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真题 > 高二
 

检测2

上传时间: 2014-08-27

上传者: admin

星级: 零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0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专题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  )。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根源,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应该是经济因素,即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要求的结果。
答案 B
2.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  )。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解析 关键要注意题目中的“直接动力”的限制,生产力发展导致奴隶制井田制崩溃,各国为争夺土地和人口而展开争霸战争,这是其根本动力。
答案 B
3.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                              (  )。
①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②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③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 
④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上层建筑领域作出相应的变革,所以这一时期的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时期的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春秋时期的变革是奴隶主富国强兵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所以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法家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变革不可能以法家思想作指导。
答案 A
4.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
A.封建王权的强化              B.土地数量的减少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解析 A项封建王权强化是在秦始皇时期;B项土地数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D项本身错误,因为材料所述并非上层建筑,故选C。
答案 C
5.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  )。
①新兴地主阶级 ②自耕农阶层 ③奴隶主阶级 ④商人阶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 “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故其打击了奴隶主阶级,与商人阶层无多大关系。其措施主要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层的要求。
答案 A
6.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以下对这则材料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
①县的地位比郡高 ②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 ③县的出现比郡早 ④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立了战功的大夫可以得到一县或一郡(杜注:“《周书作雒篇》:‘千里百县,县有四郡。’”),士可以得到大片土地,庶人工商之类的平民因战功可以进入仕途。据此①②对材料解读符合史实。
答案 A
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强化对基层民众管理与统治的是         (  )。
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B.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C.废除分封,实行县制
D.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解析 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主要是中央如何控制地方行政,而不是直接对老百姓进行管理。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C
8.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
外,还有                                                     (  )。
A.增加政府收入                   B.提高军队战斗力
C.严格控制人民                   D.打击贵族势力
解析 商鞅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意在刺激小农户数量的增加及其生产积极性,进而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答案 A
9.商鞅在变法中实行奖励军功的措施,该措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军功地主在地主等级中的地位上升
B.秦军的战斗力日益提高
C.奴隶主贵族的势力遭到沉重的打击
D.秦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解析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等项措施产生的结果。
答案 D
10.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
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
(  )。
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
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
解析 公元前343年,正处在商鞅变法之中,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限制工商业,许多工商业者即使经商致富,也转向农业的经营。
答案 B
11.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
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 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 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 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C
12.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国人必须严格执行。这一规
定                                                         (  )。
①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 
②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
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 
④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度量衡的统一,有利于经济交流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该项措施是商鞅在社会经济领域的重大改革,与打击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
答案 D
1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商
鞅变法                                                     (  )。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运用相关的课本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首先明确题干表明的意思是商鞅在秦国变法十年来,奴隶主贵族都有怨恨的情绪;其次思考其原因并再现商鞅变法的内容确知按军功授爵赐田使得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动摇而最终确定其正确答案。
答案 D
14.韩非子指出,“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也”。之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主要是因为                                                 (  )。
A.变法彻底     B.赢得民心    C.与时俱进     D.仁义致远
解析 商鞅法令能够坚持推行,主要原因在于能够适应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环境。
答案 C

15.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
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解析 战国时期处于封建社会发展初期,封建小农经济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有利于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所以商鞅变法中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措施;从材料中的内容看,商鞅并非禁止经营商业,但关键是要增加收入。由此可以看出,商鞅作出上述规定的目的在于实现秦国的富强。
答案 B
16.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  )。
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 
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任何变法都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会遭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
答案 C
17.吴起废除贵族特权的方法是“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商鞅废除贵族
特权的方法是按军功授爵。最终“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而吴起死后其法遂败。据此判断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是                  (  )。
A.意志坚定,决不动摇           B.国君的大力支持
C.考虑周详,讲究策略           D.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解析 两次变法都取得国君的大力支持,变法者本人都意志坚定,且都顺应了封建化的潮流,A、B、D是其共性。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相比,商鞅变法中按军功授爵则体现了商鞅考虑周详,讲究策略的一面,因为军功爵制在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的同时,培植了军功地主,扩大了其政权基础,利于变法的推行,故选C。
答案 C
18.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
制的革命。”商鞅变法中能够说明上述这种观点的是              (  )。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努力耕织的人
C.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
D.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
解析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有别于井田制的封建土地私有制。B、C、D与题干不符,故选A。
答案 A
19.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
主要原因是                                                 (  )。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解析 改革进步与否,关键是看改革措施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新制度(即新的生产关系)。
答案 A
20.《史记》评商鞅变法时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种现象
主要得益于                                                 (  )。
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③燔诗书而明法令
④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奖励耕织”目的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而燔诗书而明法令则是为了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加强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故应排除①③。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位历史学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古代的改革,是人类智慧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使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请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商鞅变法是如何“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的?(1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3分)
解析 本题以商鞅变法为主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联系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其作用回答。第(2)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孝公卒”来概括回答。
答案 (1)政治上:通过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推行县制、制订秦律等措施,打击旧势力,维持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通过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措施,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军事上:通过奖励军功等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2)旧贵族的强烈反对;秦孝公的去世使变法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者。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商君书·说民》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後民莫敢议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公任商鞅,……(商鞅)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孝公十二年之制。数年之间,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通典卷一·食货》
材料四 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思想主张。(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8分)
(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和商鞅个人的结局。这种结局分别说明了什么?(5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理解能力。第(1)问应注意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威”“刑”等;第(2)问通过材料二总结变法的具体内容;第(3)问,商鞅的结局通过教材及材料易知,说明的道理要言之有据。
答案 (1)主张: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或法治。
(2)实践: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刑贵族以立威;用流放边境的刑罚来压制舆论。
(3)结局:变法使秦国富强;但商鞅本人遭车裂而死。
说明: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做保证;但改革者要法德并用,不能任意施行严刑峻法。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梭伦的诗歌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说明能够体现这一改革思路的主要措施。(5分)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举措?对秦国的最大影响是什么?(6分)
(3)两个改革者的命运都令人叹息,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梭伦最后被迫离开国家到国外游历,但人类社会仍在改革中不断进步。你认为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4分)
解析 本题以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为主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材料概括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信息和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进行概括;第(2)问依据材料二“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和商鞅变法的影响来概括作答;第(3)问从社会责任、社会公平方面概括。
答案 (1)思路:抑制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改革中力求公平、公正;以法治理国家。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2)举措: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影响: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改革家要具有精英意识和平民情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3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4分)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在历史上起到的消极影响。不可否认,商鞅变法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受时代、阶级的局限,必然会出现消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轻罪重罚”和“焚烧诗书”。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时代背景来进行分析。
答案 (1)赞扬。
(2)与什伍相结合。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控制。
(3)是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推行。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阶级矛盾,是导致秦灭亡的重要原因。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