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标签:高考经验交流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2:00:53
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那些顺手做过的》
勇追梦
【人物档案】孟瑶瑶
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招生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那些顺手做过的》
来自单亲家庭的她,曾经自卑失落,喜欢用文笔记录生活的点滴,如今在大学校园生活中,她阳光乐观,“我的人生不会平淡”是她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1小学作文曾被老师认为抄袭
“瑶瑶5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母亲一个人拉扯我们姐弟三人,瑶瑶从小就特别懂事,学习成绩很好,从未让母亲操心。”瑶瑶的姐姐婷婷说,小时候,妹妹有点自卑,不愿意跟同龄的朋友过多交往,怕朋友们看不起自己,但是在学习上特别要强,作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让瑶瑶印象深刻的是,五年级自己很得意满以为能得到老师表扬的作文,却被老师认为是抄袭。
“我觉得很委屈,后来给老师解释了一下,老师很震惊。”瑶瑶不好意思地笑笑,老师知道后,还专门向她道歉。“这应该得益于从小我就喜欢写作,喜欢用笔抒发自己的情感。”
2未来想当编剧
现在已经读大一的瑶瑶,不仅是班级班长,还是学生会干部,每天都要跟很多同学朋友打交道,慢慢地变得活泼开朗起来,碰到不开心的事情也愿意和朋友们多交流。
“我一直喜欢文学,想报这个专业,只是当时填报志愿时,考虑到就业等各种因素,还是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但我的文学梦想不会变,现在还一直坚持小时候的习惯,随手写些文章。课余时间创作剧本,继续编剧梦,我坚信我的人生不会平淡。”瑶瑶说。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1:59:40
作文满分,却无缘大学
历磨练
【人物档案】张洁
现就读于大连大学,2010年高考(微博)作文题目《站在责任的枝头上微笑》
张洁,现就读于大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10年高考作文满分,但因为身体原因当年没有踏入理想大学的校门。经过一年复读,如愿考上了自己喜欢的学校,又读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汉语言文学,想要完成她的作家梦。
1作文满分,却无缘大学
2010年河南省高考中,焦作考生张洁的作文获得了60分的满分,但却因为身体原因致其他几门考试失利,最终无缘大学,选择了复读。
张洁的母亲告诉记者,张洁在家里排行老大,平时特别懂事,但就在高考前三个月,小洁病了,直到考试前身体一直不好,以致那年的高考没发挥好。但张洁妈妈自豪地说,小洁的语文一直特别好,尤其是在写作方面,就像天生就透着灵性。
2读到的第一本好书——《穆斯林的葬礼》
张洁回忆,其实自己从小读书并不多,家在农村,从小能接触到的书籍很少,初高中的课外书也多是《意林》、《读者》,而自己阅读到的第一本好书则是高二上音乐课时音乐老师推荐的《穆斯林的葬礼》。
“这本书不管是在感情上,还是家庭生活琐事上的描写都很棒,用了两条线索来对比着写,让我在写作上突然开了窍。”张洁说,从那以后她便爱上了阅读名著,看文学性高的书籍,并想在以后学习中文专业。
3梦圆了,理想更近了
如今,经过一年的复读,小洁终于考上了大连大学,并就读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梦圆了,小洁说:“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或编辑,想从事文字工作,虽然现在的专业知识有些枯燥,但就像苏童老师说过的,‘写作靠的是灵感,跟专业无关’,所以我也会谨记这句话,现在的我欠缺的还很多,我仍然需要多读书,读好书来充实自己,这样就会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一步。”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1:58:27
最好的课外书——语文课本
喜文学
【人物档案】王亚敏
毕业于扶沟县城郊高级中学,2010年高考(微博)作文题目《坚守本职还是坐享其成?》
王亚敏,一个喜欢《红楼梦》的女孩,高考作文获得了58分的好成绩。如今就读于华侨大学制药工程专业。
在亚敏看来,作文高分得益于自己很喜欢看小说,读名著,比如《红楼梦》、《简·爱》、《高老头》等。“初高中阶段,我经常会抽一部分时间读小说。”亚敏说,她初三时买了部《红楼梦》,从此就爱上了这部经典小说,高中繁忙的学习之余,她竟整整读了三遍仍意犹未尽。
“我很佩服曹雪芹。如今这么多红学家都在解读《红楼梦》,而且每种解读都有自己的道理,可见曹雪芹文学功底是多么深厚,这部书影响了我很多年。”亚敏说。
亚敏高中读的是理科,大学选择了制药工程专业。不过,由于忙于专业课学习,她现在已经很少写作了。
亚敏感慨:“大学以后,总是忙于自己的专业课,很少像初高中那会儿,看到美文都会随手记录下来,写些随笔。”亚敏感谢记者告诉她当年高考自己的作文竟然拿到了58分,“真的很惊喜,现在想想没有继续写作有些遗憾,以后我会关注写作,投些精力在写作上。”
●关键词
积素材
【人物档案】王璐
现在就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专业,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坚守责任,绽放人生》
2010年,虽然语文作文以59.5接近满分,但因艺考和数学的失利无缘大学,最终选择复读,在复读中王璐放弃了走艺术道路,恶补自己的劣势科目,最终以比之前高出200多分的成绩走进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大门。
1最好的课外书——语文课本
从小喜欢读书的王璐,没有什么课外书,哥哥姐姐的语文课本就成了她最好的课外书。每次哥哥姐姐新书发下来,她都迫不及待地去翻看,一看就是一下午。后来,父亲留意到小女儿的爱好,就投其所好,每次只要她考得好,都会用买书来奖励王璐。
从小的文学积累,让王璐的语文成绩从小到大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初二时校级作文竞赛获全校二等奖,之后,随笔或作品常常会在校刊上刊登。
2强大的抗压动力——名家名作
2010年,王璐虽然语文分数很高,但严重的偏科使她无缘大学。第二年,她坚决放弃了艺考之路,走上了普招的道路。王璐明白,一般文化生的成绩要比艺术生高出将近300分,当时虽充满了压力,不过她也有自己独特的减压妙招。
“我的减压来源于一个作家,每当阅读她的文字的时候,总是给人一种向上的心态。”有效减压后,王璐制定学习计划,劣势科目重点学习,优势科目则巩固学习。她从自己的劣势科目——数学入手,多算多练。
一年的复读下来,王璐以比之前高出200多分的成绩走进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金融学专业。
3素材的积累——摘抄和随笔
“语文不是短时间能补上去的课程,它是成年累月的知识和素材的一个积累过程。”王璐说,“从小学开始,我就有一个素材积累本,经常摘抄或者剪下来一些优美的词语或者美文,贴在我的摘抄本上。”这个习惯她一直坚持到高中,已经积累了厚厚的好几个本子。
上了大学,王璐写日记,记随笔更是开始增多,她说:“素材最好的积累是摘抄和随笔,有时候我们需要用文字来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思想的波动、某天的所见所感所想。”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1:57:05
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不能忘记职责》
善思考
【人物档案】王浩博
毕业于郑州一中,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不能忘记职责》
虽然2010年高考作文获得满分,但王浩博现在学的却是工科。他笑言,这可不会影响自己以后的“文学梦”。在王浩博看来,工科背景反而有助于文学创作。未来,他想成为像刘慈欣那样的作家。
“诗歌、散文、小说等,我什么类型的书都看。”提起读过的书,王浩博如数家珍。而当年高考作文的成绩,也并非偶然,从小就沉迷于书海的王浩博非常注重阅读时的积累。念初三时,就常常受到老师的“青睐”,作文不是满分,就是59或58分。
不少同学羡慕地向他讨教,他给出的“锦囊”是:多阅读,写出具有自己特色、与众不同的东西,这样才能从千篇一律中脱颖而出。
如今,王浩博就读于南阳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这也是他高中一直选择理工科的延续。“写作,只是我的一个爱好,专业和爱好并不冲突。”王浩博说,即便当时知道自己作文获得满分,出于对未来就业、发展的考虑,他依旧会毫不犹豫选择理工科。
而他心目中的偶像刘慈欣,本身既是工程师也是科幻作家。“理工科生善于思考,能通过对周围的观察来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质。等我工作稳定,有了一定生活阅历和积累,一定会从事文学创作。”王浩博言语中,吐露出自己对于未来的无限憧憬。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1:55:50
一次表扬让我从此爱上了写作
●关键词
勤练笔
【人物档案】杨晓燕
毕业于新密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年高考(微博)作文题目《举手之劳,成就大爱》
杨晓燕,现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2年河南省高考中,作文取得58分的好成绩。
1“我居然是高分作文学子”
12月11日14时许,记者拨通杨晓燕的电话,告诉她全省正在“寻找高考满分高分作文学子”。当得知自己的高考作文分数被列入高分作文时,杨晓燕表现得既惊讶又高兴。她激动地告诉记者:“当时成绩下来,只知道自己语文考了127分,但语文这一门考得挺不错的,压根不知道自己作文能得58分,这是我进入高考期末模拟考试到最后高考,作文的最高分呢!”
2“一次表扬让我从此爱上了写作”
晓燕第一次接触写作是在小学,那时候老师每天会让同学们写日记,但她爱上写作源自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的一次表扬。
“那时候老师让写日记,我写了一篇后觉得自己写得不好,就翻过页又重新写了一篇,谁知道老师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我写的两篇日记,并说我写得很好,态度特别端正,让全班同学向我学习。”这次表扬让晓燕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此她开始写日记、记随笔,一直坚持到现在。
3“妈妈也是我的启蒙老师”
晓燕出生在新密农村,父母是生意人,平时很忙,基本没空照顾家里的三个孩子(晓燕、晓燕哥哥及弟弟)。从小懂事的晓燕这样回忆自己的父母:“他们每天都很忙,早出晚归,但是他们最遗憾的就是自己没有好好读书,没有上过大学,所以虽然他们忙,但希望我们三兄妹可以考上大学。”
“我们兄妹还比较争气,哥哥弟弟考上了大专,而我在今年考上了本科,父母虽然嘴上不说但我明白,我是他们的骄傲。”晓燕说,“其实妈妈是我的启蒙老师。”因为晓燕的妈妈从小就让她和弟弟背作文,虽然晓燕现在已经记不清母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但她想母亲这样也是对孩子学习的一种关爱。
“我应该感谢妈妈,如果妈妈不让我背作文,当时写日记也不会有那么多优美词句,更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晓燕说。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1:54:16
满分作文考生谈秘籍 老爸"代笔"成小作家
对每个学子来说,好文章是个人学识与修养的体现,高考(微博)作文,更体现了十年寒窗积累沉淀的综合实力。
省招办统计显示,我省2010年~2012年高考作文取得满分的学子中,高考当年被大学录取的有168名。其中,被“985”、“211”等重点高校录取的有64名,还有32人当年没有进入大学。
近日,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河南科技出版社联合在我省启动“寻找高考满分高分作文学子”系列报道活动。这些经过高考洗礼的“特殊”考生,人生际遇如何?生活学习现状怎样?写作才华是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本报走近这些考生,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
●关键词
多阅读
【人物档案】周玫琳
毕业于郑州一中,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中国崛起,在路上》
周玫琳,2011年高考作文获得59分的高分,现在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我以前作文也曾写‘跑题’过呢。”获知当年高考作文获得高分,她很意外。
12岁就看4岁读物
没有专修过写作的周玫琳从小就爱读书,床上、沙发、书桌上摆着的全是书。2岁开始,周玫琳就已经开始看4岁读物,10岁就开始看起成人才看的《上下五千年》。
偶尔,周玫琳写作文也会跑题。周玫琳的父亲说:“小琳作文跑题,缘于知识面宽,不过即使写跑题了,文章也很棒。”
“其实还是思维模式的问题,每个人对作文评审的标准都不一样。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分析了出题人思路,写作文要尽量往出题人思路上靠。”周玫琳说。
一直让周玫琳感到遗憾的是,初中以后,由于时间关系,阅读时间就少了起来。“读大学以后,明显感到知识面还有待扩宽。初中以后我用了很多精力放在应试考试上,其实还应该挤时间多阅读。”
2弃理从文 敲开北大校门
让大家有些意外的是,原本周玫琳一直在理科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在中途,她毅然投身了文科。
怕高考文科发挥不稳定,当时班主任和家里人都反对她读文科。而周玫琳毅然坚持内心的想法。通过当年校长实名推荐,周玫琳顺利考入北大读国际关系专业。
“作为学生,要幸福,首先要遵从自己的灵魂。”对于当初的选择,周玫琳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关键词
爱创作
【人物档案】张梦玲
毕业于固始县永和高中,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拂去职责上的浮尘》
张梦玲,2010年高考作文的分数是58分。现在,她就读于江苏常州大学会计专业。她坦言,第一次写作文还是老爸代笔,成为范文被表扬,自己感到害羞,反而激励了她从此爱上了写作。
老爸的代笔,成就了“小作家”
故事要从梦玲小学三年级时说起。那是她第一次写作文,看图说话。“当时不知道怎么写,年龄也比较小,就磨磨蹭蹭写了一上午,好不容易写完了,兴致勃勃拿给爸爸看。本以为会获得表扬,谁知道老爸一看说,你这也叫作文?”梦玲说,失望之余她只好拿回去改,改到第二天晚上也没改好。
“当时可着急了,因为马上得交作文了。老爸一看,算了,我帮你写吧。”让梦玲没想到的是,老爸代笔的作文竟成了范文,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出来。“当时,我很不好意思,心里想这下完了,以后写不好可咋办,不就露馅了?”于是,压力之下,梦玲竟爱上了写作。
作文竞赛常获奖,要坚持写下去
因为写作,梦玲还获得了很多奖励:小学六年级参加作文竞赛获年级第一名;初二参加作文竞赛获三等奖;高中作文也会被老师当成范文读。
如今读大二的张梦玲,既是学生会干部,又是社团的领导,生活忙碌而又充实。大学期间,她依旧保持了写随笔的习惯。“我喜欢写作。写作是需要灵感的,需要生活实践和素材的积累。以后我依旧会坚持写下去,记录生活的点滴。” 梦玲说。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1:52:15
学子讲述高考兵法:偷偷恋爱四处竞赛考入北大
我可不是看破红尘的老者,高中当然不可能过除了学习就是学习的生活,也出去竞赛,也偷偷恋爱,但也有一些秘密的小兵法。我的目标很清晰,就是要考上北大!
