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1,159

首页 > 课件 > 高三
 

高考复习方案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历史-人民版(共计97张PPT)

上传时间: 2014-10-12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返回目录
    1840—1949年是中国近代史时期。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侵华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贯穿这一阶段的两条主线。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列强通过一次次的侵略战争,强加给当时中国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面对外来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顽强抗击侵略。
专题线索综述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返回目录
    1.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①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①三元里人民抗英;②左宗棠收复新疆;③黄海海战;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⑤义和团运动。
目标引擎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考点一 列强侵华与民族危机
主干梳理
     1.1840—1900年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
    (1)背景
    ①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下的西方________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外扩张。
    ②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
    (2)主要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________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返回目录
资本主义
中日甲午
    (3)结果
    ①中英《________》(1842年)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影响: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误区警示] “香港岛”与“香港”不是同一概念。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后来英国殖民者又通过《北京条约》(1860年)和《拓展香港界址专条》分别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形成中国近代史上的“香港问题”。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南京条约
    ②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________。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引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误区警示] 不要误以为《马关条约》是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开始。实际上,鸦片战争后列强就已经开始在中国开办工厂和船坞了。《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合法化(得到清政府官方承认)。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工厂
    ③《辛丑条约》(1901年)
    内容: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________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帝国主义
    (4)列强侵华的严重影响
    ①政治上:主权不断丧失,中国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不断丧失。
    ②经济上:列强通过对华进行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列强的侵略剥夺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毁坏了大量的中华文明遗产。总体上来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1)背景: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要求瓜分世界;《马关条约》的刺激,引发瓜分中国的狂潮。
    (2)经过:①____________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②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随后,英、法、日等国掀起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③美国提出“__________”政策,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3)危害:使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国干涉还辽
门户开放
    [误区警示]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确理解。“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主权;在经济上是指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思想文化上则表现为西方的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核心探究
【问题精要】
    1.近代前期有哪几次重大的列强侵华战争?这些战争分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这些战争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1)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为了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等中国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为扩大侵华权益,英法联合侵华,攻占了北京,进行野蛮的洗劫。清政府被迫再次大肆出卖国家权益,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伊犁条约》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为实现其“侵朝征华”的狂妄计划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反映列强瓜分世界、资本输出侵略要求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大大加深。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它是近代列强参与国最多的侵华战争,为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瓜分中国,帝国主义国家勾结起来,共同侵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充当列强侵华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主观原因:清朝封建统治腐朽,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或战和不定或片面求和,组织抵抗不力。
    (2)客观原因: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壮大了资本主义力量。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3.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相互关系如何?分析这种关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1)关系: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2)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争夺为辅。
    ①列强勾结的原因:打开中国大门、占领中国市场是这一时期列强的共同目的;由于中国疆域广大,人口众多,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不能单独控制中国。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②列强勾结的具体表现:第一次鸦片战争虽然是英国单独进行的,但法美也从中分享到许多侵略权益;英法联军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暗中帮助;英美等国暗中协助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促成列强组成宰割中国的同盟;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以上这些战争不管由谁发动,西方列强都可以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从中分享权益。
