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学案 > 高一
 

高一历史复习学案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必修2

上传时间: 2014-08-13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习目标】
归纳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认识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学习重点】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现、影响
【学习难点】
理解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A级认识记忆】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划分依据:司马迁根据 汉代经济分布 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山东 、 山西 、 江南 和 龙门碣石以北 。
2.四大经济区概况
(1)山东、山西
①特点: 自然条件 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经济实力强。
②地位:传统的 农业 区,居于全国 经济重心 的地位。
(2)江南
①特点: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很多地区为原始森林覆盖,不利于开发,人口稀少, 生产技术 落后。
②地位: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 差距 较大。
(3)龙门碣石以北
①特点: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传统的 畜牧业 或 半农半牧 区。
②地位: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 农业 区,但经济实力 十分有限 。
3.经济区域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 多样性 和经济实力发展 不平衡 的特点。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原因:中国古代, 天灾人祸 不断。
2.概况
(1)第一次高潮
①时期:两晋之际。
②背景
a.汉族统治阶级的内乱和 少数民族 的内迁, 山东 、 山西 沦为主战场。
b. 东晋 、 南朝 政权在南方的建立。
③表现:中原人口纷纷向 南 迁徙。
(2)第二次高潮
①时期:唐 安史之乱 后。
②背景: 安史之乱 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
③表现:大批北方人口涌入 长江流域 及其以南地区。
(3)第三次高潮
①时期: 两宋 之际。
②背景: 靖康之变 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③表现:北方人口南迁。
3.影响
(1)南迁北人给南方带去了很多新的风俗习惯。
(2)促进了 南北文化 的融合。
(3)进一步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1)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的 劳动力 ,而且带来较为先进的 生产工具 和 技术 。
(2)南方社会相对 稳定 。
(3)南方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含义: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 黄河流域 移到南方 长江中下游 地区。
3.经过
(1)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 稻麦兼种 、 水陆互补 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
②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 建康 等大城市。
(2)中唐以后: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都会都继续发展,逐渐 超过 了北方。
(3)南宋:宋都南迁后,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经济上 南强于北 的局面完全确立。中国古代 经济重心 南移过程完成。
4.影响
(1)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 文化 重心的南移。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
(2)经济重心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 互补 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 农耕 经济的一大特点。
【延展阅读】
永嘉之乱:西晋初年,宗室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北方胡人乘机内侵。晋怀帝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入京师洛阳,掳走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在此前后,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迁高潮。
安史之乱: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史思明等起兵叛乱,前后历时八年(公元755-762年),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此期间,中原连年战乱,大量人口南迁。
靖康之变:发生于北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由此灭亡,中原地区大量汉人南迁。
古代科举中的“南北卷”制度: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南北方的文化教育水平逐渐拉开距离。明朝建立后,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曾长期垄断录取名额,由此造成了南北地区之间的矛盾。明仁宗时期(公元1424-1425年),开始采用设立分地区取进士的南北卷制度,即南卷取十分之六,北卷取十分之四。到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又从南北卷中分出中卷,规定南卷取五十五名,北卷取三十五名,中卷取十名。此后清朝沿用并不断完善了这项制度。
【A级练习】
1.以下时间段,不属于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高潮期的是
A.两晋之际   B.唐安史之乱以后   C.两宋之际   D.元末明初
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产生于
A.三国两晋南北朝     B.中唐以后     C.北宋     D.南宋
3.处在一个国家经济最发达地区的人们通常会有一种优越感,今天上海地区的人们这种优越感最早开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B级思考探究】
1.有关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中原人口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③南方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④封建统治者自始至终以经济工作为中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战乱频仍     B.逃避兵役徭役    C.自然灾害     D.逃避债务
【C级实际应用】
1.据记载:过去北方人习惯吃面食,南方人则偏好大米,但近来江浙地区的城市街坊上出现了不少贩卖面食的店家,农民也普遍将小麦作为主要作物,与水稻连作,以获取利润。上述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西汉     B.唐朝     C.宋代     D.明朝
2.依据司马迁所划分的汉代四大经济区,今天的河南省属于
A.山东     B.山西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3.据统计,自上古自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1件。这说明
A.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        B.南方农业地位上升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级思维拓展】
1.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都长安,面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这说明
A.关中地区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B.安史之乱对关中地区的经济破坏严重     C.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D.唐朝时期南方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2.《宋史·食货志》载:“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后乐集》载:“两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之曰江曰湖,今皆田也。水稻种植遍及南方各地。”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
A.南方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B.南方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C.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江南的农业生产发展
3.《晋书·食货志》记载:“(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据此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第一次高潮的原因有①中原地区社会动乱②在原地区出现饥荒和瘟疫③少数民族内迁④统治阶级内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课程小结】

根据对本课知识的理解,画出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图。






















版权所有: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