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时间: 2014-10-12
上传者: admin
星级: 零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所需下载精品点:0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高频考点3 小农经济与重农抑商
K
一、小农经济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发展条件
(1)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2)小农经济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的积极性。
(3)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4)封建政府为了保证财源,加强对人们的人身控制,多采取重农的政策。
3.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具有分散性。
(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封闭性。
(3)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4)由于经营规模小,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等因素的影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来源:]【版权所有:21教育】
4.认识
(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基础。
(2)关系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3)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
(4)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难以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到了近代以后,已成为阻碍社会生产发展因素。www.21-cn-jy.com
[来源:]
核心提示
小农经济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分工不发达的真实写照。在小农经济模式下,农民的生活不是“富足”而是勉强的“自足”,是一种低水平的温饱。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与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政策和当今“三农问题”相结合,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典型例题】
民间艺术是民间社会生产、生活的生动反映,下面的民间剪纸作品,形象的反映了中国古代( )
A.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学生的图片分析能力,考查小农经济的知识点。
【试题分析】 分析图片信息,可以了解到在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形成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农民消费自己生产的绝大部分手工业产品,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
【典型错误分析】 本题难度相对较低,一些考生因没有理解图片信息,看到家畜众多,而错选D项;另一些考生可能因仅留有图片信息的表象,而错选A项;B项很难从图片中反映出来,因而错选的考生相对较少。
【答案】 C
题后反思
本题为图片型解析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生选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因此我们在备考中要重视史实推理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基本史实要做到“稳、准、牢”。
二、重农抑商
1.含义:主张以农为本,强调发展农耕经济,限制商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2.目的
(1)直接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国家赋役征派与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维护封建统治稳定。
3.表现
(1)战国:重农抑商思想开始崛起,商鞅变法奖励耕战,首创“重本抑末”。如贬低商人地位,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重征商税等。
(2)汉代:汉高祖时限制商人行为,严禁商人购置土地;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酒官营、货币官铸、“算缗”、“告缗”等措施,全面控制私营工商业。
(3)中唐: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和官商分利的政策,使商人地位得到一定提高。
(4)明清:继续实行传统的专卖制度,组建规模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重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厉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4.评价
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于中国战国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多数统治者所推行的一项经济政策,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1)积极方面:在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政策对稳定小农经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如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经济实力的发展,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方面: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也日益暴露。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统治者依然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厉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抑商也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在明清时期妨碍了社会的进步,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导致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核心提示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的经济政策,秦汉时最为严厉,宋元时稍有松弛,明清又有所强化,是山东近几年来高考试卷中常涉及的考查区域。通常高考试题从多角度提供新材料,考查学生认识不同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差异;或者引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等。
【典型例题】
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理解能力,考查的知识点重农抑商的原因。
【试题分析】 结合所学,由于商业和商人具有不稳定性和流动性大的特点,不便于政府的有效管理。同时,统治者认为商人多不从事生产,仅靠商品流通增加财富,牟取暴利,又与农业争夺人口,破坏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因此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本题选A项。
【典型错误分析】 许多考生由于没有准确把握出题人的真实意图,而主观的认为D项“不纳租税”是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的重要原因,进而产生错选的现象。事实上,结合所学易知,历代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多对商人征收重税,因此,正确把握题干意图是考生在平常训练中应当特别加以注意的。
【答案】 A
题后反思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近几年高考中的“热点”问题。考生在复习中不仅要对“重农抑商”政策各个发展阶段进行纵向归类,还要重视其原因与作用分析,注意吸收其反面教训。
K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点比较
时代
目的
原因
内容
影响
相同点
都是在社会大转型时期出现的政策
维护封建统治
出于统治需要而采取的措施
阻碍和束缚商业与商品经济发展
促进传统经济发展,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不同点
重农抑商
封建社会初期(战国)出现并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
压制商人势力,促进农业发展,稳固封建统治
重视农业生产,以农为本,限制商业和商品经济发展,发展地主经济
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与控制,对商人地位和势力进行压制
在封建社会前期和新朝建立初期,对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封建社会末期对生产力和资本主义萌芽起阻碍作用
闭关锁国
明代中后期出现,到清朝进一步加强
防止外来殖民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体制,巩固封建经济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特点所决定的;为了防范外国“滋扰”和抵御西方侵略者
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但它限制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慢慢落伍于世界
,
核心提示
比较是认识、理解历史事物特征的常用方法,它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进行分析,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与比较能力。如考生在复习时就可以将“重农抑商”政策与“农业经济发展”、“闭关锁国”、“海禁政策”、“明清之际进步思潮”、“资本主义萌芽”等知识点串联起来,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梳理。
K
材料一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21·cn·jy·com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由于缺少有效的对接平台,一直游离的温州民间资本犹如猛龙过江,在全国各地四处炒房、炒煤、炒矿等,不仅让温州民间资本毁誉参半,更使实体经济不断失血。一位温州经济研究官员称,只有30%的温州民间资金回归实体经济,而65%则流向了股市和楼市。上千亿资金扎堆房地产,让温州经济承受巨大风险。21*cnjy*com
——中国社科院《住房绿皮书:中国住房发展报告》
【思考】 结合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政策,谈谈你对当前国家加强经济宏观调控的认识。
【解读】 主题:重农抑商政策与国家宏观调控。
阐述: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发展规律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变得强大甚至出现盛世局面,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统治阶级调整了经济政策,注重恢复、发展农业生产。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较低社会生产力水平下的必然产物,对保证国家赋税徭役征发,维护社会安定统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重农抑商”的自身弊端,也一直为后人所诟病和批判,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科技未腾飞,积贫积弱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重农抑商”中的精华思想与当前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旧日的“农”可比之今日的“实体行业”,旧日的“商”可比之今日的“暴利高风险行业”(金融、房地产行业)。通过重“农”抑“商”,国家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实施适时有效宏观调控,可以减少行业与经济风险,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同时,通过重“农”抑“商”的宏观调控,还可以正确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使部分资源回流到“实体行业”或国家扶持的新兴产业,努力实现投资风险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保证国家的发展与社会进步。2·1·c·n·j·y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必须在确保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家的宏观调控,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坚持农、工、商各业的协调有序发展,才是国家实现富强的根本。
