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时间: 2014-08-13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9.1 酝酿中的变革
必做题
一、选择题
1.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
①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 ②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
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④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 )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3.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 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
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 D.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
4.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的真正目的是( )
A.借孔子之名宣传进化论思想 B.斥责孔孟之道的虚伪
C.强化封建教条的统治地位 D.提倡新学,反对儒学思想
5.康有为改造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主要是因为( )
A.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与封建思想斗争的策略
C.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D.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
6.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见,梁启超认为救亡图存的根本在于( )
A.培养维新人士 B.举办新式学校 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
7.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争取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D.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8.19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该组织最有可能是( )
A.兴中会 B.保国会 C.强学会 D.同盟会
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
A.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 B.造就了新兴的阶级力量
C.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 D.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10.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批评洋务派学习西方是“遗其体而求其用”,其意图是(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反对洋务运动
C.进行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 D.挽救清朝统治危机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谭嗣同《仁学》
材料三 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人以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 ——吴汝纶《天演论·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严复的维新变法主张有何异同?
(3)他们的维新变法活动有何影响?
选做题
一、选择题
1.郑观应主张“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的根本目的是( )
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维护清朝统治
C.学习西方的经济制度 D.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2.下列观点中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当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3.将康有为的下列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组织保国会 ②创办《万国公报》 ③第一次上书光绪帝 ④发起公车上书
A.③④②①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4.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5.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6.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7.“公车上书”中提出当时救亡图存的上策是( )
A.“迁都定天下之本” B.“下诏鼓天下之气”
C.“变法成天下之治” D.“练兵强天下之势”
8.“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这反映了维新派( )
①希望参与政治 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④反对君主专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9.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所起的作用包括( )
①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 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③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 ④使维新运动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 )
A.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C.列强的贷款提供了资金
D.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轮、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迟;约章之利病,使才之优拙,兵制阵法之变化宜讲也,不变则彼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 ——薛福成《筹洋务议·变法》
材料二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基本主张,并分析其意图。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思想对比有哪些突破?其根本要求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维新派的哪些思想主张?
(4)根据材料归纳这一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而探索的特色及成因。
必做题
1---5 D B C D A 6----10 D D B B C
11. (1)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2)相同点: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主张维新变法。不同点: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3)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选做题
1---5 D B A C D
6----10 C C B A A
11. 答案: (1)主张:开矿山,建工厂,造船,练新军。意图:师夷长技以自强。
(2)突破:材料二不仅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更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3)思想:三权分立,设议院,开国会,制宪法,君主立宪。
(4)特色:材料一代表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二代表早期维新派,认为中国不但要学习西方经济、军事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材料三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通过变法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成因:前者是中国地主阶级中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后两者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