竞赛的乐趣在过程而非结果
曾听一个学理的好友谈到竞赛的乐趣,他认为竞赛的乐趣在过程而不在结果,享受生活的过程才是一种真正的乐趣。
当时很不解,但是后来仿佛在刹那间明白了个中道理。
我从高一开始参加企业决策实战模拟(MESE)的比赛,即北京商业挑战赛(BBC)和全球商业挑战赛(GBC),四五个人组成一家公司,与其他7家公司,在某种市场宏观条件下进行各公司绩效(MPI)的较量。
回顾备战比赛和参赛的过程,从当初8家公司中唯一一个女CEO,到练习赛上期期的倒数第一,到一张张写满算式的报表,到与队友关于决策的争吵,到北京赛的小组第二,到自己的队伍成为全球的64强中的一支……
曾问过很多人,在其中最大、最重要的收获,答案惊人的雷同——认识了一堆哥们儿。还记得大家一起刷夜反复练习,置身于个性迥异而又真诚友好的人之间,我突然感到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通过比赛,不仅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学会分析报表,学会团队合作,更让我欣慰的是,为此而获得了遍布北京、上海、广州及俄罗斯、阿塞拜疆、立陶宛的朋友们。竞赛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还有与人相处的快乐。
在我的同学之间,有不少人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竞赛,一味地追求着其附加的加分、保送的机会,为之削尖了头,甚至不惜勾心斗角,不惜动用父母的各种关系,我想这样未免太过势利了点,有些荣誉只是暂时的,而有些朋友、有些经历、有些人生道理是一辈子的。
善于权衡恋爱、学业轻重安排好时间
追逐一个目标,不仅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还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动力,动力能在你刚想要为自己开脱、放慢脚步的时候推动你继续前进。回望我的高三,那个约定成为我动力中的一股强劲力量。
有个说法称大学之前没谈过恋爱的人,人生就遗憾了。我不是遗憾的人,我也并不遗憾在高一就加入所谓的“早恋大军”,因为我们之间的那个北大清华的约定在不知不觉中促使我们都实现了各自的梦想。
父母从上高中起便频频与我聊到早恋,同当下的许多父母一样,把一男一女之间的某种较为亲昵的关系说得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不敢苟同。
其实大多数人在此阶段对异性的喜欢只是单纯出于对其某方面的好感或欣赏,有时候只是需要一个互相了解、互相关心的伙伴,有时候只是想在无助、难过时找人倾吐或借个肩膀靠靠。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得不承认,恋爱也有许多弊端,比如卿卿我我耽误时间。但恋爱的利弊,我们不应逃避,而要正视。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他(她)的一句鼓励或祝福胜过父母的千万句唠叨。不在少数的父母们对于此事一概而论的令行禁止,也许会使某些逆反的孩子走一段弯路。
我的体会是,身为一个学生,权衡恋爱、学业与其他诸多事情,要看重要性。某个阶段,哪个重要就多给哪部分些时间与精力。
每个人都像块磁铁,可以把想要的东西吸引过来
记得《秘密》中曾提到过一则吸引力定律。每个人都像是一块磁铁,可以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吸引过来,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我不知道这个秘密是否可信,但我相信人在追逐一个热望中的目标时,会迸发出一种巨大的力量。
为了最大化“目标力”对于我的激励作用,我将我的目标写在纸上,贴在各处,几乎每个角落都能看到。靠床的墙上贴了带有巨幅照片的北大招生简章,桌子上、台灯上、书柜门上和梳妆镜子上,笔袋里、书包里和每个本、每本书的扉页上……种种地方,都写有诸如“北大,等我”、“加油,未名湖”之类的字样。这样的行为可能在你们眼中觉得是小题大做,甚至现在我自己想来也觉得发笑,但是一种来自目标的力量却在无时无刻地鞭策着我,引我披荆斩棘,助我蜕变。
其实秘密也好,吸引力定律也罢,说得简单一点,都可将其归因于目标的力量。然而如果这种力量太过急切,目标高不可攀,可能会使原本向前推动的力变为阻力。在我们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应借用这种力量,但要适量适度。(任子歆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1:51:14
高考倒计时百日学生创甄嬛体微博“誓师”
据北国网消息,从27日起算起,距离2013年高考(微博)还剩整整一百天,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将最后100天称为“百米冲刺阶段”。昨天,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学校发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不少学校借此时刻鼓舞考生士气,举行“百日誓师”活动。
看着教室里倒计时牌上每天更新的数字,考生们也会开始为自己设定百日冲刺计划。 “家有考生”的家长们则更是从生活等各方面紧张备战。
学生:誓师也疯狂自创
在韩国,高考100天倒计时考生流行喝“百日酒”,那么扬州考生在这冲击阶段又会做些什么呢?记者昨天(27日)采访发现,传统的“百日誓师”让不少学生倍感压力,目前已有部分学校暂停,那么学生又如何给自己加油鼓气呢?记者采访发现,今年微博成了高三学子们“誓师”的主阵地。
昨天下午,记者在微博上搜索“高考倒计时100天”的关键词,可谓花样百出。有向明星“告白”的,有纯励志的,更有学生发“甄体”抒发感情:“高考即将临近,方才翻阅书籍,忽觉些许焦虑,想必是最近经常熬夜又得早起上课,私心想着学校若能每月放十来天小假,我定可以好好休息不再犯困,这对我高考发挥那必是极好,各位姐姐妹妹若是都能取得好成绩,那便是再好不过了。若本宫的数学成绩再可提高一二,那倒也不辜负这些年来先生的教诲。 ”
记者发现,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多数为1995年出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告别手写日记的形式,选择用微博记录自己备考时的点点滴滴,用几句简短的话语排遣心中的压力。
家长:辞职当“全职陪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相比学生而言,家长更为紧张。熬营养汤、买营养品、请人补课……为了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大学,家长们可谓煞费苦心。昨天,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家长承受的压力比考生还要大,有的家长甚至辞职当“全职陪读”。
在外贸公司上班的刘女士为了能让儿子专心复习考个好成绩,过完年就提交了辞职报告,当上了“专职陪读”。刘女士表示,对于全家来说,没有比儿子考大学更重要的事情了。白天洗衣做饭,晚上陪读。别说干家务活,就连打洗脸水、冲牛奶、叠被子这样的小事都被刘女士包办了。 “你只管看书,所有的事都由我来做。 ”刘女士对儿子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刘女士这样“全职陪读”的家长越来越多,有的从高一开始就专门陪读。对此,心理学专家认为,高考前,家长做到像平常一样就可以了,过分的关爱呵护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往往会适得其反。此外,高考期间,家长不必过分追求饮食和营养,只要能保证卫生及营养均衡就可以了,否则会影响孩子的胃口和情绪。
■链接
最后100天如何备战?
专家网上释疑——第二轮复习查漏补缺最重要
那么在百米冲刺的最后阶段,学生该如何掌握好复习的节奏呢?“在最后的100天,学生肯定会紧张一些,但这种紧张和压力应该在正常范围之内。”扬州中学高三年级班主任王老师告诉记者,高考 “百米冲刺”只是大家假想的一种状态,不必要太紧张。
王老师介绍,在高考第二轮复习中查漏补缺最重要,回顾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知识结构板块,梳理相关考点,检查是否存在复习中的盲点与漏点。越是临近高考,越有必要对原来做过的试卷进行复习,特别是最近几次月考或地区性诊断测试的试题。通过复卷,既可查漏,也能发现原来错解的原因,更能把老师在评卷时的要求、解题思路、方法总结,进行回顾和检索,对高考实战大有帮助。
此外,高考在即,适量做一点试题,可以帮助寻找感觉。试题尽量选择近两年的高考试卷,不要再做参考资料中的题,因为那些题质量参差不齐,做多了反而会对考生产生误导。学生别再做新题、生题和难题、怪题,更不要去押题。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1:49:50
2013年高考倒计时百天各科复习规划
语文:重视基础知识,突破阅读
离高考(微博)仅3个月的时间,考生特别不能放松文学名著、诗歌鉴赏、文言翻译、现代文阅读鉴赏、时文评论等题型的训练,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补缺补漏。要“返本溯源”,不要做太难的题目,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过关。
古诗文阅读考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一块绝对不能丢分;古文鉴赏可以看一些鉴赏类训练题的题目及答案,分析其答题规律;名著可以看一些梗概介绍,一些提要、摘要类书籍里的题目,经典要了解孔、孟的基本思想,做一些提要类书里的题目;文言文翻译典型语句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加强常见的文言句式的积累和训练,18个虚词也应强化;作文方面可以看一些优秀范文,揣摩其结构、思路、艺术技巧,也可以储备一些素材;另外,每周做一两套综合练习,以保持感觉。
数学:狠抓“三功”,加强思维训练
在最后阶段的复习,考生要回归课本,理清高中数学的知识主线,透彻地掌握知识结构,熟记数学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公式,要做透课本中的典型例题和习题,用联系的观点研究课本题的变式题;另外,考生要在高考题中寻找课本题的原型。立足基础,回归课本是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复习效率的基本策略。
考生夯实基础,必须狠抓“三功”,即“图功、算功和审读功”。
接下来的复习主要是“模拟训练”,考生要按照高考的考试时间、形式进行模拟训练,熟悉高考的各项要求,从而适应高考。“模拟训练”的重要功能就是训练考生的应试技巧、应试心理和应试习惯(如解题的规范意识、运算能力等)等,从中也能了解自己复习情况,以便进一步查漏补缺,消除疑难点。
英语:单词是基础,加强阅读训练
考生要把重点词汇重新梳理一遍,尤其是常用词汇的使用和辨析,以及一词多义的掌握。要继续扩大单词和短语的量,运用各种单词记忆法(如读音记单词、构词法记忆、单词默写等)巩固词汇。对《说明》中规定的词汇还应注意它们的常见搭配、语境中的运用等。
在高考中有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之说。考生最后阶段可以适当阅读些略高于高考阅读能力的文章,读些自己平常不喜欢的文体。文章的长度最好在300字左右。从这次省质检答题情况看,考生的猜词能力和对上下文的逻辑推理能力不强。同学们应该对此类题目多加注意和强化训练。每天要安排相应的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短文填词练习,让自己所记忆的词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得以再现和运用,以达到强化自己所记的词汇。适当进行模拟训练,但不能搞题海战术。
写作部分,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在平常的训练中可以适当做些翻译题来训练自己写作的语感。背范文在最后冲刺阶段对作文很有效,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利用范文中的句子写作,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利用范文中的关联词和一些复合句提高自己作文的得分档次。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1:48:56
高考神帖:"家长军团"如何力保孩子上名校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考相同。家有考生,对父母和亲友们来说,是一件喜忧参半的大事。喜的是,经过“十年寒窗”的学子终于即将迎接人生旅途中第一个极其重要的挑战,到了历练意志和心态的时刻;而忧的是,万一“考砸”了,后果不堪设想,如若一蹶不振、如若心灰意冷……于是,大家都在思索着这个问题:怎样化顾虑为审慎、变压力为动力,真正成为考生的“助推器”?笔者不禁回想起表弟几年前备战高考(微博)时,全家上下齐心协力,帮助他顺利“过关”的难忘经历。
一、早在新年就“排兵布阵”
在新年的家庭聚会上,谈论最多的是我表弟即将高考的话题。大家一致推举我爸爸当“总指挥”,这对我爸来说可是当之无愧的。他不仅培养了我这个名牌大学本硕连读的研究生,还帮助指导了许多亲朋好友的子女先后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微博)和中南财经大学等名牌高校。
我爸爸“当仁不让”地提出了他的“施政纲领”——力避“专科”、力保“本科”、力争“重点”。之后,安排我姑姑当“后勤部长”,任务是让表弟吃得有营养、睡得有精神,能精力充沛地去学习,并帮助他养成午睡的习惯,同时关注他的思想情绪变化;封我姑父当“联络部长”,主要是加强与学校、老师之间的联系,工作不忙时每星期至少到校一次,了解表弟的学习进展情况,有哪些进步和不足,学习备考有哪些具体的要求等。关键是掌握即将开始的调考、联考和模拟考试的全部情况,了解表弟的考试成绩及所在学校、市、区所处的大概位置和水平。
我被封为“情报部长”,还外加辅导老师和心理医生。作为“情报部长”,我通过网络及时收集了有关高考的各方面信息,尤其是对高考命题变化情况加以分析和思考,以便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作为辅导教师,我帮助表弟解读了各门课程的《考试说明》,认真分析了高考的能力要求和试题的“踩分点”,帮助他夯实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为了尽到“心理医生”的职责,我及时地帮助表弟排解焦躁与不安心理,克服“阵发性”的厌学情绪。简言之,就是帮助他放下包袱,身心健康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重在平时善于纠“偏”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表弟的学习有了明显进步。在3月份的一次考试中,他取得了好成绩,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但是,我仅让表弟高兴了两天,就采用“响鼓也需重锤敲”的方法,对他说:“考得好,固然值得高兴,但仔细想想这其中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必然性是你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进步,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偶然性在于你的基础并不是太好,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掌握了。考卷对了你的‘路子’,成绩就好了,不然会不理想的。”提醒表弟的一席话,说得他连连称是,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不巧的是,没过多久在素有“考前大阅兵”的5月下旬全市统考中,表弟“考砸”了,他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从成绩来看他只能上“专科”。听姑姑说他茶饭不香、成天没精打采的,我赶紧跑到表弟家对他进行开导: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式高考前“考砸”了,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分析不理想的试卷,对这一阶段的复习情况作个总结,可以使你更清楚何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高考时岂不多一分沉着和稳妥吗?
