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考政策有变,省市区属示范性高中全面“打通”面向全市招生。去年省市属示范性高中已提前“试水”,录取“新四区”考生情况如何?是否造成给老城区考生带来冲击?择校生比例上限、区属示范性高中招收外区生比例上限双双下调,对考生报考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中考考前就填志愿,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出现“高分低录”。“一模”结束了,如何正确评估自己的水平?同一批次的不同志愿之间,为什么要有梯度?听说过上了提前批高分保护线最后却被第一批学校录取的例子,高分保护线的保护作用究竟有多大?每所学校都声称自己“往年在第一志愿就基本录满,建议在第一志愿报考”,第一志愿之后的二、三、四志愿,难道都是“摆设”、填了等于白填?往年的录取数据繁多,其中有什么“奥妙”?用择校志愿作为“保底”,是否是一个恰当的选择?
近年来的高考中,广州市有80%的考生能升学,其中一半升读本科,另一半升读大专,也就是与中专生是“殊途同归”,另外还有20%的考生无法升学。是勉强读高层次的学校,还是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学校,提早选择职业发展方向?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中职?广州的中职学校近年发展如何?有哪些热门专业?中职生毕业后的“出路”怎样?
除了国内传统的升学途径以外,到国外读高中,或者在国内读出国预科班的学生近年也越来越多。在这些新兴升学途径上,广州学生有哪些选择?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中考志愿填报辞典”中找到答案。
政策有变 吃透要点方能不败
近几年是广州中考政策的多变期,今年的变化中,与考生填报志愿息息相关的就有好几条。像所有示范性高中面向全市招生,降低外区生、择校生比例上限等政策调整,就让有的考生欢喜,又让有的家长担忧。在“中考志愿填报辞典”的这一章中,记者收录了各“新鲜词条”的字面义(政策调整内容),并且对政策调整可能造成的影响、考生和家长需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解读。(本版撰文:记者伍仞)
词条名【示范性高中全市招生】
字面义:今年,学籍和户籍在广州市12区(县级市)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可报考面向全市招生的省、市属10所示范性高中,两所特色学校(广州美术中学、广州外国语学校)和27所区(县级市)属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以及全市民办普通高中(含公办学校的自筹经费班)和各类职业学校(含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班,下同),还可报考面向本区(县级市)招生的区(县级市)属的其他公办高中(越秀、海珠、荔湾三个区同属一个招生区域)。
而政策性照顾的异地借读生,报考范围与其学籍所在地具有该区(县级市)户籍和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非政策照顾的异地借读生,除不能报考公办普通高中公费生外,报考范围与政策性照顾的异地借读生相同。
解读:去年,省、市属10所示范性高中、两所特色学校首次面向全市招生,今年,中考生的报考范围进一步扩大。省、市、区属示范性高中和两所市属特色学校都“打通”招生。市招办表示,这一新政策是为了实现优质学位全市考生共享。而这一变动,也使得今年中考报名政策成为近年来最“简明易懂”的一次,不再存在“老七区”、“新五区”考生报考范围不一致的情况,南沙、番禺、花都、从化、增城的考生一样可以报考市区内的区属示范性高中。
去年就曾有老城区考生和家长担心,“新四区”学生的冲击会导致报考示范性高中竞争加大。但记者了解到,去年考入省、市属示范性高中的“新四区”学生并不多。以广雅中学为例,去年考入的“新四区”,最多的一个区进了26人,最少的一个区只有6人,全级800多人,“新四区”学生仅50多人。该校副校长何冠南分析原因:“新四区区内都有当地最好的学校,再加上有的区有"留尖"的鼓励、约束政策。还有一些学生考虑到到市区要重新适应环境,还有住宿等问题,因此报的人并不太多。”何冠南认为,今年是否会有多些“新四区”学生报考还不好说,因为也许各区的“留尖”政策更加强硬。
延伸义:全市的示范性高中打通招生后,一些初中学校可能会增强“留尖”措施的力度。根据往年情况,小部分学校为了留住优秀生源,会与一些优秀学生“签约”,承诺只要第一志愿报考填本校,就能“直升”本校高中。但实际上,广州中考现在并没有“直升”一说,这种合约是没有效力的。因为广州中考实行由考生通过电脑在网上录入志愿的方法填报志愿,录取时各高中学校都需要经过广州市招办的招生系统,按照志愿优先、成绩从高到低地录取。近两年广州市招考办都举行了中招录取工作现场观摩活动,如果考生没有达到该学校的分数线,在录取时是无法投档的。这一做法的巧妙之处在于,学校选中签约的学生都是优秀学生,本身就具备在中考时考回本校的实力,假如“签约”后按照学校的说法填报志愿,最后获正常录取,就容易被误以为是“签约”的作用。这也是“签约直升”作为“留尖”措施屡试不爽的原因。
37所可向全市招生的学校:省实、华附、广雅、执信、二中、六中、铁一、广附、协和、侨中、7中、16中、育才、培正、三中、五中、南武、一中、四中、真光、47中、天河中学、培英、六十五中、八十六中、玉岩中学、南沙中学、仲元中学、番禺中学、象贤中学、禺山中学、秀全中学、邝维煜纪念中学、从化中学、从化六中、增城中学、新塘中学。
词条名【择校生比例限制下调】