    ③影响:使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加快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3)甲午战争后以争夺为主。
    ①原因:资本主义已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更加激烈。同时,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列强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对中国展开激烈争夺。另外,侵华国家数量增多,实力有别,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竞争。
    ②具体表现:三国干涉还辽;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在华矛盾开始显现;抗日战争中,美日矛盾激化,美国逐步实行和扩大对中国抗战的援助等。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史料论证】
?  主题一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性质
    史料 中国政府对陛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的危险,在实行上又如此的不能容忍,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
            ——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致英国
                        外交大臣巴麦尊的机密文件》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读】  史料是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和性质的论述,解读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史料的主旨。根据“高尚义务”“历史使命”“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等信息可知,史料是站在______________的立场上发表议论,它夸大了鸦片战争的客观影响,掩盖了其________的本质。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侵略
英国侵略者
?  主题二 列强在侵华过程中既勾结又斗争的关系
    史料 (1895年)4月23日,三国(俄、德、法)政府向日本政府发出以下通知:“今日本国割占辽东,既有危害中国之首都(北京)之虞,也让朝鲜国之独立有名无实,有碍维持远东之和平,故今劝谕贵国确认放弃占领辽东半岛。”三国要求日本归还辽东于中国,并限定在十五日之内答复;三国甚至准备派出海军舰队前往东北。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读】  史料是俄、德、法三国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向日本发出的照会。其表面理由是维护中国权益,但实际上是日本割占中国辽东半岛,触犯了三国在华权益,三国一起向日本照会反映了列强在侵华中相互________的关系,而三国与日本争夺辽东半岛,又反映了列强之间相互________的关系。这一事件是体现列强在侵华过程中既勾结又斗争关系的典型事件。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勾结
斗争
?  主题三 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史料1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史料2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
                            ——高翔《近代的初曙》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史料3 漫画《中国原来是纸狮子》
 

 

 

    【解读】 史料1、2表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海防废弛,武器装备落后,________腐朽。史料3说明清政府在对外战争中一再失败和________,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清政府
妥协
【拓展归纳】
    对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基本认识
    (1)从起因看,列强侵华主要目的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从目的看,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3)从结果看,除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4)从影响看,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造成了中国长期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考点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主干梳理
    1.三元里人民抗英
    (1)经过:①导火线: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________抢劫。②三元里人民两次包围四方炮台的英军。
    (2)意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返回目录
三元里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成为其共同要求;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军侵占新疆,英、俄乘机插手新疆事务,扩展势力。
    (2)过程: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收复北疆大部分领土;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被收复。
    (3)结果: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____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884
    3.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1)黄海海战
    ①爆发:日军蓄谋已久,清军仓促应战。
    ②经过: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叶祖珪等英雄人物进行抵抗。
    ③结果: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后因李鸿章的“避战自保”思想,威海卫战役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①背景: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割让________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经过:邱逢甲、徐骧的义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痛击日军,但因缺乏清政府支持,台湾最终沦陷;此后50年里,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③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和不畏强暴的爱国精神。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台湾
    4.义和团反帝运动
    (1)兴起原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发展:①由于袁世凯血腥镇压,山东义和团转移到________,并向京津地区发展。
    ②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抚而用之的政策,义和团运动达到顶峰。
    (3)失败:八国联军侵华中,北京陷落后,清政府对义和团改为剿杀政策,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下失败。
    (4)意义:在中国近代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直隶
    [特别强调] ①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提不出正确的指导思想,缺乏统一的领导,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斗争方式落后。②对义和团运动既不能一味地肯定,也不能一味地否定,要辩证地看待。一方面,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直接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另一方面,也带有盲目的排外性质,看不到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核心探究
【问题精要】
    1.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活动呈现怎样的特点?
    (1)由群众自发斗争逐步向有组织、有准备的自觉斗争转变。
    (2)群众性反侵略斗争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由附属于政府逐步走向独立。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近代中国在侵略与反侵略过程中引发了哪些巨变?
