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1,159

首页 > 学案 > 高二
 

历史:第九单元第1课 戊戌变法的背景 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时间: 2014-08-27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戊戌变法的背景(导学案)
【学习目标】
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学习重点】
1、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的原因
3、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学习难点】
1、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2、分析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核心知识一览】A级
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表现和影响
2、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的原因、应对措施及后果。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举步维艰的原因和影响
4、早期改良思潮的代表人物、主张和意义
5、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维新活动、主要思想及产生的影响。
【预习检测】:B级
1、下列关于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19世纪末,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加强对鸦片税的征收
C.清政府采取的解决财政危机的措施挽救了其统治       
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到来
2、1895年成立的强学会是一个(92年.全国)(        )
A.学术团体 B.政治团体 C.秘密团体 D.革命团体
3.(2010年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合作探究】C级(阅读材料,小组合作讨论,限时10分钟)
材料一:
 1855年 5月英国政府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1)19世纪末的世界潮流是怎样的?

材料二:“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
时间
类别
厂矿数
资本额
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甲午战争前
商办
53
4707
22.4%

甲午战争后
商办
63
12465
70%

(2)材料二中“皇上赫然发愤”指什么事件?与表格三提供的信息是什么关系?由此分析戊戌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思路点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材料四:乃知其治乱之源 ,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育才于学校,论证于议院,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3)材料四中的早期维新派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与维新派是怎样的关系?(思路点拨:经济、政治主张各用一句话概括)






材料五:“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孔子改制考》
(4)据材料五分析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说明了什么?此做法有什么利弊?







材料六:“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法通议》
材料八: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谭嗣同《仁学》
(5)材料五到六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知识构建】D级(从时代背景、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归纳戊戌变法的背景。)







【课堂练习】
1.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万余人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他说的“大梦唤醒”的最主要表现是(    )
A.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救中国             B.认识到民族危亡,资产阶级领导的救国运动兴起
C.认识到清政府腐败,反清斗争高涨       D.认识到日本比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纷纷赴日留学
2.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纳内地税的要求,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    )
    A.为列强商品输出创造平等的条件             B.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得高额利润         D.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税率
3.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其中80%用于轻工业,总投资额为1200多万元,平均每年设厂15家以上。这表明甲午战后(    )
  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本总额增加,但资本仍相对较少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门类不齐全、不均衡③民族资本分布的地域在逐渐扩大,但仍不均衡④民族资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2010年江苏高中学业水平测试)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戊戌变法的背景》导学案答案
预习检测:
1、C  
2、B  
3、答案  A
解析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的目的是宣传维新变法,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洋务派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源就在于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有力地说明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合作探究答案:
⑴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⑵戊戌变法。民族资本主的初步发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经济基础。
(3)发展资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维新派继承发展了他们的思想,提出完整理论且付诸实践。
(4)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具有软弱性。
说明:封建势力比较强大,改革阻力大。利:减少阻力,有利于宣传改良思想。弊:改良派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5)都主张变法图强。
课堂练习:
1、答案  B
解析  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开始觉醒,兴起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
2、答案  C
解析  A项“商品输出”适合于鸦片战争后,B项适合于甲午中日战争后,D项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符合题干要求的应是C项。
3、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与③④两项表述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D
解析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就是把儒家传统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想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因此D为正确答案。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