K
一、选择题
1.范成大的诗句“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是( )
A.手工作坊 B.小农经济
C.官营手工业 D.商品经济
2.《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2-1-c-n-j-y
A.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C.每年都有土地兼并现象出现
D.铁犁牛耕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3.“七月流火,过我山棱。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主要反映中国古代小农经济( )
A.不稳定性 B.封闭性
C.完全依赖自然 D.受政府重视
4.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5.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6.《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21*cnjy*com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7.重农抑商思想是封建统治者大都推行的一种经济政策,下列与“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来源:]21教育网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8.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来源:][来源:]
D.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9.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来源:21cnj*y.co*m】
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
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
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
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10.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有利于巩固封建政权统治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公德深入人心,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可以通过“举孝廉”得到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元,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庭邻里的互助。
材料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
(3)材料三中《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据此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什百为群,引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府风俗考》
材料二 (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与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华夏货殖五千年》
材料三 (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材料四 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请回答:
(1)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从材料一中,摘引一句原话并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它表现在哪些方面?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它是如何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的?
(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高频考点3 小农经济与重农抑商
一、选择题
1.B 【解析】 从题干“男解牵牛女能织”诗句的信息,可推知材料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耕作方式,即小农经济,故本题选B项。版权所有
2.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技术。从“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可判定,强调通过“人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即通过精耕细作的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A项正确;而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可排除。
3.A 【解析】 本题根据材料考查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C、D两项较容易排除,完全依赖自然和受政府重视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B项封闭性指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产品不流入市场,材料中也没有直接体现;从“七月流火”、“男儿做兵”、“有荒无救,有年无成”的歌谣信息,可知小农经济的具有不稳定性,由于规模小、条件简陋,累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弱,加之易受制度政策影响,较为脆弱。21cnjy.com
4.D 【解析】 从“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的诗句,可以推断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女分工明确,故可排除A、B、C三项;古代中国农民负担沉重,不可能出现生活自然悠闲的情况,从诗歌内容也无法推断出田园生活自然悠闲,故本题应选D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B 【解析】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材料主要反映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从材料中的“寒窑虽破”可推知自耕农的生活并不富裕,可排除①,故本题选B项。
6.D 【解析】 从题干中“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的信息,可知西汉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没有收到实际的效果。相反使本来打算防止的态势更加恶化,表明了西汉的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故本题选D项。
7.C 【解析】 题中材料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思想。学生做错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审题不认真,没看到“不一致”;二是对四个选项的含义理解不透。结合所学,A项说的是重农,B项说的是“抑商”,D项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思想,均可排除;C项反对把工商业当作“末”业,与题干材料观点不一致,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项。www-2-1-cnjy-com
8.B 【解析】 结合所学,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小农经济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加之政府推行重农抑商,致使题干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的情况出现,故本题选B项。
9.C 【解析】 本题难度较低,考查考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以田地为上”的信息,可推知当时社会以农业为根本,认为扩大经营不如多置田地,故本题选C项。
10.B 【解析】 从材料中“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即莫不志在良田”的信息,可知明清时代重农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商人将大量的资本用于购置田产而非扩大经营上。从题干中“最大影响”的关键限定,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现象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本题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1.【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分散的小农经济无法应对自然灾害,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统一组织。中央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物质基础;第(2)问,可从材料二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多子多福”“子孙满堂”、“需要家庭邻里的互助”等信息,直接概括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可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信息进行判定作者的思想。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可从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角度进行回答。
【答案】 (1)关系: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经济无力治理大江大河,应对自然灾害,因此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统一组织。中央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物质基础。(2)特点: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是养老的主体;提倡多子多福,子女孝顺;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能力差;提倡邻里互助。(3)理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关系:不公正的社会现实刺激了作者创作;文学艺术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2.【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难度较低,从材料一中“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信息,可直接概括得出。第二小问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门摊税”、“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商税又极苛重”等信息,可知明政府推行抑商政策。第二小问从“遍设关卡征税”、“商税又极苛重”、“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等信息,可知明朝关卡林立,商税极重,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第(3)问,从材料三中“挟其重资,多买田地”的信息,可推知商人将大量的资本用于购置田产而非扩大经营上。影响方面,难度较低,可从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阻碍方面着手回答;第(4)问,分析题干可知,本问考查清代中国的“海禁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方面主要从消极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 (1)概括:“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说明: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工匠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和机工之间形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政策:抑商政策。表现:设立了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限制了资本的积累,影响了国内贸易的发展。(3)现象: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方式:影响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4)政策: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影响: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妨碍了中国吸收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