    (1)社会性质: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革命性质: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其中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革命性质由旧式农民革命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3)阶级结构: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的阶级结构从地主与农民的单一阶级结构变成多个阶级并存的复合结构。
    (4)思想观念:由“天朝上国”的自大观念转变为向西方学习,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期间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演变过程。
    (5)对外政策:由原来的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史料论证】
?  主题 义和团的性质和特点
    史料1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史料2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
    男无伦,女鲜节,鬼子不是人所生。如不信,仔细看,鬼子眼睛都发蓝。
    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止住天。神爷怒,仙爷烦,伊等下山把道传。
    非是谣,非白莲,口头咒语学真言。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
    神出洞,仙下山,扶助人间把拳玩。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解读】 从史料1旗帜中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________”,反映了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自发的__________运动。史料2中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歌谣一方面反映了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对西方文明的一概抵制也反映出其________的特点。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反帝爱国
扶清灭洋
盲目排外
【拓展归纳】
    综合把握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特点
    (1)一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抗击外国侵略。
    (2)两条路线:政府军队的反侵略斗争;普通民众的反侵略斗争。
    (3)三种方式:人民的自发斗争;军队有组织的抗击侵略者的军事斗争;军队与人民群众相互配合的斗争。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命题一 历史主干知识或核心概念理解
典题例证1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节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答案] 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
    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 首先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海洋利用的变化,由鸦片战争后为外国人控制到中国人随着对海洋认识的发展,建立海洋管理机构和海军,进行商战,海外留学与移民等。启示要突出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如增强海权意识,利用海洋发展经济等。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立意?策略] (1)本题以文字材料解析题的形式考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的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社会热点“海洋问题”“蓝色主权”进行关注。
    (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全面理解历史概念。
    (3)备考复习中应注意关注社会重大热点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命题二 突出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典题例证2
  [2013?浙江卷]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B [解析] 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为片面最惠国待遇,故本题应选B项。其他三项均与此信息不符,故排除。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立意?策略] (1)本题通过历史人物的评论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材料考查考生对“片面最惠国待遇”概念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认识能力。
    (2)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关键词句,提炼有效信息。由“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这一信息,可知体现了片面最惠国待遇中“一体均沾”的原则。
    (3)复习备考中,在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基础上,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对知识点进行全面掌握,做到“记忆准确,理解到位”。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仿真对测2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A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反映的现象是南京国民政府自主决定关税,说明中国拥有关税自主权,而《南京条约》则是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的开始,即规定“协定关税”。故选A项。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命题三 凸显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
典题例证3
  [2012?北京卷]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B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由此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A、C、D三项均不是原因。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立意?策略] (1)本题通过学者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材料,考查考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理解,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的准确理解。
    (2)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掌握近代几次重大侵华战争的结果、所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此对选项作出正确判断。
    (3)备考复习中要加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复习,充分掌握具体知识点、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仿真对测3
  “对一个民族来说,更重要的是从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生。”下列说法符合该观点的是(  )
    A.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化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太平天国运动形式上仍是旧式农民运动
    D.义和团运动是两种文明的碰撞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B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近代列强侵华影响的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也开始了,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从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生。其他三项都没有体现重获新生。
返回目录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返回目录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①侵华日军的罪行;②抗日救亡运动的表现与影响;③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突出事例;④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目标引擎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考点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主干梳理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侵华原因
    (1)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27年东方会议确定“________”的武装侵略方针。
    (2)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3)国共两党的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返回目录
征服满蒙
    2.侵华史实
    (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2)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           ,开始全面侵华。