接下来,我耐心地帮助他查看各科丢分的情况,从知识点结合的角度加以分析辅导。多做审题和答题的规范练习,让他主动增强得分意识和应试技巧,并在提高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表弟很快就从“失利”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投入到下一轮的复习中去,而且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都比以前更强了。
三、贵在营造考前好氛围
我表弟家离考场有十余公里,乘公汽要转车需一个半小时以上。为了避免发生意外,以及保持充沛的精力,以便临场发挥,考前几天我表弟被安排在离考场不远的奶奶与叔叔家住。为了表弟保持心情愉悦,奶奶在房间里摆上了芳香怡人的花草、喷洒了沁人心脾的清香,叔叔打开音响轻轻的奏起了表弟最爱听的优美抒情的乐曲。我爸爸则对全家人宣布了几条“纪律”:1.全家要保持安静,不能集体娱乐,不能大声喧哗,也不能将电视音响的音量调大,以免干扰表弟复习及休息;2.这几天不要请客人到家来,如来了客人就长话短说,实在不行到外面找地方谈;3.表弟要找谁谈心闲聊均可(当然时间不能太长),但谁都不得任意打扰;4.考前谁都不能与表弟谈论关于考试及报考目标学校的事宜,以免加重他的心理负担,不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5.考后归家,大家不能询问考试情况,至多也只一句“感觉还好吧”,更多的,则是要一个点头的微笑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语。
而我则根据我高考前的经验,给表弟提出了“八字方针”:白天学习,晚上休息。具体要求是:1.不能玩游戏、下棋、打牌之类使自己处于过度放松的状态;2.不宜吃得太饱过好,以免营养过剩、消化不良;3.这几天不宜午睡,中午困了难以坚持,打个盹就可,下午精神不好时就多加走动,切忌困了就睡,影响了晚上的休息;4.考前的晚上不宜过早睡觉,以免睡不着影响情绪;5.不做难题,不浪费时间,不过度用脑;6.不想考试以后的事,要脚踏实地抓好眼前的复习。7.至于如何安排复习我也提出了建议:以基础知识为依据,以基本方法为技能,渐进深入,查漏补缺,主要是熟悉基本内容、理清基本脉络、依据考纲及考点,尽量将已掌握的内容在脑子里系统的过滤一遍,同时将5次大考的考卷仔细查阅,尤其是将做错的题目和具有代表性的题目,都做到弄懂弄通、熟记于心。
关于高考所需的必须用品(准考证及考试用具等)让表弟自己收拾准备,但细心的姑姑早已将所需一一记录下来,等表弟入睡后悄悄加以检查、核对,以确保万无一失。家中还存放了谷维素和安眠药等物品,以备需用。
四、成在抓住报考“核心点”
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招生方案、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等招生信息的法规性条文,因此在掌握报考的常识性技巧的基础上,解读高校招生章程就成为报考的“必修课”。因为填报志愿不能“跟着感觉走”,而必须“跟着招生章程走,抓住报考核心行”。
经过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和讨论之后,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全家一起商量了两套第一志愿的填报方案。一是以精挑合适的热门专业为主、以选择学校为辅。当目标学校确定后,发现选定的学校在招生章程中,规定该校志愿级差30分左右,专业志愿级差10分左右。对于院校志愿级差我们的疑虑不是太多,根据考分情况如果填报第一志愿进档并被录取是完全有把握的,可对专业级差却十分担忧,担心填报最热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万一未能录取,如果降一个级差10余分甚至更多的话,选择其他感兴趣的专业的机会就会失去。
正在斟酌之时,恰逢拟定的目标学校举办招生咨询会,针对专业级差的问题,我们分别咨询了该校负责招生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均答复专业级差左多少、右多少、设几级级差都要视生源情况、报考专业的情况定,目的就是便于将考生安排到不愿报的专业中去。听了这样“不确定”的解释,我们在疑惑之余选择了放弃。于是全家重点讨论了第二套报考方案,即以精选学校为主、以专业为辅,不报考热门专业。
最后表弟选择了一所省属重点高校,该校在招生章程中既无志愿级差的规定,也无专业级差的要求,对进档考生的专业确定办法是以专业志愿优先为主、分数优先为辅。表弟的几个专业志愿,尤其是第一专业志愿未报热门且中高分的专业,而是填报了几个比较感兴趣且录取分数在历年来均较低的专业。结果他仅以高出这所省属重点高校(现为湖北工业大学)当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3分的微弱优势顺利地被录取。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1:47:56
名校学子高考经验分享 你得有点阿Q精神
高考前,几乎所有考生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焦虑,如果考生出现这种感觉,不用担心,不妨来点阿Q精神。
现场的学生和家长们认真听课
1、备战高考 他们当年是这样做的
在分享会上,8位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就文综、理综和数理英等科目,介绍了他们当年备考的一些心得。
心得一:薄弱科目刷题刷出高分
英语讲究语感,很多学生的英语都是薄弱科目,毕业于南宁二中、现在分别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林毓聪和黎政宏同学深有感触,高一时英语成绩才八九十分的他们,凭借刷题(考生将大量针对性的训练称为刷题),硬是将分数刷了上来。高三时,除作文和听力,他们每天一套英语题,将高考(微博)英语成绩刷到了130分上下。因此,他们认为,其实不仅是英语,对自己的薄弱科目,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质量地进行刷题,是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之一。
另外,除了刷题,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黄昭华还介绍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即每天和同学一起相互翻译一道阅读题,这样既能加深对单词词义的记忆,又能多了解别人的翻译思路,也是提高英语成绩不错的方法。
心得二:利用应试技巧拿高分
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在提高成绩上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就读于复旦大学的李东雨表示,对文科生来说,数学很重要,考试时一定要拿下选择题和填空题,因为这两块有80分,如能拿下这80分,再拿下后面较简单的题,那么起码可保证有110分。如果后面的题再仔细些,就能拿到更高的分。所以,在备考时,平时就必须在这些题型上多做多练。
在文综和理综等方面,其他大学生志愿者也向在场的学弟学妹们介绍了具体的应试技巧等。
2、服务考生 他们的家长是这样做的
家有考生,面对高考,家长们也不比考生轻松,家长如何为考生做好服务呢?让我们来看看在这些名校大学生当年高考时,他们的家长是怎么做的。
镜头一:陪着孩子一起“骂”老师
在高考经验分享会现场的互动环节,一位女家长向大学生志愿者们提问,称很快就要进入今年高考的“倒计时100天”了,在他们当年高考时,他们的家长在这个时候都为他们做了些什么。或者从他们曾作为考生的角度来说,最希望此时家长能做些什么。
对这个问题,已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的林毓聪深有感触地说,高考对家长确实也是考验,他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表示“我父母在这方面就做得极出色!”高三时林毓聪住校,但每次回家,父母给他的感觉都是:“就算高考失败,这个家也是你的!”就给了林毓聪莫大的精神支持,他认为,当孩子面对分数和升学问题时,压力已经很大了。即使是现在已经过了高考,闭上眼,当年那种压力大到晚上睡不好的感觉仍让他印象深刻。所以,在高考前的这几个月,家长不要老问孩子“这回考了多少分?”在这个时候,家长在学习上已经无法帮助孩子,能做的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温馨的氛围。
他举了个例子,临高考前,在一次测试中,他认为某位老师给的分过低了,心里不爽的他马上给他妈妈打了个电话,在电话中,他把那位老师骂了一通。他的妈妈就一直陪着他“骂”。说到这里,现场大家都笑了。其实林毓聪和他妈妈何尝不知道骂老师当然不对,但他妈妈更明白,这时候儿子要的不是家长帮他分析问题,而是需要宣泄负面情绪。
镜头二:家长淡定面对孩子高考失误
现在已是复旦大学学生的潘樱梅也谈了她的感受,去年高考考数学时她在答题卡上填错了题号,当时她几乎崩溃了,第二天考的是她的长项文综和英语,若无法调整情绪,她很可能会失手!而当她打电话给妈妈时,她妈妈却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考得怎样就怎样吧。”这让她的心情很快平复下来,她感慨地说:“在高考的问题上,就算全世界都认为孩子搞砸了,家长也要站在孩子这一边。”
镜头三:面对成绩波动别比孩子更紧张
在活动现场,有一位今年高考的考生家长表示,还有几个月就高考了,但孩子最近几次的考试都有波动,这次考试物理跌了,下次物理分数上来了,数学又跌了,不知道家长该如何帮孩子。
对此,多位大学生志愿者表示,在学习的问题上,如果家长不是高中老师,可能很难直接帮到孩子,学习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得依靠老师。而临近高考,成绩有波动是正常的。如果是小幅波动,应让孩子学会自己调节;如果波动太大,可能是基础知识没打牢;如果是某个阶段突然波动很大,可能是遇到一些突发的事情,如失恋等。家长如果想听到最真实的原因,还是那句话,得和孩子做朋友。家长最好不要把自己的紧张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更不要比孩子更紧张。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成绩,孩子低落的时候能给他们打打“鸡血”,这样的家长就是100分了。
而当有一位家长问,在进入高考考场前,考生最希望家长说什么话时,多位大学生志愿者均表示:“什么话也不用说!”
