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真题 > 七年级
 

2、鱼我所欲也

上传时间: 2016-03-09

上传者: admin

星级: 四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60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
  【备课时间】2015年1月6日            【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鱼,我所欲也》
  【复习目标】:掌握、熟悉课内文言文。
  【复习重点】:学会调动知识积累,完成划分节奏、字词解释、翻译等基础题。
  【复习难点】:进一步理解基本内容、不同的情感倾向、写作手法等,做好积累运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编号】:
  【复习方法与步骤】: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人称"亚圣"。我们还学过他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通假字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
  ☆古今异义    一豆羹。古义: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今义:专指豆子。
  ☆词类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万钟于我何加焉(原意为增加,在文中为益处、好处)
  ☆重点词语
  ⑴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⑵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⑶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⑷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⑸蹴尔而与之(用脚踢)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⑺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⑻妻妾之奉(侍奉)⑼乞人不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⑽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⑾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⑿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⒀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⒁万钟于我何加焉(高位厚禄)
  ☆重点句子翻译
  ⑴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⑵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保持不丧失罢了。
  ⑶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译文:如果你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连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
  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译文:为了我所认识的贫困穷苦的人感激我吗?
  ⑸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原先为了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丽而接受了。
  ⑹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这就是所谓的丧失了人的本性。
  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它合不合礼义就接受了,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⑻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译文: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
  ☆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提示: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妻妾之奉为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在孟子看来,在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
  提示: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意思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⑻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提示:使所要论述的问题变得通俗,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⑼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提示: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向"与今对比等。
  ⑽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拓展延伸
  ⑴本文观点广为后人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提示: 观点:舍生取义。诗句:①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③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⑵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提示: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可做违法乱纪的事,应以"义"为原则追求"利"。
  ⑶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提示: 示例一: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示例二: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
  ⑷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提示: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儿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二、巩固练习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____)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____)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译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译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③"乡"通"向",从前。④停止,放弃。⑤天性,天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3)简答题:①道理举例  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是亦不可以已乎?  译文: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3.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答:                                                                        
  【参考答案】:1.(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2)感激
  2.(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3.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