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1,159

首页 > 真题 > 高二
 

课时训练·速提升 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上传时间: 2014-08-27

上传者: admin

星级: 零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0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训练·速提升
一、选择题
1.(2013·宜宾模拟)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起云涌,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变法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富国强兵     B.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C.发展封建经济          D.推动社会转型
2.“爰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黄金货币。通过下图能获知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

①手工铸造业发达           ②商业贸易繁荣
③城市繁华                 ④社会经济整体水平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孙膑兵法》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他们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
A.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B.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
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
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
4.(2013·扬州模拟)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弱者,道之用”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5.《管子·乘马篇》中记载:“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与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改革是(  )
A.齐国的管仲改革                   B.鲁国的“初税亩”
C.魏国的李悝变法                   D.楚国的吴起变法
6.(2013·湖北重点高中模拟)战国初期,传统社会组织解体。魏国李悝(或李克)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  )
A.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
B.农民失去氏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时,成为盗贼
C.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
D.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
7.春秋后期鲁国“初税亩”和齐国“相地而衰征”的共同影响是(  )
①增加了国家收入 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与春秋时期的变法运动相比,其最大特点是
(  )
A.客观上瓦解了井田制
B.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来源:学*科*网Z*X*X*K]
C.瓦解了西周所形成的分封制
D.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9.《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此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这一记载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在当时土地可以买卖                     B.在当时土地禁止买卖
C.在当时土地私有出现                     D.在当时农业水平提高
10.(2013·临沂高二检测)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如图)。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  )
A.强化“世卿世禄制”              B.限制贵族的权力
C.奖励军功                        D.严禁私门请托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说在春秋时代,作为诸侯国统治者的世家,没有能连续执政超过五代的。这句话也引申为家学、财富和地位不能永远世袭下去之意。孟尝君深明这个道理,故劝田婴舍弃家业厚待宾客,由此而名闻于诸侯。
材料二 下面是几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史料: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一中“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原因。[来源:Zxxk.Com]
(2)材料二中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
(3)材料二中《汉书·食货志》中说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
(4)这三次改革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
12.(2013·临沂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尝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说苑·政理》
材料二 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若依此说,则魏之废沟洫,必废阡陌,其事尚早于商鞅矣。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李悝总结了春秋末期以来各诸侯国立法司法的经验,结合魏国的具体情况,制订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的法典——《法经》。《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
材料四 魏用李克(当作李悝),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
——《史记·平准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魏文侯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四回答魏文侯变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B表述错误,管仲改革只是维持原统治阶级的统治;C与D只是客观效果,错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是有很强实力的诸侯国,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富国强兵。所以A正确。
2.【解析】选A。战国时期能够铸造出“爰金”货币,这本身就直接反映出战国时期手工铸造业的发达。黄金货币的出现,是商业贸易发展的产物,是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同时它相对于物物交换和一般货币交换,也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
3.【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社会根源”,思想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战争频繁,“战胜强立”成为战国时期历史的主线。
4.【解析】选D。材料的大意是:伏羲、神农实施教化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礼制。据此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5.【解析】选A。注意题目中的“管子”这一关键信息,材料反映了管仲改革提高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使齐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6.【解析】选B。C和D不符合材料及李悝变法的史实,战国处于封建社会形成、各国极力通过变法加强地主阶级专政和中央集权时期,所以A不正确,B正确反映了从春秋到战国社会及生产关系巨变下的社会震荡——由重视血缘氏族保护的奴隶变为受封建地主剥削的农民,社会下层的失势,导致社会的动荡。
7.【解析】选C。“初税亩”和“相地而衰征”,都在承认私田合法的基础上,实行按土地的实有数目纳税,一方面增加了政府收入,另一方面承认了土地私有,从而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来源:Zxxk.Com]
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A、B不正确,因为这两种表现出现于春秋时期;C只是吴起变法的内容,D是最主要的内容和影响。故选D。
【规律方法】战国变法与春秋改革不同的原因
经过春秋时期的改革,奴隶主阶级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势力越来越大,各诸侯国为了实现富国强兵而顺应地主阶级的要求进行改革,发展经济。
9.【解析】选C。从题干材料可知在公元前569年,土地可以买卖。这一时期正是春秋时期。因此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土地私有的出现。其他三项只是表面现象。
10.【解析】选A。吴起改革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世卿世禄”是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因此,A符合题意。
11.【解析】第(1)题根据对“五世而斩”的解释联系春秋时代的特征分析作答即可。第(2)(3)题根据改革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答案:(1)春秋时期处于社会大动荡时期。[来源:学科网ZXXK]
(2)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3)“平籴法”。
(4)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第(1)题从四段材料中概括归纳每一则材料的核心内容即可,注意不要照搬原文。第(2)题从材料四“为强君”等信息归纳。
答案:(1)废除世卿世禄制度,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强调法制,制定《法经》。[来源:学科网]
(2)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