    (3)1937年8月13日,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11月上海失守。
    (4)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3.罪行
    (1)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2)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进行试验,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3)实行以华制华策略,扶植傀儡政权,进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卢沟桥事变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原因: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的武装侵略和国民政府的____________。
    2.表现
    (1)中国共产党:①九一八事变后,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______________的方针。
    (2)东北抗日武装:①组织抗日义勇军,打击日伪军。②1936年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不抵抗政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国民党爱国官兵:①1932年,________、蒋光鼐在上海领导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抗战奋起抵抗,迫使日军三易主帅。②1933年,安德馨营在山海关抗日殉国;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使长城喜峰口失而复得;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误区警示] 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不等于国民政府抗战,它代表了国民政府内部的爱国抗战力量,要把两者区分开来。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蔡廷锴
    (4)爱国民众
    ①工人:罢工、募捐。
    ②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要求政府对日经济绝交。
    ③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反对________,并进行抗日宣传。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华北自治
    (5)西安事变
    ①原因: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②结果:在中国共产党斡旋下,蒋介石被迫接受联共抗日的要求,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③影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           、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隐性深挖] 必修第一册教材P38第一段最后一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这一事件,同时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内战到和平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日本侵略使国民政府不得不抗日。
    (2)过程:①1935年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②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③八一三事变后,红军改编为________、新四军,国共两党实现了军事上的合作。④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________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八路军
国共合作
公平公正
    2.战况
    (1)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________、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敌人的进攻,大片国土丧失。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2)敌后战场: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洛川会议,提出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1940年下半年,________沉重打击了日军气焰。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淞沪会战
百团大战
    [误区警示] 抗日战争中形成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在抗战初期合作较好,国民党抗战态度较为积极,但国民党只依靠军队和政府抗战,实行所谓的片面抗战路线。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3.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2)原因: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3)意义
    ①国内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国际意义:抗日战争是世界________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反法斯西
    [巧思妙记] “局部抗战九一八,全面抗战卢沟桥。初次大捷平型关,重大胜利台儿庄。深入敌后打游击,日军闻风胆皆丧。百团大战显神功,中共七大道路通。八年抗战成正果,血肉之躯筑长城。”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核心探究
【问题精要】
    1.如何正确评价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1)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对日军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抗战,先后在上海、太原、徐州、武汉等地组织了大规模会战,正面战场是当时抗日的主战场,其军队是抗日的主力。
    (2)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牵制了日军主力,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3)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在战术上消极防御,往往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从客观上讲,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武器精良,导致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2.抗日战争有哪些突出特点?
    (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都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4)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5)持久性。中国战场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6)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3.近代前期反侵略战争与抗日战争一败一成的原因有哪些?
    (1)组织领导
    ①近代前期反侵略战争:清政府腐朽无能,在战前不做认真的战争准备,战争中又妥协退让,避战自保,以胜求和,打击、压制抗战派。
    ②抗日战争:国共两党合作,两大战场互相配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2)经济、军事
    ①近代前期反侵略战争:经济上,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虽然后来开展了洋务运动,但是与西方列强相比,仍相差甚远;中国的军事装备处于劣势。
    ②抗日战争: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经济军事实力有一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革命军队的建立和发展。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3)民众动员
    ①近代前期反侵略战争:清政府认识不到人民的力量,大多情况下,压制甚至镇压民众的反侵略斗争。
    ②抗日战争:实行全民族抗战。
    (4)国际环境
    ①近代前期反侵略战争:20世纪以前,资本主义国家在侵华关系方面以勾结为主,中国人民面临西方列强共同侵略的威胁,侵略者有恃无恐。
    ②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史料论证】
?  主题一 客观认识正面战场的抗战
    史料 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三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的兵力。由于国民革命军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了330 000多人的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兵,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军伤亡50 000余人。
    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国民革命军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此战国民革命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0 000余人。但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解读】 史料反映了国民党组织的________的抗战情况,正面战场主要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以大规模的________为主要形式,在抗战初期抵抗了日军的主要兵力,粉碎了敌军快速灭亡中国的企图。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正面战场
会战
?  主题二 国共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