3、心理调节 他们建议考生这样做
对今年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学子们,如何更好地调整心态应战?多位大学生志愿者也给出了个人建议。
建议一:花点时间运动是划算的
高考前,很多考生都会出现精神紧张或身体困乏,怎么办?大学生志愿者提醒学弟学妹们“别翘体育课”,有的甚至认为体育课是防止高三生精神抑郁的最有效课程。已考上复旦大学的李东雨表示,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应对高考非常重要,高三时,他和同学就常常在课余转呼拉圈,游泳一直游到考前10多天。即使考前体育课停了,他和同学也会去适当做一些运动,这样的好处在于能保持精力充沛,也利于心理调整。
有些学生认为运动会占用学习时间,但如今已考上北京大学的黎政宏表示,花一点时间适当运动是划算的,有好身体才能更好地努力冲刺。而临近高考那几个月,几乎每晚自习结束后,他都会和同学去跑跑步。
建议二:来点阿Q精神
大学生志愿者表示,高考前,几乎所有考生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焦虑,很多考生会感觉身边的同学面对即将来临的月考、高考十分轻松和有把握,而自己则非常焦虑,没有信心。如果考生出现这种感觉,不用担心,不妨来点阿Q精神。考生只需告诉自己,其实身边的同学和自己的感觉是一样的。他们也很担心各种考试,只不过没表现出来而已。一旦你认识到其实每个人都一样,都会为未知的将来有不同程度的担心焦虑时,你就能更好地调节自己。
建议三:别将考前成绩看得太重
成绩固然能反映学习的一些状况,但在高考前,也别将各种成绩看得太重,毕竟,在目前的考核机制下,只有高考那一次成绩才算数。在成绩之外,还有更多东西值得考生去关注,如果你对成绩的关注可以让你充满动力地前行,好,那就将它作为一种激励;如果你发现它已经成为一种负担,那就放下,以自己的节奏轻装上阵。考前的成绩往往会有波动,找出问题,坚定前行,才是上策。
建议四:不设定超水平发挥的目标
考试就是把真实水平发挥出来,但谁不希望考试时超水平发挥呢?其实,与其希望上天保佑自己能超水平发挥,还不如将自己的心态调节到一个好的状态。备考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考试,考试前,你会对自己这次答题进行预估,大概确定你要取得怎样的成绩。一次考试的成功与否,不决定于你考了多少分,排在多少名,而决定于最终成绩与预期成绩的差值。差值越小,就说明你对自己判断得越准。越了解自己的人,就越知道怎样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另外,考生别去想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每天按老师安排的节奏走,能调节到这样的心理状态,更容易以平常心态应战取得好成绩。(记者 关海芳 实习生 申蕊琪/文 记者 何学俏/图)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1:43:17
高考"牛人" 传授考试抢分心经
高考(微博)“牛人”们动辄六七百分的成绩,让人瞠目结舌。那么,如此高分究竟是如何成就的?在距离高考不多的时间里,还有哪些提高分数的诀窍?考生该如何调整心态,在高考中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家长们又该做好哪些后勤保障工作?高考答题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技巧?2012年部分高考文理科最高分获得者和他们的老师,解密“牛人”得高分的“秘方”,以“过来人”的身份为我们讲述高考“心经”。
-人物:孙广标-成绩:长春市2012年理科最高分701分
-高中: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就读院校:清华大学建筑系
抢分秘籍:考前十几天语文大量做题
孙广标说,他的语文成绩平时只有110来分,而高考时却达到133分,其秘诀就是花费了大量时间专门做语文卷,利用考前十几天,大量演练语文习题,每做完一道,都仔细思考是否回答全面,并及时总结错题和经验,和老师反复探讨。经过这样的训练,孙广标的语文成绩才在最后的时间里有了20余分的提升。
炼制秘方:每次考试错题都向老师请教
除语文成绩外,孙广标其他科目的成绩也异常优秀。那么,这样的实力又是如何得来的呢?
孙广标高中班主任老师、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元绪富介绍,孙广标是个有心的孩子,他的理性思维和思维重组能力很强,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复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制订学习计划,善于自我管理,这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环节。
此外,一切实力都是在实战中锤炼出来的,孙广标也不例外。学校每次举行月考和模拟考,孙广标都会将自己的错题记下来,并找老师请教。“6科考试,十几道错题,孙广标一一找到老师,请教最佳答案和解题思路。”元绪富说,因此孙广标也成为了教研室里的常客。正是因为不断自我反省和查缺补漏,孙广标才成为了高分“牛人”。
-人物:胡楠-成绩:长春市2012年文科最高分642分
-高中: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就读院校:北京大学光华学院
抢分秘籍:每天比别人多学40分钟
文科知识浩如烟海,如何海中拾贝应对高考,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去年长春高考文科最高分获得者胡楠总结自己的经验,学文科要多读书,对她而言读书既是休息也是娱乐和享受,她会利用所有能够利用的时间来读书。更重要的是胡楠要求自己,每天比她的同学多学40分钟,“我就是通过这样不断的积累,掌握了比同学们更多的知识。”
炼制秘方:关注国际大事乐于谈经论道
据胡楠高中时的班主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宋旭光介绍,在距离高考仅剩十几天的时间里,胡楠还在关注国际大事,经常和同学们谈经论道。“她就是这样一个胸怀远大的人。”宋旭光说,胡楠学习文科是因为兴趣、读书学习是为了实现抱负,而非狭义的考试和分数。也正因此,胡楠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考出好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
两位“牛人”师傅叮嘱:考前系统地看一遍教科书
作为执教高三多年的骨干教师,元绪富和宋旭光热心地向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嘱托起“考前经验”:
1、在最后的时间里,一定抽时间系统地看一遍各科教科书;
2、保持每天原有习题练习量直到考试结束,避免因习题量减少,导致不适应,引起考场突发大脑空白;
3、各校考前放假期间,务必将前两年的高考试卷,按照高考时间进行演练,将自己的兴奋点调整至与高考时间一致;
4、保证休息,考生在23点前睡觉,早晨7点30分后起床;
5、每天进行自我暗示“我一定行”,这点很重要,只有以良好的心态应考,才能取得骄人战绩。
人物:申佳颖成绩:文科最高分总分653分(含少数民族加分10分)
高中:延边一中就读院校: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复习经:多看教科书巩固基础
文科知识浩如烟海,高考只剩20天,考生们应该做些什么来提高成绩?申佳颖谈起当年的高考岁月,语气虽然轻松但仍不乏一丝凉意。
“高考真很累人,但最后这段时间还是要调整好心态。”她说,学校的复习题偏难偏多,而高考知识点大多侧重于基础考察和拓展思维的训练,因此放松的心态才能应对灵活多变的高考题型。在最后的时间里,她主张多看教科书巩固基础,一天每科只做一两道偏难题型。考试时心态更要放松,“反正题这么难,我不会你也不会”,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答题,肯定能考出好成绩。
膳食经:少吃辛辣和油腻菜品
人是铁饭是钢,尤其在高考备战最后阶段,方方面面的压力让孩子们寝食难安。这个时候,该是爸爸妈妈大显身手了。
申佳颖的妈妈说,佳颖是个“肉食动物”,平素很少吃蔬菜、水果,吃肉可以提高记忆力,但油质太多易头晕。因此去年的这个时候,妈妈经常给她拌蔬菜水果沙拉,达到膳食平衡,并尽量少做辛辣和油腻菜品。
考试经:先看卷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高考“牛人”,申佳颖高考答题策略与众不同,以往老师们主张答题前不阅卷,以免瞻前顾后乱了军心。但申佳颖反其道而行,利用发卷与答卷前的5分钟,将试题从头看到尾。“这样能做到心中有数,答起题来有条不紊。”申佳颖说,当然这只是个人经验,未必适合所有考生。对于成绩普通的学生来说,还是提倡步步为营,真的遇到难题就赶紧绕过去,考试时间有限,用最短的时间答最多的题才是硬道理。
人物:程思佳成绩:全省理科最高分总分:702分
高中:吉林一中就读院校:清华大学建筑系
复习经:作息调到“高考时间”
750分满分的高考试卷,只被扣除48分,平均每科被扣8分,程思佳就是这样一个应考超人,而她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秘诀是:熟能生巧。原来,程思佳在最后的20天里,每天按照高考考试时间调整作息规律,早上7点30分起床,再稍做晨练吃早饭。上午9点开始做模拟试卷……一切按照高考时间进行。经过20天的磨练,在考前程思佳的状态已被调整至最佳。“20天改变不了实力,却能改变应考心态和生活习惯。”
膳食经:以鱼补脑
高中三年,程思佳的妈妈给女儿做得最多的菜肴就是鱼,鱼头豆腐、麻辣鳕鱼、清蒸鲈鱼……妈妈说,鱼能补脑、脂肪比较少,因此是考生的最佳菜肴。
考试经:选择填空最重要
对于高考答卷,程思佳认为,选择填空的准确率是成败的关键。因为大多数选择填空都是“基础活”,只要认真对待可以命中80%以上,累计起来分值可观。因此她建议考生们,做好选择填空,高考就胜利一大半
人物:徐劲松成绩:全省理科最高分总分:702分(含化学竞赛5分)
高中:吉林一中就读院校:清华大学化学系
复习经:考生自我调节父母别加压
徐劲松在高中时是个“得奖专业户”,他说,最后这段时间拼的不是实力而是心态,考生自我调节是一方面,家长们也不该谈论与考试或升学有关的话题,或者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讲这些。徐劲松说,他的父母从没给他指定大学目标,也不对他的成绩指手画脚,在这样无拘无束的情况下,他的心态完全放松,反倒考出了好成绩。
考试经:非选择题答案简明扼要
徐劲松说,通常文科非选择题是理科生们比较头痛的问题。他的技巧是,答案要尽可能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多写要点且简明扼要。每个要点要先摆观点、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对于时政性很强的试题,要善于联系重大方针政策,加上这样一些时代色彩鲜艳的“帽子”,使答案有时代感,增加得分或加分的机会。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1:41:03
看看尖子生是如何高效利用时间的?
读过后感触很深,把它推荐给我读高中的女儿,她感觉非常好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我在高考(微博)状元李晓鹏博客里看到的,他把自己亲身经历的经验教给我们,只有经历过才有此感言。句句有理,字字有金。也拿来分享给需要的孩子们,希望对你们也有所帮助。正文如下:
一、记住:时间并不重要
说到学习时间紧张,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怎么挤时间——压缩睡觉的时间、压缩吃饭的时间、压缩休闲娱乐的时间等等,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彷佛就是管理时间的终极目标。
为学习成绩而苦恼的同学,常常也伴随着觉得时间不够的苦恼。因为他们觉得,要想把成绩赶上来,必须给自己“补课”——多补习以前的基础或者多找点别的教辅材料来做一下。但是,老师上课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又要布置好多好多的作业,每天连作业都做不完,哪里来的时间去自己学习?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几乎达到了人的生理极限了,不太可能再挤得出什么时间出来了,但进步仍然十分有限。看到自己在非常痛苦的看书做题的时候,有些个成绩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学却似乎很悠闲的样子。如果时间利用都到了这步田地,自己还有再改进的余地吗?
