非的理论,商鞅的实践。

1.特点: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2.李悝
⑴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从而增加国家的田租收入。
⑵创立“平籴法  ”,好年成由国家以平价购进粮食,坏年成则以平价出售。
⑶进一步推行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
⑷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⑸所著《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3.商鞅

⑶思想:燔诗书,明法令,禁止游学游仕,以吏为师。
4.韩非
⑴集法家思想之大成者,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 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⑵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⑶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
5.影响:
⑴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
⑵汉代以来,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四.墨家的主张
1.特点:
⑴学术团体以纪律严格著称。
⑵推崇夏朝的政治,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2.主张:
⑴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进一步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⑵认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提出判别知识的三条标准,即“三表法”。
⑶建立了“类”、“故”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3.演变:
⑴墨子死后,他的一些弟子形成“墨辩”学派。
⑵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



[来源:]
探究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及历史意义

探究思路:结合春秋战国的历史背景,从四个方面即政治、经济、阶级、思想等方面分析。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①经济: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政治: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周王室衰微,土大夫崛起。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思想氛围宽松。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这样就使各个学派都有了发展的机会。③阶级关系:奴隶主阶级走向没落,地主阶级开始把持政权,新旧势力的斗争激烈进行。④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总之,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急剧的社会变革与阶级关系的变动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
⑶百家争鸣的意义: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源头,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来源:]
探究二   孔子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探究思路:结合孔子的思想成就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方面作答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
⑴政治思想: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统治者要“为政以德”。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③逐步改良政治。
⑵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⑶教育思想:①教学对象:“有教无类”(办私学);②教学方法:“因材施教”;③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④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⑷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
评价:“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探究三   对韩非子法家思想的评价
韩非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要根据现在的实际来制定政策,这种主张变法革新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韩非提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而秦朝短命而亡的史实说明法家学说对人民群众具有残酷性的一面。总之,韩非的理论对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发展封建制有促进作用,为新兴地主阶级实现全国范围的统一,提供了思想武器,有其时代的进步意义;但秦朝的短命而亡,说明其有历史局限性。






【实战演练】(15分钟)
温馨提示: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和老师的讲解,自主完成。

一.选择题
A级训练
1.(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D )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2009高考海南单科)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   )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二.(B级)材料题
5.请根据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纪念邮票回答问题:
答题思路:结合先秦历史及孔子生平事迹作答,做到要点化,简明扼要。

材料一  周游列国(邮票)

材料二  杏坛讲学(邮票)
             
材料三  1989年,《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纪念邮票

请回答:
⑴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为什么?
孔子主要宣扬“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未被统治阶级认可。原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但在战乱兼并的状况下,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热衷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所以对阐述兼并战争的思想(如法家思想)比较关注,因而儒家思想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
⑵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回答,孔子广收门徒体现的教育思想是什么?有什么积极作用?
“有教无类”的思想。作用: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受教育者的范围扩大,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⑶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回答,说说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纪念孔子。请联系你熟知的现实社会中的某一问题,举例说明正确对待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对于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我们应当根据社会发展而有选择有鉴别地继承与发扬,弘扬其优秀精华部分,剔除其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举例:①儒家提倡尊老、敬贤、尊师等,我们今天应大力提倡。②孔子提倡的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对今天我们的学习也颇有益处。③儒家提倡言必信,要求遵守社会公德等,也有助于克服当前政治生活中的某些消极因素。(答出一例即可)
选择题答案:1—5 DBDBC   6--8 DBC
【课堂小结】(4分钟)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课后要求】(1分钟)
1、进一步掌握本课的重难点,形成知识体系。
2、完成巩固案的改错,做好错题本的记录工作。
【易错易混知识点】(5分钟)
温馨提示:认真阅读,找准区分点,
不张冠李戴。

1.春秋战国时期战乱连绵,纷争不休。按一般规律,人们往往认为这一阶段经济残破,民生凋敝,文化园地百花凋残。孰不知这一时期恰是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底层成员处境改善,文化极为繁荣的局面。原因在于这一时期根本的时代特征是封建制取代了奴隶制。新兴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解放,剧烈的社会变革及频繁的民族交往为文化园地的百花争艳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2.春秋战国时期一般被看做一个历史阶段,有时针对具体题目,也需要细加区分。如先秦文化中孔子、老子均属春秋时代,他们的文化贡献都算春秋文化的成果,百家争鸣出现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争鸣严格讲不包括孔子与老子。总之,针对具体历史知识,应对春秋战国加以区分。
3.学生对孔子“仁”的思想内涵的理解易犯错误。孔子“仁”的思想的核心是“爱人”,具体有三层含义:一是家族成员间的亲善关系,二是对他人要有理解、宽容的态度,三是统治者要有爱民之心,实施仁政和德政,孔子又强调说“克己复礼为仁”,因而孔子“仁”的思想应该涵盖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等方面。用这个思想来指导实践,他进一步提出了“德治”思想和“礼治”思想,但孔子的“仁”的思想也必然打上了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他认为“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4.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比较: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来源:]
5.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到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儒墨并称先秦两显学,道家的势力不如墨家强大。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6.“道教等同于道家学说。”这种说法错误。道家学说为春秋末年老子所创,战国时期发展,其重要经典为《道德经》。而道教是东汉时期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才形成,其主要经典为《太平经》。东汉时期为民间宗教,魏晋时期才开始官方化,并建立其神仙系统。
7.不要误认为韩非子“以法为本”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混淆了二者的阶级实质。韩非子的这一思想在当时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直到今天,其精神仍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它与我们今天倡导的“法治”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韩非的“法治”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其性质是专制主义。现代“法治”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而韩非的“法治”显然不是为了人民,而完全是为了君主一人的利益。现代“法治”是否定任何特权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的“法治”则是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总之,韩非提倡的“法治”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其中并不含有现代“法治”的积极因素。
8.儒家、法家和道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仁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主张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主张“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因而我国封建统治者在治国实践中往往兼采三种思想,“外儒内法,济之以道”,不是只用其一。资料来源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