    史料1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7年4月5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解读】  理解史料1的关键是据出处中的时间和史料1中“亿兆一心,战则必胜”的含义,把握所反映现象的阶段特征。史料1反映了____________坚持抗战的决心。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史料2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
    【解读】  理解史料2的关键是据出处中的时间和言论者“蒋介石”,把握史料所反映的国民党抗战决心。史料2反映了________抗战到底的决心。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国民党
    史料3 (1938年武汉会战)10月初,27师团占领了箬溪一带,检查缴获敌军官兵致其亲友的信件,内容几乎都是有关我军情况以及他们誓死报国的决心,极少掺杂私事。同一时期,第101师团检查反攻我军阵地而战死的敌军官兵遗体,发现死者父母的来信中,也都是鼓励他们为国家、为民族奋勇献身的言辞。
                                ——冈村宁次日记
    【解读】  史料3前半部分表明了中国方面“军”的抗敌决心;后半部分表明“民”对抗战的支持。总之,史料3反映了________支持抗战的爱国热情。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中国民众
【拓展归纳】
    整体把握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一对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2)两大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3)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
    (4)四大战略战术:国民党——阵地战;中国共产党——持久战、游击战、运动战。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5)中国共产党为抗战所作出的五大贡献
    ①倡导和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提出全面抗战路线。
    ③开辟敌后战场,变敌人后方为抗日前线。
    ④牵制日本半数以上兵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⑤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坚定人民的抗战决心。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命题一 注重对历史核心概念的考查
典题例证1
  [2013?北京卷] 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C [解析]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主张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调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苏维埃区域”并联系所学知识判断,这一名称只在1927—1937年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使用,A项发生在此时期之前,排除;D项是国共两党的斗争,与题干材料主张国共“合作”的语境不符,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联系当时的阶段特征,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主张是为了能够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故选C项。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立意?策略] (1)本题以原始史料形式考查考生对本讲核心历史概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对历史核心概念的重点掌握、深入理解能力。
    (2)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原先的苏维埃政权改编后成为其中一部分的主张,由此结合国共关系的阶段特征即可对选项作出判断。
    (3)备考复习中,对历史核心概念要做到概念明确、内涵清楚、外延准确掌握,同时要注意相似历史概念之间的区分。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仿真对测1
  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        
    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概念的准确理解。从题目中的时间“1936年8月”分析可知,此时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社会最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希望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应对日本侵华。故选C项。A项发生在抗战结束以后,B项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命题二 强调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
典题例证2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D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双减双交”政策,削弱了地主的封建剥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决了农民的生活问题,提高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抗战热情和生产积极性。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共两个政权并存的史实及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可知,其他三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故本题应选D项。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立意?策略] (1)本题以历史文献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意在凸显对“解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学科能力的考查。
    (2)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从中提炼出有效信息,即地方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政府不一致的现象,联系当时实际作出分析。
    (3)要做好对材料解读能力的培养,在训练中要求对所解读的材料标示出哪些是有效信息,如何运用知识进行分析等。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仿真对测2
  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这反映了抗战初期国民党(  )
    A.放弃了其片面抗战路线
    B.加紧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战
    C.主张全面抗战、积极抗日的决心
    D.执行了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

    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抗日战争的理解,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能力。A项与史实不符,且不符合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B、D两项在材料中均没有反映。材料中“加紧训练”“为国效命”等信息表明了国民党抗战决心,故选C项。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命题三 运用历史漫画进行考查
典题例证3
  [2013?安徽卷]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D [解析] 本题以抗战时期的漫画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由图片中日本军人一条腿陷入中国大陆可知日本陷入战争泥潭,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主要兵力,故本题选择③④;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掠夺资源,以支持战争,而不是为了从海上封锁中国,故①错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而非1941年,故②错误。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立意?策略] (1)本题考查考生对抗日战争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以历史漫画为材料,考查考生解读多种形式的史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解答本题关键是正确解读漫画,从漫画画面形象、时间、注释文字等方面获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得出正确判断。
    (3)备考复习中应有的放矢地进行历史漫画解读专题复习训练,明确历史漫画应从漫画主题(题目)、画面内容、时间、文字注释等角度提炼有效信息。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仿真对测3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沈同衡创作于1938年的漫画《“武运”岂能长久》,图中描绘的是日本家庭一老一少爷孙二人。老爷爷愁眉苦脸地说:“这回征兵咱家又得去一个……”墙上挂着老爷子的儿子、大孙子的遗像和写有“武运长久”的日本国旗。透过这幅漫画可以看出(  )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①日本侵略者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
    ②漫画作者对抗战胜利充满信心 
    ③侵略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④侵略使日本在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通过“武运”可知①正确;通过“‘武运’岂能长久”可知②正确;通过“老爷爷愁眉苦脸”可知③正确;通过“这回征兵咱家又得去一个……”可知④正确。
返回目录
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