对于这些问题,我想用一句话解释:“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二、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
要明白效率和时间的关系,我们来算一笔时间账:一个人中等努力程度的高三学生,除了上课一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大概有10个小时。这个时间长度可以保证他每天有充足的睡眠,足够的时间来休息。如果我们要拼命的挤时间,大概能多挤出来多少呢?假设你每天只睡六个小时——这已经很夸张了,偶尔一天只睡六个小时都觉得没什么,而如果连续很长一段时间的话,很多人都会受不了。然后三顿饭总共只用一个小时,用在走路上的时间(即使是从寝室到食堂到教室三点一线,每天最少也要六趟)也要一个小时,用了洗脸漱口上厕所以及其它杂务也要一个小时。这样算下来,我们每天用来学习的时间达到了16个小时。这样,我们比别人的学习时间增加了60%。
这是一个可喜的数字,实际上,每天多60%的话累加起来确实相当惊人。一个人如果真的能这样坚持下来,取得进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不过,这笔账漏掉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看同样的内容,有人看一遍就记得差不多了,有人能记住小一半,而有人看了一遍之后啥也记不住。一道普通的数学证明题,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学,他只需要花五分钟的时间就做出来了,而一个成绩比较差一点的同学,可能最少要思考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被一道数学题难个半个小时其实很正常。我们这样一算,学习好的同学一个小时可以解决12道这样的题目,而差一点的同学一个小时只能解决6道这样的题目。我们拼了命的多增加了60%的时间,结果一算(10个小时×12):(16个小时×6)=120:96=5:4。人家一天学习十个小时的效果反而比我们学习16个小时还要高出25%!换句话说,我们付出了比别人多60%的努力,却换来比别人低25%的效果,这可真够冤的。
这笔账算起来是比较吓人的。尽管这个效率的差距可能不是2:1,但结论本身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考虑到一天学习16个小时,如此高强度的学习会让人身心疲倦、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那么这种效率上的差距只会更大。这就是为什么越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越觉得时间不够用;而越是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越觉得时间多的用不完。我有时候到中学里面讲课,讲完之后会让老师们找一些各个成绩段的同学来和我聊聊天,基本情况都是这样:
排名靠后的同学总是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除了做作业以外根本没时间自己学习;而排名靠前的同学,则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没多少,每天放学之前就已经把家庭作业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时间可以自己找点题来做找点书来看,还可以小小的休闲娱乐一下。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改变现状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局面。对于这种现象,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观察到关于贫富差距的马太效应:有钱的人,因为可以获得投资收入,更能够把握挣钱的机会,所以会越来越有钱;而没钱的人,所有的钱都用来吃穿住行了,没有办法积蓄,所以越来越穷。
通过我们前面算的高三学习的时间账,我们可以看到,在学习中,也存在着类似于“马太效应”的现象。学习好的人,因为看书做题很轻松,时间剩下很多,可以用来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为学习苦恼的人,因为看书做题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难以完成,根本挤不出时间来学习,只能越来越痛苦。学习成绩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靠挤时间是没用的——就像穷人单纯靠节约储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样——我们必须记住世界上有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效率。眼睛只看着时间,是无法逃脱“马太效应”的陷阱的。在管理时间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记住: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再怎么挤也有限;但是时间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的空间很大。当我们在思考如果利用时间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么样去从哪里抠多少时间出来,而是怎么样提高现有的时间利用效率。
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一原则:学会舍弃
我在《学习改变命运》里面在谈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叫:“处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把这句话的思想用在时间管理上,也可以说:“利用好时间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有很多人谈到时间计划的时候,总是把它和一张排列整齐的时间计划表联系起来。其实,如果忘了这个原则,计划表列得再漂亮也只是一个摆设。人的时间有限,无论怎么挤一天也不可能挤出25个小时出来。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无限的,即使仅仅是学习,要看的书是永远看不完的,要做的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要背诵的东西是永远背不完的。这节自习课做了一张数学试卷,就不能再做一张物理试卷。即使你的计划完美无缺,但是有一天突然感冒发烧要去看医生,那么计划就会被打乱。所以,无论怎么样计划,都不可能把所有要做的事情计划完,无论怎么样计划,都不可能把一切安排得天衣无缝。当有很多事情面临选择的时候,当有些任务实在无法完成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只有回答好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如何管理时间。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经济学上的基础概念——“机会成本”,意指你放弃某种机会而造成的潜在损失。比如你投资十万元去开一家杂货店,每个月可以赚两千元,这个事情值不值得做呢?如果单纯从帐面的“成本—受益”来看,每个月进货需要一万,卖出去一万两千元,收益大于成本,当然值得做。但是,你还有一个选择,可以花十万元开一家手机专卖店,每个月可以赚五千元。这个时候,你还会选择去开杂货店吗?显然不会,因为你只有十万,选择了开杂货店,就等于放弃了开手机专卖店,也就是放弃了每个月五千元的收入。所以,你开杂货店的帐面成本是每月一万的进货,而实际上还有一个隐藏的“机会成本”——即放弃赚五千元的“机会”的成本。二者相加是一万五,大于杂货店每月受益一万二,成本大于收益。所以,一个明智的商人都不会去开杂货店而去开手机专卖店。
同样,我们的时间有限,你选择了做某件事情,就隐含了你放弃做别的事情。“做别的事情”就是你的“机会成本”。所以,我们做事情的标准,不是“某件事有没有意义”,而是“某件事是不是最有意义”。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中学学习的压力很大,很多人被弄的手忙脚乱。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面前总放着一大堆书,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而不是同时拿起十几本书随意浏览——这是一种最浪费时间的学习方法。只有读完一本之后,再去拿起另一本来阅读。那么,该选择哪一本呢?答案很简单:最重要的那本。对第二重要的那本,坚决不看。当年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后,第二重要的,也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了。
确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都在被高效的利用。如果你今天计划做五张试卷,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各一张。那么,请先做你觉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即使你做完一张之后,突然天花板掉下来砸到脑袋,到医院住了一天院,那么你做的这一张试卷对你的分数提高仍然是极有帮助的。
四、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二原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要放弃的东西,不仅是那些看起来不太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一道难度极高的题目,总是让人忍不住想去挑战一下。如果你在做完高考试卷前面的题目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最后一道难题,这样的难题当然值得去挑战,因为它会给你加分。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题目坐起来都很困难,那么,挑战这样的难题,不仅不会有结果,还是让你减分——因为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那些你本来可以拿分的题目。
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太简单的题目不要去做,太难的题目也不要去做。让高手去做12道难题吧,我们只做12道中等难度的题目就行了。等我们把中等难度的题目做熟练之后,你自然会发现,原来很难的题目已经不那么难了。
把做题的思想,用来制定时间计划,也对我们大有启发。有的人喜欢头脑发热的制定时间表,排的密密麻麻的,从计划表上看,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了。原计划用半小时背一篇英语课文,谁知用了40分钟还没有背完。这才发现时间不够,连忙放下英语课本,拿起数学题做了起来,还没有做几道题,发现背政治的时间又到了……总之一天下来忙了半死,计划的任务还是没有完成。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三来二去的就对自己没了信心,老感觉计划赶不上变化,于是越来越难以按照计划学习,不久又过起了原来那种杂乱无章的生活。
所以,对于哪些刚开始制定计划的人来将,计划应该定得适度的低于而不是高于自己所能完成的水平。比如你预计自己复习某一部分的内容需要一个小时,那么你可以计划用80分钟。让时间宽裕一些,但尽量保证每天给自己规定的任务都能完成。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前一天所计划的事情都做完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以给你继续制定和执行计划的信心和动力。这样循序渐进,再慢慢的提高标准,才能真正高效的利用时间。
五、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三原则:根据不同内容的学习特点来安排时间
“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名言。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人能两次度过同一个小时。”每一个小时都是很独特的,在每一个小时里面,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发生变化。上课的时间和在家自习的时间,显然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不能简单的把24个小时进行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然后往里填充内容,然后就管这叫“时间计划”。我们必须学会用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时间相契合。
只有面对于那些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就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为什么呢,因为看书和背书的时候很容易走神。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验:眼睛盯着书本,脑子里却不知想到哪里去了,没准还在想着昨天吃那顿火锅呢。所以如果看书的时候精神比较疲倦,就更容易走神。而且看书从翻开书本到进入状态需要一个时间,大约五到十分钟的样子。你花了十来分钟好不容易开始专心致志了,突然什么事情打断,比如接个电话之类,然后回到书桌前来看书,你又需要花五到十分钟来集中注意力,如此反复被打断,最后你感觉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实际上真正“看进去”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所以看书的时间最好不要被随便打扰。
所以,对于看书背诵的事情,最好选择精力旺盛不容易受干扰的较长时间段来做。
那么,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
用来做题。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比如下课的十分钟,你规定自己做十道英语选择题,你刚做了五道,突然有同学找你聊天,你的思路被打断了,聊了一会儿有提起笔做第六道,到上课的时候只做了八道,你就收获了八道题目的知识。如果你用来看书,除非你有超人的定力,否则恐怕还没有看清书上写的什么就上课了。
六、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第四原则:注意适当的休息
前面我们在算一笔高三学习的时间账的时候,虽然说拼命的挤时间能多挤出来60%的时间。但是这个60%的时间实际上是由水分的,因为一个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多挤出来的6个小时,是不可能是睡得好休息得好的6个小时的学习效率相提并论的。所以,如果你记住了“效率比时间更重要”,那么,你也就可以理解:在高三阶段要想把时间利用好,除了要挤时间学习外,还要学习挤时间休息。
在我自己的高三学习阶段,我都有睡午觉的习惯,晚上也会在12点之前睡觉。在高三阶段每天都要睡这么多的时间,可能跟我个人比较贪睡有关。但在制定时间计划的时候,保证必要的休息还是应该的。有很多同学在喜欢熬夜,因为夜里安静,有利于学习。但这样就会影响白天的精神,上课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师发现,睡的很不安稳,于是课没有听好,觉也没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其实高中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要浪费时间很容易,一晃就过去了;要努力学习也足够长,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偶尔熬夜可以,长期如此肯定坚持不住。
七、学会执行:把良好的计划变成现实
就跟我们学习需要预习和复习一样,计划既需要每天执行之前牢记在心,也应该在每天执行之后进行检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恒。
我每天制定的计划,每天晚上都要拿出来检查检查,完成了的,就在前面打上勾,没有完成的,就在前面打上叉,然后统计统计完成了百分之多少。刚开始的时候大概能完成60%,时间久了,基本上能维持在80%左右。
我以前看过一个故事,具体忘了是谁。总之是有一位古人,总觉得自己每天都会做一些错事,为了少犯错误,他就想了一个主意:拿出一个碗、一包黄豆、一包绿豆,每天做了一件好事就把黄豆放进碗里,做了一件错事就把绿豆放进碗里。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就数一数里面有多少颗黄豆多少颗绿豆,然后想一想自己今天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坏事。就这样日复一日,黄豆逐渐增多而绿豆日渐减少。
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每天监督自己的好处。无论做了什么事情,每天睡觉前都回想一下,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该做的事情又有哪些做得不好,该怎样改进。这样才能不停的进步,而不至于停滞不前。我们制定了计划,就需要每天都检查自己的完成情况,这样才能督促自己不断改进,真正做到制定好计划、执行好计划。这也是在李晓鹏博客里主要强调的一点。
总之,我说了那么多关于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话,就是没有告诉大家该怎么样列一张每天如何安排时间的表格。实际上,这可能是在时间计划中最不重要的一个方面了。你只要拿出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填满整张表格,但里面的东西可能对学习毫无帮助。
我们都知道,同样是一张写满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试卷,有的能得到150分,有的只能得零分。所以,把试卷写满不是本事,知道该写上什么正确的内容才是本事。时间管理也是一样,列出表格把时间填满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填入正确的内容,然后认真执行,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1:38:52
高考牛人传经验 聊聊那些“必杀技”
新春佳节,不少人还沉浸在欢庆中,但对高三学子来说,高考(微博)复习的号角正吹响。备战高考,如何少走弯路?已走过高考之路的学长们又有何心得?2月20日下午,南宁市在京(外)大学生高考经验分享会将在团市委机关大院二楼会议室举行。该活动由共青团南宁市委主办,南宁市学生联合会、当代生活报、广西驻京团工委、北京广西大学生联谊会联合承办。欢迎广大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及家长参与,报名热线0771—2618069今明两日开通。
谁来传经?
京沪两地名校生现场传授经验
共青团南宁市委学校部部长覃秋燕向记者介绍,本次活动是南宁市大学生志愿者寒假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团市委希望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帮助更多高三毕业生建立良好的心态应战高考。
覃秋燕介绍,在此次分享会上,从南宁毕业,现就读北京、上海的重点大学的学生将在活动上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前来现场参加活动的学生和家长,可以向这些名校大学生们提问,大学生们将结合具体事例作出解答,并相互留下联系方式,保持信息分享。目前初步确定来分享会介绍经验的有4-5位南宁籍大学生,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
主要讲啥?
“过来人”讲技巧也讲见识
记者了解到,学长们将在分享会上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高三时的平时生活以及考试前的心理调节方法,文理科生还将分别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以及最后一个学期的时间安排。
吴葆宁是2012年考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南宁籍学子。昨日,他告诉记者,参加此次分享会,一是向学弟学妹们传递一些作为“过来人”的经验,比如在高三时,走过的哪些路是错的,哪些是对的,可以帮助让今年高考的考生少走弯路。
吴葆宁称,高三复习时,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心理过于紧张,复习效率不高等,他身边也有同学因为以上这些原因导致高考没能考出最好水平。回过头来看,其实这些都是有方法可以避免的。他表示,他在高三下学期时,也曾出现成绩突然下滑的情况,当时也产生了不自信的想法,复习过程中也曾患得患失,有段时间没能按老师的节奏来复习。但最后还是较好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及复习方法,高考成绩不错,最终考入了理想中的北京大学。
吴葆宁称,除了讲一些高考备考的技巧和方法,他还希望将一些大学见闻告诉学弟学妹们。“18岁前一直在南宁生活,大学后去了另外一个城市生活,有一些新的感受。其实在考入大学前,有些准备是做得不足的,如果提前准备会更好。因此,在分享会上,也希望将这些见识和感受告诉大家,也给他们更大动力去努力!”
有啥提醒?
家长做不好反给孩子添乱
此次分享会也向家长开放,吴葆宁称,家长如果不知道高三的孩子需要什么,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结果很可能会帮倒忙。因为现在的孩子和家长多少会有些“代沟”,家长们不可能像老师一样,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那么了解,如果孩子不愿意说,很可能导致沟通不畅。直接的结果可能就是家长过分担心,或对孩子不够自信等。比如发现孩子成绩有波动,就批评孩子不努力。其实,在高三复习中,再努力的学生成绩都会有波动,成绩有升有降是正常的,如果家长不了解,反而给自己的孩子造成更大心理压力。而在分享会上,几位参与活动的大学生,会把高三时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家长作个沟通,也欢迎家长们参与!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1:37:06
高考备考有绝招:高考状元的7种备战"神功"
人生无处不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纷争!是的,高考(微博)也是江湖,莘莘学子便是这江湖的主角。高考,就是他们为了登堂入室,进入名门正派修炼更高境界的功夫,而进行的一场全国规模的论剑!在这场论剑中胜出的那些青年翘楚们来自五湖四海,背景不同,功夫各异,但都是高考江湖中的功夫高手,都有着克敌制胜的武器。
【第一种武器】
屠龙刀无敌的自信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屠龙刀前身为杨过所用之玄铁剑,以刚猛霸道著称,传说谁能得到屠龙刀,谁就有了号令武林的资格、睥睨群雄的资本。屠龙刀化身于高考状元之中,便成就了他们那无敌的自信。自信永远源于实力,有了过人的实力,状元们才有了无敌的自信,这自信又幻化成他们手中的屠龙宝刀,任其在高考江湖中无往而不胜。
功夫代言人浙江文科状元申屠李融:
高中入学一个月后进行的月考让我记忆犹新。虽然入学时我成绩还不错,但看到周围人才济济、藏龙卧虎,心里总以为自己很差,很渺小。上课时也不发言,只是一个人默默坐着。而这场考试的题目又比较难,数学有一道大题没做,考完后我几乎崩溃,以为全完了。过了几天,成绩出来了,分数不高,名次不知道。那天下午的自习课上,班主任把我叫了出去,问我考得怎样,我顿时非常紧张:难道成绩差到班主任来兴师问罪了?于是吞吞吐吐地说考得不好,没想到他很神秘地一笑,告诉我考了年级第一。
这件事的影响持续我整个的高中阶段,也使我的考试心理变得成熟。首先它给了我自信,告诉我我能行;它也让我认识到考试时预感的荒谬性,无论感觉如何,都不要放在心上,而应当全身心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为了保持自信,我为自己制订了一个个明确的目标和周详的计划,并要求自己按时完成任务,这样学起来就更有劲头,自信心就更加充足了。在临近高考的几个月中,我放弃了一切偏题和怪题,因为做这些题目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做不出来对自己的信心会有一定的打击,更何况在高考中出现的几率也很小,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我绝对不做。
【第二种武器】
倚天剑惊人的效率
倚天剑与屠龙刀齐名,但与屠龙刀的霸道不同,倚天剑潇洒颀长,英姿飒爽。动若脱兔,静若碧水,出手时剑光一闪,如星雨银河,于万人瞩目之中从容杀入敌阵,汇全力于剑尖一点,任凭再强大的对手也只能悄然倒下,斩敌之后亦能全身而退。这就是倚天剑,江湖中最可怕的一把剑。
状元手中也有倚天,那就是他们惊人的学习效率,学习效率使状元们举重若轻,克敌制胜。
功夫代言人江西理科状元傅必振:
学习中我坚持的信条是高效率的学习。因为科学地学习,我在高三时从不需要开夜车,打疲劳战,始终保持着比较好的睡眠,精力也比较旺盛。
一般说,我会把所有的学习内容分为两部分,即占用大脑少的和占用大脑多的部分。我会尽量地把占用大脑少的那部分内容所用的时间缩短,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处理占用大脑多的那一部分。这样,在同样的时间内我的大脑就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老师常有句话说:我们要向课堂要效率,翻译过来就是说,要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听课。但认真听课并不是说要把老师说的话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这样做很辛苦,效果也未必理想。我们要有选择地听,有选择地记,笔记做到简明扼要,并且做到当堂听、当堂记、当堂理解,而不是先做笔记后理解,课上把老师讲的内容消化透,课下才能更充分地复习。课堂向老师要效率,课下才能向自己要效率。
高效率的学习还要求合理地安排时间。确定每月每周每日的计划,坚持执行,日积月累,必有成效。我在高三的时间安排紧中有松。每天早晨7∶00到教室,做半个小时的英语练习,接着开始上课;午饭后休息30分钟,从1∶20学习至2∶50;下午及晚上基本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学习。同时,课间休息也是十分必要的,最好在教室周边走动一下。中午学习不必很紧张,不妨看看报纸和杂志,既可以得到放松,又可以为作文积累素材。周末一定要为自己安排一段时间完全放松身心。
学习计划不一定专门拟订成文,有大致的时间安排后,可利用晚上睡前几分钟对明天的具体学习内容做个规划。此外,如果有偏科情况,可在晚上放学后适当地加以补习,但时间不宜过长,因为睡眠同样重要。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1:35:39
清华北大学子传经:高三寒假需多看错题本
离2013年高考(微博)不过4个月,无疑地,这个寒假,是高三学子自我提升的关键时期。这个寒假到底该怎么过?今天,我们邀请两名过来学子为大家传经。希望他们的讲述,对高三学子们有所借鉴和启发。
讲述
根据目录梳理知识点
谌泽昊(双十中学2012届文科毕业生,高考总分660分,现就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劳逸结合,拥有良好心态
又是一年寒假,去年此刻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高考前的最后这个寒假怎么安排?如何为参与自主招生做准备?个人有一些心得。
无论对于寒假的高考复习还是自主招生的准备,很重要的一点还是心态,“态度决定一切”。最好的心态就是:严谨而放松。
严谨是迈入高考战场必不可少的品质,不妨反复告诉自己,这是高中生涯最后一个寒假,这是高考冲刺前最后一个自我主宰的时段,没有退路,当真正明白了这一点后,就能够严谨地安排好寒假,踏实并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一件事。
当然,行为上的严谨不代表着心理上的紧张。面对寒假,无须恐慌,要学会放松。寒假复习也并不是要完全隔绝娱乐休息,事实上大多数优秀的同学都能很好地做到劳逸结合。把握好轻重缓急,为自己合理减压。例如,可以在吃饭时看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也可以在休息时阅读一些读物,与父母聊聊天也是减压良方。
使用巧劲,有针对性突破
除了心态,方法也至关重要。虽然高考和自主招生都是攻坚战,但也必须学会使巧劲。针对高考,建议有三:
其一,梳理知识,形成逻辑导图。已经完成了大一轮的复习,经历了一学期高强度的练习与考试,作为高三学生必须学会梳理好自己的知识框架,串联起每个科目中的知识点,抓住逻辑脉络。最好能够做到看着目录,能够将每个学科两年半以来所学的一切有条理地梳理下来,形成自身的逻辑导图。
其二,查缺补漏,坚信基础为王。经历过多次考试历练,其实不难发现,在学习上真正屹立不倒的往往是身边那些基础最扎实的同学。因此,抓紧时间对于自身缺漏进行针对性突破是相当重要的,尤其对于自身的弱势科目,夯实基础才是最佳的选择。
其三,训练速度,提升学习效率。越发临近高考,文综理综扑面而来,很多人都会觉得时间不够答不完卷子,寒假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时机。通过训练提升自身解题效率,寻找解决同类题型的一般性套路,多思考多总结答题技巧,对自身答题顺序进行适当摸索,合理安排以期达到答题效率最大化。
灵活准备,把握考试方向
对于准备参加自主招生的同学,我的建议是:量力而行,灵活准备。必须端正对待自主招生的态度,它只是高考前为自己上道保险的一次机会,只需要轻松准备,不必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自主招生的备考和迎考都讲究一个“巧”字,需要的是:自信+实力+运气。对待往年试题,大题量地刷并没有太好的效果,只要了解题型,把握考试方向,对超出本省高考要求但是为他省高考考查内容的部分适当进行一定学习。
同时,最好能够利用寒假,增加对于时政新闻、社会热点的关注,勤思考,最好能有一些个人独到的见解。此外,适当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反应速度对于自主招生也有所裨益。
讲述
三四天看一次错题本
林聪(双十中学2012届理科毕业生,高考总分676分,现就读清华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
冲刺高考最后一个寒假,有几个关键词值得关注:
关于态度
质检过去时,还来不及或喜或悲,寒假就来了。很多人都准备在寒假开始拼命努力,但要纠正的一点是,并非这样就能在名次上有所改观。实际上,大家一般的努力程度是差不多的,甚至有的人早已在高三上,或者更早就有这样的觉悟了,所以要想超越别人,你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关于作业
寒假作业是必须要写的,但寒假作业按年段安排表写是不够的,最好能一周腾出1-2天的大块时间来对知识和错题进行系统整理。错题本最好用可拆卸内页的大本子。
关于目标
就具体学科来说,语文复习:可以把高一至高三的古文注释浏览一遍,把你不会的实词常用字、虚词、通假字、多义字摘抄下来,然后再对课外做的进行摘抄。背诵尽量在寒假完成,高三下学期还费大量时间在背诵上是不明智的。作文也要充分利用这个寒假来积累素材,如果你等到高三下学期再来做这项工作会很仓促。
此外,看之前老师发下来的复习材料或者找学长学姐拿笔记和材料是不错的选择,但一定不要忽视自己整理这个过程。
理科数学与理综:
尤其要对自己薄弱的科目进行错题整理,譬如物理薄弱,就将错题本分为力学、电磁等几大块,或者更细分整体法和隔离法运用,速度,加速度等。
在高三下学期的各类考试及作业中,也要继续将你遇到的不会不熟的题分门别类进去。有时间做做理综卷子,一方面熟悉卷子的布局,另一方面摸索自己写理综的顺序。
这部分的整理对于理科生来说是重中之重。
英语:词汇和语法多练多写没什么可说的,要注意作文词汇的积累,取巧的方法是用同义词的高级词汇,例如lotsof同义有numerous,但要注意作文的结构,句式的连贯,连接词是重中之重,可以找些较高级的词汇使用。
错题本不需要每天看,这样浪费时间,但每次看要记住它的方法、要点、思路,隔3-4天再看,对记不住的、想错的题画红色“正”字,每次考前,复习错题就从“正”字最多的开始看起才能节约时间。
错题本不要糊弄自己,它的质量将决定你高三下学期的整个走向。
关于身体
寒假要多锻炼,休闲的时候慢跑、打羽毛球等都可以,如果要打篮球,只能说注意安全,好自为之。一旦缺胳膊少腿下学期就够你受的了。
需要特别提醒的一点是,上面所说的这些事情若做不完,即使高三下学期再开始加速,也很难有机会做了。
平时大家一起上课写作业,能拉开距离的地方并不大,而这个寒假是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后机会,因为这是最后一次你拥有大块的自主时间,也因此,这个寒假就决定了你高三下学期起飞的高度。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1:34:04
河南考生谈高考作文夺高分秘籍
对每个学子来说,好文章是个人学识与修养的体现,高考(微博)作文,更体现了十年寒窗积累沉淀的综合实力。
省招办统计显示,我省2010年~2012年高考作文取得满分的学子中,高考当年被大学录取的有168名。其中,被“985”、“211”等重点高校录取的有64名,还有32人当年没有进入大学。
近日,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河南科技出版社联合在我省启动“寻找高考满分高分作文学子”系列报道活动。这些经过高考洗礼的“特殊”考生,人生际遇如何?生活学习现状怎样?写作才华是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本报走近这些考生,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
●关键词
多阅读
【人物档案】周玫琳
毕业于郑州一中,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中国崛起,在路上》
周玫琳,2011年高考作文获得59分的高分,现在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我以前作文也曾写‘跑题’过呢。”获知当年高考作文获得高分,她很意外。
1
2岁就看4岁读物
没有专修过写作的周玫琳从小就爱读书,床上、沙发、书桌上摆着的全是书。2岁开始,周玫琳就已经开始看4岁读物,10岁就开始看起成人才看的《上下五千年》。
偶尔,周玫琳写作文也会跑题。周玫琳的父亲说:“小琳作文跑题,缘于知识面宽,不过即使写跑题了,文章也很棒。”
“其实还是思维模式的问题,每个人对作文评审的标准都不一样。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分析了出题人思路,写作文要尽量往出题人思路上靠。”周玫琳说。
一直让周玫琳感到遗憾的是,初中以后,由于时间关系,阅读时间就少了起来。“读大学以后,明显感到知识面还有待扩宽。初中以后我用了很多精力放在应试考试上,其实还应该挤时间多阅读。”
2
弃理从文 敲开北大校门
让大家有些意外的是,原本周玫琳一直在理科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在中途,她毅然投身了文科。
怕高考文科发挥不稳定,当时班主任和家里人都反对她读文科。而周玫琳毅然坚持内心的想法。通过当年校长实名推荐,周玫琳顺利考入北大读国际关系专业。
“作为学生,要幸福,首先要遵从自己的灵魂。”对于当初的选择,周玫琳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关键词
爱创作
【人物档案】张梦玲
毕业于固始县永和高中,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拂去职责上的浮尘》
张梦玲,2010年高考作文的分数是58分。现在,她就读于江苏常州大学会计专业。她坦言,第一次写作文还是老爸代笔,成为范文被表扬,自己感到害羞,反而激励了她从此爱上了写作。
1
老爸的代笔,
成就了“小作家”
故事要从梦玲小学三年级时说起。那是她第一次写作文,看图说话。“当时不知道怎么写,年龄也比较小,就磨磨蹭蹭写了一上午,好不容易写完了,兴致勃勃拿给爸爸看。本以为会获得表扬,谁知道老爸一看说,你这也叫作文?”梦玲说,失望之余她只好拿回去改,改到第二天晚上也没改好。
“当时可着急了,因为马上得交作文了。老爸一看,算了,我帮你写吧。”让梦玲没想到的是,老爸代笔的作文竟成了范文,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出来。“当时,我很不好意思,心里想这下完了,以后写不好可咋办,不就露馅了?”于是,压力之下,梦玲竟爱上了写作。
2
作文竞赛常获奖,要坚持写下去
因为写作,梦玲还获得了很多奖励:小学六年级参加作文竞赛获年级第一名;初二参加作文竞赛获三等奖;高中作文也会被老师当成范文读。
如今读大二的张梦玲,既是学生会干部,又是社团的领导,生活忙碌而又充实。大学期间,她依旧保持了写随笔的习惯。“我喜欢写作。写作是需要灵感的,需要生活实践和素材的积累。以后我依旧会坚持写下去,记录生活的点滴。” 梦玲说。
●关键词
勤练笔
【人物档案】杨晓燕
毕业于新密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举手之劳,成就大爱》
杨晓燕,现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2年河南省高考中,作文取得58分的好成绩。
1
“我居然是高分作文学子”
12月11日14时许,记者拨通杨晓燕的电话,告诉她全省正在“寻找高考满分高分作文学子”。当得知自己的高考作文分数被列入高分作文时,杨晓燕表现得既惊讶又高兴。她激动地告诉记者:“当时成绩下来,只知道自己语文考了127分,但语文这一门考得挺不错的,压根不知道自己作文能得58分,这是我进入高考期末模拟考试到最后高考,作文的最高分呢!”
2
“一次表扬让我从此爱上了写作”
晓燕第一次接触写作是在小学,那时候老师每天会让同学们写日记,但她爱上写作源自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的一次表扬。
“那时候老师让写日记,我写了一篇后觉得自己写得不好,就翻过页又重新写了一篇,谁知道老师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我写的两篇日记,并说我写得很好,态度特别端正,让全班同学向我学习。”这次表扬让晓燕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此她开始写日记、记随笔,一直坚持到现在。
3
“妈妈也是我的启蒙老师”
晓燕出生在新密农村,父母是生意人,平时很忙,基本没空照顾家里的三个孩子(晓燕、晓燕哥哥及弟弟)。从小懂事的晓燕这样回忆自己的父母:“他们每天都很忙,早出晚归,但是他们最遗憾的就是自己没有好好读书,没有上过大学,所以虽然他们忙,但希望我们三兄妹可以考上大学。”
“我们兄妹还比较争气,哥哥弟弟考上了大专,而我在今年考上了本科,父母虽然嘴上不说但我明白,我是他们的骄傲。”晓燕说,“其实妈妈是我的启蒙老师。”因为晓燕的妈妈从小就让她和弟弟背作文,虽然晓燕现在已经记不清母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但她想母亲这样也是对孩子学习的一种关爱。
“我应该感谢妈妈,如果妈妈不让我背作文,当时写日记也不会有那么多优美词句,更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晓燕说。
●关键词
善思考
【人物档案】王浩博
毕业于郑州一中,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不能忘记职责》
虽然2010年高考作文获得满分,但王浩博现在学的却是工科。他笑言,这可不会影响自己以后的“文学梦”。在王浩博看来,工科背景反而有助于文学创作。未来,他想成为像刘慈欣那样的作家。
“诗歌、散文、小说等,我什么类型的书都看。”提起读过的书,王浩博如数家珍。而当年高考作文的成绩,也并非偶然,从小就沉迷于书海的王浩博非常注重阅读时的积累。念初三时,就常常受到老师的“青睐”,作文不是满分,就是59或58分。
不少同学羡慕地向他讨教,他给出的“锦囊”是:多阅读,写出具有自己特色、与众不同的东西,这样才能从千篇一律中脱颖而出。
如今,王浩博就读于南阳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这也是他高中一直选择理工科的延续。“写作,只是我的一个爱好,专业和爱好并不冲突。”王浩博说,即便当时知道自己作文获得满分,出于对未来就业、发展的考虑,他依旧会毫不犹豫选择理工科。
而他心目中的偶像刘慈欣,本身既是工程师也是科幻作家。“理工科生善于思考,能通过对周围的观察来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质。等我工作稳定,有了一定生活阅历和积累,一定会从事文学创作。”王浩博言语中,吐露出自己对于未来的无限憧憬。
●关键词
喜文学
【人物档案】王亚敏
毕业于扶沟县城郊高级中学,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坚守本职还是坐享其成?》
王亚敏,一个喜欢《红楼梦》的女孩,高考作文获得了58分的好成绩。如今就读于华侨大学制药工程专业。
在亚敏看来,作文高分得益于自己很喜欢看小说,读名著,比如《红楼梦》、《简·爱》、《高老头》等。“初高中阶段,我经常会抽一部分时间读小说。”亚敏说,她初三时买了部《红楼梦》,从此就爱上了这部经典小说,高中繁忙的学习之余,她竟整整读了三遍仍意犹未尽。
“我很佩服曹雪芹。如今这么多红学家都在解读《红楼梦》,而且每种解读都有自己的道理,可见曹雪芹文学功底是多么深厚,这部书影响了我很多年。”亚敏说。
亚敏高中读的是理科,大学选择了制药工程专业。不过,由于忙于专业课学习,她现在已经很少写作了。
亚敏感慨:“大学以后,总是忙于自己的专业课,很少像初高中那会儿,看到美文都会随手记录下来,写些随笔。”亚敏感谢记者告诉她当年高考自己的作文竟然拿到了58分,“真的很惊喜,现在想想没有继续写作有些遗憾,以后我会关注写作,投些精力在写作上。”
●关键词
积素材
【人物档案】王璐
现在就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专业,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坚守责任,绽放人生》
2010年,虽然语文作文以59.5接近满分,但因艺考和数学的失利无缘大学,最终选择复读,在复读中王璐放弃了走艺术道路,恶补自己的劣势科目,最终以比之前高出200多分的成绩走进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大门。
1
最好的课外书——语文课本
从小喜欢读书的王璐,没有什么课外书,哥哥姐姐的语文课本就成了她最好的课外书。每次哥哥姐姐新书发下来,她都迫不及待地去翻看,一看就是一下午。后来,父亲留意到小女儿的爱好,就投其所好,每次只要她考得好,都会用买书来奖励王璐。
从小的文学积累,让王璐的语文成绩从小到大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初二时校级作文竞赛获全校二等奖,之后,随笔或作品常常会在校刊上刊登。
2
强大的抗压动力——名家名作
2010年,王璐虽然语文分数很高,但严重的偏科使她无缘大学。第二年,她坚决放弃了艺考之路,走上了普招的道路。王璐明白,一般文化生的成绩要比艺术生高出将近300分,当时虽充满了压力,不过她也有自己独特的减压妙招。
“我的减压来源于一个作家,每当阅读她的文字的时候,总是给人一种向上的心态。”有效减压后,王璐制定学习计划,劣势科目重点学习,优势科目则巩固学习。她从自己的劣势科目——数学入手,多算多练。
一年的复读下来,王璐以比之前高出200多分的成绩走进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金融学专业。
3
素材的积累——摘抄和随笔
“语文不是短时间能补上去的课程,它是成年累月的知识和素材的一个积累过程。”王璐说,“从小学开始,我就有一个素材积累本,经常摘抄或者剪下来一些优美的词语或者美文,贴在我的摘抄本上。”这个习惯她一直坚持到高中,已经积累了厚厚的好几个本子。
上了大学,王璐写日记,记随笔更是开始增多,她说:“素材最好的积累是摘抄和随笔,有时候我们需要用文字来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思想的波动、某天的所见所感所想。”
历磨练
【人物档案】张洁
现就读于大连大学,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站在责任的枝头上微笑》
张洁,现就读于大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10年高考(微博)作文满分,但因为身体原因当年没有踏入理想大学的校门。经过一年复读,如愿考上了自己喜欢的学校,又读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汉语言文学,想要完成她的作家梦。
1
作文满分,却无缘大学
2010年河南省高考中,焦作考生张洁的作文获得了60分的满分,但却因为身体原因致其他几门考试失利,最终无缘大学,选择了复读。
张洁的母亲告诉记者,张洁在家里排行老大,平时特别懂事,但就在高考前三个月,小洁病了,直到考试前身体一直不好,以致那年的高考没发挥好。但张洁妈妈自豪地说,小洁的语文一直特别好,尤其是在写作方面,就像天生就透着灵性。
2
读到的第一本好书——《穆斯林的葬礼》
张洁回忆,其实自己从小读书并不多,家在农村,从小能接触到的书籍很少,初高中的课外书也多是《意林》、《读者》,而自己阅读到的第一本好书则是高二上音乐课时音乐老师推荐的《穆斯林的葬礼》。
“这本书不管是在感情上,还是家庭生活琐事上的描写都很棒,用了两条线索来对比着写,让我在写作上突然开了窍。”张洁说,从那以后她便爱上了阅读名著,看文学性高的书籍,并想在以后学习中文专业。
3
梦圆了,理想更近了
如今,经过一年的复读,小洁终于考上了大连大学,并就读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梦圆了,小洁说:“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或编辑,想从事文字工作,虽然现在的专业知识有些枯燥,但就像苏童老师说过的,‘写作靠的是灵感,跟专业无关’,所以我也会谨记这句话,现在的我欠缺的还很多,我仍然需要多读书,读好书来充实自己,这样就会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一步。”
●关键词
勇追梦
【人物档案】孟瑶瑶
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那些顺手做过的》
来自单亲家庭的她,曾经自卑失落,喜欢用文笔记录生活的点滴,如今在大学校园生活中,她阳光乐观,“我的人生不会平淡”是她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1
小学作文曾被老师认为抄袭
“瑶瑶5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母亲一个人拉扯我们姐弟三人,瑶瑶从小就特别懂事,学习成绩很好,从未让母亲操心。”瑶瑶的姐姐婷婷说,小时候,妹妹有点自卑,不愿意跟同龄的朋友过多交往,怕朋友们看不起自己,但是在学习上特别要强,作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让瑶瑶印象深刻的是,五年级自己很得意满以为能得到老师表扬的作文,却被老师认为是抄袭。
“我觉得很委屈,后来给老师解释了一下,老师很震惊。”瑶瑶不好意思地笑笑,老师知道后,还专门向她道歉。“这应该得益于从小我就喜欢写作,喜欢用笔抒发自己的情感。”
2
未来想当编剧
现在已经读大一的瑶瑶,不仅是班级班长,还是学生会干部,每天都要跟很多同学朋友打交道,慢慢地变得活泼开朗起来,碰到不开心的事情也愿意和朋友们多交流。
“我一直喜欢文学,想报这个专业,只是当时填报志愿时,考虑到就业等各种因素,还是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但我的文学梦想不会变,现在还一直坚持小时候的习惯,随手写些文章。课余时间创作剧本,继续编剧梦,我坚信我的人生不会平淡。”瑶瑶说。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1:32:00
高考过来人分享:文科生挑大学应该重视什么
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名言,这句话代表了民国教育家的风度,也是清华大学的气质与精神的集中体现。作为文科生,选择大学,由于专业相对来说没有理工科那么实用,所以对校园环境、学校的历史传承和人文素养教育应该特别重视,如何选择一所适合你的大学,让自己的青春四年不虚此行,的确是一门学问。
硬的重要,软的更重要
说到大学校园,我脑海中浮现出几个经典的意象: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贾平凹“未名的人游了未名的湖”,武大绚烂的樱花,南开白色的周恩来像,依山傍海的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燕山大学等,青山与校园合二为一的湖南大学、香港大学……环境可以塑造人,人可以改变环境。在长期的互动中,仿佛就连沉默的钢筋水泥也被印刻上了各个学校独具特色的气质。
大楼重要,大师更重要;硬件重要,软件更重要。对一个学校的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主要还是它长久积淀的特有气质和深厚底蕴。有人说北大学子仿佛一柄锋芒毕露的青虹,清华学子就像削铁如泥的利刃,复旦学子宛如轻灵飘逸的短剑,而南开学子更似朴实沉稳的玄铁重剑。从这些比喻中,我们可以看出北大学子宏大的气魄,清华学子锐利的气势,复旦学子灵透的气场,南开学子沉稳的气度。《中国青年报》记者张国这么表达对母校的爱恋:“拿武侠小说里的人物作比喻,南开是那种拈花而笑的隐者。南开人很少有那种‘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不羁狂放——但是南开人一样可以自豪地说:‘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份气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南开精神的一脉相承,来自于大师们对学子润物无声的滋养。管理学家罗明锜先生去缅甸打过日本,80多岁仍站在宣讲南开精神的第一线,常常当场做数十个标准俯卧撑;化学家申泮文先生从西南联大走来,90多岁高龄“上坡不下车,下坡不刹闸”;百岁经济学家杨敬年先生90岁后翻译《国富论》,成为畅销书,现在每天上午还坚持做十个深蹲,见到来拜访自己的八十多岁的学生们,他一张口不是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就是苏轼的“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思路清晰,谈吐明朗。
当然,很多高校都有这样的大师、名师。以笔者眼界而言,北京大学的朱光潜先生曾为一个办入学报到手续的新生看了一下午的行李。为鼓励学生在学术上厚积薄发,季羡林先生曾俏皮地说:“写论文就像是尿尿,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从这些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师们温和平静的心境和豁达幽默的人格。高山仰止,大师楷模,足以垂范后学。在我看来,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点滴故事才是大学人文精神的精髓,才是大学最可宝贵的财富。特别是对于文科考生,这种高校内在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发扬,正是大学“止于至善”的要义所在。
北上广人杰,云贵川地灵
跟其他省份水平相当的大学相比,北京、上海高校的录取线往往要高出来好多。一方面,这一现象反映了广大考生对北京、上海等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度认可和理性抉择,因为你读大学的城市有可能就是你一辈子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另一方面,这种群集效应也反映了考生盲从父母、社会等外在因素而随大流、赶潮流的非理性行为。在选择大学的时候,是扎堆北上广,还是另辟蹊径选择二线城市,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爱人是青海人,成绩中上,典型的射手座,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吃货和玩家。虽然她高中是理科生,最后学的是工科专业,但是她的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在选择大学的时候,她主要考虑了四个因素:交通、饮食、气候、风景。也就是首先考虑了学校所在城市是不是“好玩儿”,学校的基本面反而考虑得较少。她在成都上了四年大学,并对自己的大学很满意。让她永远难以忘怀的,恰恰是成都的美食、四川的美景以及有利于皮肤和身材的天府气候。
国际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原理叫做比较优势,即使是最穷的国家,它和最富裕的国家之间也存在进行贸易往来的可能,这种可能性就来自于各自禀赋不同而形成的比较优势。同样,不同地域的大学,也都有其吸引我们的特质,有的是地理方面的,有的是学科方面的。所以,我们在报考大学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这所学校是不是“985计划”,是不是“211工程”,也不能只考虑四年后的就业,更要考虑自己具体的真实想法。因为大学文科不像理科的应用性那么的立竿见影,理科很多情况下是在学一门手艺,文科更多的是在熏陶一种素养,一种更为健康的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态度。因此我们可以说,如果你热爱冰雪世界,恰恰又喜欢哲学思辨,黑龙江大学欢迎你的到来;你要想研究甲骨文,研究先秦历史,最好的选择就莫过于郑州大学了;你对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我看云南大学就非常合适;你将来想从事旅游行业,海南大学也是一个不错的去处。所以,建议文科考生下工夫去发掘一下自己的需求和目标高校的特质,如果两者的匹配度很高,那就有足够的理由做出选择。
带数学的好,不带数学的或许更好
对于大多数文科考生而言,数学是选择专业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很多高中的文科生,都是出于数学成绩相对短板而选择文科的。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文科考生可以选择经济管理类专业,这类专业一方面就业相对容易,一方面对高等数学的要求也比较高。当然,竞争也相对激烈。不想继续学习数学的同学,也有很多的专业可以选择,比如法学、政治学、文学、外语、历史、哲学等等。
即使在经济管理学科里面,也有很多的门道需要了解。以工商管理大类专业为例,不同专业培养的学生气质也不一样:市场营销的学生往往相对外向,会计专业的较为内向,工商管理学生专业基础宽厚俗称“万金油”,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相对专业性较强。经济类也是这样,金融很热,经济史很冷,但热的不一定适合你,冷的有可能你很喜欢,都是因人而异、相对而言的。
报考什么专业,第一还是要考虑自己的特点。无疑,经管是热门专业。我们不能因为热门就不加分析地跟风,还要看是不是适合自己。我当年特别想学习中文或者是英语,但是被我父亲给制止了,最终让我报考了经济学,他的理由貌似很充分:“语言仅仅是一种工具,学经济也可以学习语言,学语言你能掌握经济吗?”只要你知道“专业”这个词的确切含义,我爸爸的理由就站不住脚了。我在大学里学习成绩平平,某种程度上也跟经济学不是最适合我的专业有关系。
文科生在大学学习一些除经管外的人文社科学科是个不错的选择。我本科学的经济学,研究生阶段攻读美学专业,因为我觉得应该关心一下人生、关心一下幸福。我认识很多同学,本科学的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阶段又回归到了文学、历史,甚至是导演学(著名作家张洁也是从经济学转移到文学)。实际上,大学文科专业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明显,很多高校现在都在尝试着进行按大类招生,就是按照一级学科大类招生,甚至是只分文理两类,然后再细分专业。对于文科生而言,基础性的、常识性的知识对一个文科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文史不分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左手职业,右手兴趣
我认识一个博士研究生同学,会计学专业,她在一次讨论会上说,自己一点也不喜欢会计学。此言一出听者都非常震惊,不喜欢一个专业居然可以一直忍受到博士阶段,甚至是以后一辈子都要跟会计学知识打交道。她说她最爱的是文学,文学中最爱的是诗歌,这就更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了。
我们知道,在专业选择方面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则,一个是职业驱动原则,一个是兴趣驱动原则。职业驱动有一个价值取向,很简单,人总是要吃饭的嘛,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追求生活品质。兴趣驱动的作用机制就要相对复杂一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一个人创造力最根本的原动力。如果你从事了自己喜欢的职业,那就是善莫大焉了。然而不幸的是,很多人没有那么幸运,一辈子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没必要太过悲观。我们鼓励爱我所爱、学我所学,尽可能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专业,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另一方面,我们也提倡左手职业,右手兴趣。通过业余爱好,来弥补专业学习和工作无法带来的人生成就感和满足感。我学经济学就有一种先结婚后恋爱的感觉,因为我的选择可以说是“父母包办婚姻”,但是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很多经济学家也是文学高人,经济学理论的终极旨归和文学艺术是一样的,终极关怀都是人的福祉、完满和自我实现。
前面提到了选择大学时候的比较优势理论,同样,在选择专业方面,考虑到职业和兴趣两方面的因素,我们也可以放宽视界和选择范围,本着知己知彼的出发点,“剑走偏锋”,慧眼独具,发掘出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我一个弟弟在志愿填报的时候,结合国家文化大发展的宏观背景和他个人擅长写作的优势,我建议他报考北京印刷学院,学习出版和编辑方面的专业,结果他学习成绩不错,工作也落实得很好,证明了我们选择的正确性。性格相对安静的同学,可以考虑报考图书馆学和档案学,这些相对冷门的专业,分数要求较低,而这几年的就业也非常不错。现在的”90后“比较独立,有自己的想法,也向往自由和创意的工作与生活,那么,选择农业、社会学、心理学,甚至是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等方面的有关专业,将来工作能够进行一些田野调查和野外作业,无疑也是一个很诱人的方向。所以说,专业选择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可挖。
南开大学商学院 周轩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1:31:05
理科高分考生:功夫在平时 吃透教材课本
孔令航 录取院校及专业:2011年清华大学夏令营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第十名,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
语文:学会老师方法
语文靠的是积累,我的方法是上课多跟老师的思路走,课后做题也要学习老师的方法。因为老师在教学方面有多年的积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面对各种题型有解题的“捷径”,这些都是应该学习和总结的。
数学:解题思维是关键
上课时要多理清老师讲的每道题的思维,不理解的多问为什么,才能掌握一类题的解题方法。课后做题重在精,对同类题不必重复。考试时要提高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时间和准确率,时间应控制在40—50分钟。
英语:功夫在平时
平时要学好老师讲的语法固定搭配,我比较侧重于多背一些美文,培养语感,这样对写作和完形填空非常有利;由于我平时喜欢看英语报纸,所以我的阅读理解完成得很好。我还想强调,尽管现在高考(微博)的听力不加入总成绩,但好多大学的个别专业是纯英文讲课,所以我觉得听力很重要,我是通过假期在新东方报班来提高的。
物理:学会自学物理教材
物理要学好,自学很重要,只有提前了解了教材内容,才会知道重点、有的放矢。课后多做精题,平时有意训练计算准确率,尽力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消化。业余我参加了物理竞赛班,不仅能拓展和加深物理知识,还能锻炼人的思维逻辑能力。
化学:把教材吃透
多看教材,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做题时可有意看看知识点是如何考的;教材上的原理、方程式以及实验现象还得下工夫背。
阅读书目
我平时喜欢看《21世纪报》,更多的是看程稼夫先生的《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讲座》《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课程力学篇》。
浮沉 文章 2013-03-27 11:30:02
高三整年学习计划:奋斗就是一种享受
大家都听说过这句励志名言吧:“吃苦一年,幸福一生。”人生能有几回搏?用一年的辛苦换一生的幸福,同学们说这划不划得来?何况,对于那些喜欢拼搏的人来说,奋斗就是一种享受。
所以,高三这一年要舍得吃苦。此时不搏何时搏?高中不是疗养院,父母送大家到学校来不是为了享福。当你有了一颗勇者的心,剩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方法了,下面是一篇高三学习计划指导文章,希望对高三的你有所帮助。
我们把高三的复习计划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第一阶段,是整个高三第一学期时间。这个阶段时间大约五个月,约占整个高三复习的一半时间左右。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基础复习阶段。学校里每一个科目都在逐册逐章节地进行复习,我们自己也应该和学校的教师步伐一致,进行各科的细致复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五个月,把每一科在高考(微博)范围内的每个知识点都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农字逐句地复习到,应做到毫无遗漏。这个阶段,复习中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增地起”,只有这时候循序渐进、查缺被漏、巩固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时候把边边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复习到,才能在今后更多的时间去攻克一些综合性、高难度的题目。
这个阶段,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这就是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这次考试十分重要,它既可以检验自己一学期来的复习效果,又可以查找自己急待解决的问题漏洞,还可以向你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把它戏称为一次“小高考”。这次考试还有一层特殊的涵义:它是高校招生中保送、推荐、评选市级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我这里,特别提醒学习较好的高三同学,要格外重视这次考试。
第二阶段从寒假至第一次模拟考试前,时间大约四个月。这个阶段是复习工作中的最宝贵的时期,堪称复习的“黄金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时期复习任务最重,也最应该达到高效率的复习。也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全面复习阶段。我们的任务是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找到每科中的一条宏观的线索,提纲挈领,全面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直接目的就是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一次模拟教育是高考前最重要的一次学习检验和阅兵,是你选报志愿的重要依据。一模成功,可以使自己信心倍增,但不要沾沾自喜;一模受挫,也不要恢心丧气,妄自菲薄。应该为一模恰当定位,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第三阶段从一模结束至高考前,时间大约两个月。这是高考前最后的一段复习时间,也可以称为综合复习阶段。随着高考的日益迫近,有些同学可能心理压力会越来越重。因此,这个时期应当以卸包袱为一个重要任务。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放松一下绷得紧紧的神经。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此时,第天不必复习得太晚,要赶快调整高三一年紧张复习中形成的不当的生物钟,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另外,这个时期不必再做过多的过量的习题,更不应死抠难题和偏题,应该做少而精的练习。比如,花些工夫研究研究历年高考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既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又是高考命题人意志的直接体现,可谓字字珠玑。在复习中,我们中做题应先易后难,选择题拿不准也不要放弃,选一个最可能的空填上等等。
在高三一年的复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合理安排每一天的复习时间。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每天可供我们自己利用的时间并不多,其中最长的一段时间大约就是每天晚饭后至睡觉前的三个多小时时间。能否利用好这段时间,是高三复习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不要在一个晚上把五科全复习到,这样做只会不分主次、自找麻烦。试想,仅仅是不足四小时的短短的一段宝贵时间,怎么能经得起五科的轮番轰炸呢?因此,我建议大家在一个晚上专攻一门到两门,抓住重点,集中精力,以争取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我在高三每天晚上复习时,周一定为数学日,周二定为英语日,周三定为物理日,周四定为语文日,周五定为化学日,每晚集中精力复习一门功课,长期坚持,效果不错。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晚上一定要保证睡眠。
2.上课听好课(不要只顾着记笔记,听明白其实更重要)
3.哪不懂,这些就是今天自己要消化的东西。
4.晚上不用苦命的熬夜!
5.每个周末都要把这周的知识,哪怕是草草的,也要过一遍。
好的学习成绩,在于好的学习习惯。祝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