字面义:今年普通高中录取规定中,省、市一级学校招收择校生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招生计划数(不包括择校生数)的20%,省一级高中招收的择校生比例限制从去年的25%下降到今年的20%。
解读:今年,尽管政策规定的择校生比例限制下调,但部分市属示范性高中和大部分区属示范性高中的择校生招生计划都不降反升。往年只在个别学校出现的择校生计划数超过100人的情况,今年在一中、真光、五中、47中、培英、86中等学校出现,其中一中、86中的择校生名额从去年的100人增加到120人,47中从80人增加到100人,而真光中学则从88人增加到112人,比去年增加了27%。往年大部分这些学校的择校生比例都在10%左右,最多的也仅在15%上下,因此增加择校生计划数后也没有超过比例上限。
去年中考录取时26所面向全市或七区招生的示范性高中里,有21所出现了择校分数线高于公费线的“倒挂”现象,是学校增加择校名额的一个原因。广州市真光中学副校长谢虎成告诉记者,学校往年也有“倒挂”现象,但没有去年严重,“(外来工)本身为广州做了这么多贡献,孩子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择校分数还这么高”,因此今年为了体现教育公平而增加了择校名额。
另一方面,近年来广州优质民办初中吸引了不少外市优秀学生,这些没有广州户籍的考生报考公办高中只能报择校,学校为了吸收更多这类生源,也愿意增加择校名额。
延伸义:一些学校由于周边有较多外来人口居住,而外来人口在广州参加中考,只能报考择校志愿,导致择校分数线频频被推高。对于报考择校分数线常年高于公费线学校的考生,填写择校志愿作为“保底”要十分慎重:根据规定,每批次第二志愿起才能填报择校志愿,如果第一志愿填这类学校公办,而第二志愿填报同一学校的择校,很可能由于择校分数线高于公费,在未被公费志愿录取后,也无法作为择校生录取,这样,就相当于浪费了第二志愿这个机会。
除了以上原因以外,有不少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会在A学校往年分数高于B学校的基础上,把A学校的公费作为第一志愿、B学校的择校作为第二志愿,反而造成了这类学校择校生的“扎堆”,推高了择校的分数线。
词条名【外区生比例限制下调】
字面义:今年广州下调区属示范性高中的招收外区学生比例,从以往的最高不得超过25%降为15%。
解读:2009年起,广州中考对区属示范性高中招收所在区以外的学生比例限制在25%,今年再下调为15%。实际上,在留住本校、本区尖子生的同时,区属示范性高中也希望能招收更多其他区的优秀生源,因此不少区属示范性高中在制订招生计划时都用足政策,争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招到最多外区生,如天河中学今年在提前批面向全市招生,公费生470人中,计划面向天河区外招生共70人;择校94人中,计划面向天河区外招生14人,都刚好用尽了15%的比例。
在实际录取中,无论“红线”是25%还是15%,都少有学校触及。以广州市第16中学为例,2008年至2011年,招收“老三区”(越秀、荔湾、海珠)以外的考生均没有超过15%,其中最高的2008年也仅是13.3%,而2009年为8.2%,2010年和去年分别为9.6%、9.5%。广州市育才中学陈副校长也表示,以往对于跨区生比例没有限制时,外区生最高也不会超过15%,有了25%的限制后,跨区比例更低了,去年还不到10%,“今年比例调到15%,估计会更低了”。
词条名【普通高中批次压缩】
字面义:往年普通高中的录取规则里,提前批对应示范性高中,第一批至第四批分别对应省一级、市一级、区一级、其他普通高中。由于学校办学水平提升,近年在第三批、第四批招生的学校已经越来越少,今年合并为一个批次招生。
应该注意的是,末位考生分数并不等于该校的录取最低分数,因为录取时是按志愿顺序检索,所以末位考生其实是从时间上来说最后被该校录取的考生。
比如16中去年的择校线是693分,恰好踩在高分保护线上,而末位考生分数高达715分,末位考生志愿序号是“3”。其中透露出的信息是,该校在保护线以上的学生投档时,录完第二志愿上693分以上的考生,开始录第三志愿时,录到一名分数为715分的考生时,完成了择校的招生计划,录取结束。
词条名【末位考生分数同分序号】
由于中考分数采用原始分计算,同一个分数点上同分的考生分分钟有数百人,因此有一套方案来确定同分考生录取的次序:排序依据是先比较有关考生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分数之和;若再有相同,则依次比较数学、语文、英语单科分数;若仍有相同,接着再比较综合表现评定等级。考生同分序号已在中考放榜时向考生公布。
末位考生分数同分序号可以解答诸如“我也是650分,也是第二志愿报,为什么没有被录取?”的问题。如去年广大附中黄华路校区公费,末位考生分数是698,末位考生志愿序号是3,末位考生分数同分序号是32。去年第三志愿上报考该校公费的考生里,或许有不少考生都达到了698分,而录到同分序号为32的考生时,计划就满了,就算分数一样,但由于序号靠后,其他考生就无法再被录取。
如果有698分、同分序号在32之前的考生,但是在第四志愿报考该校公费,而该校在第三志愿上就已录满了,由于志愿优先的原则,这名考生也就不会获录取。
2012广州中考志愿填报指南:报考热点问题全解读
研究分数线定位心仪学校
每年的高分优先投档线、提前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会在中考成绩公布后、开始录取之前划定,而具体到各校的录取分数线,更要到录取结束后才能确定(即该校所录取的最低分考生成绩)。这些重要数据,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考生可以综合高中往年的分数线等数据,估计心仪的学校是属于哪个情况,结合自己的实力进行选择。
情况一:A校录取分数线>高分优先投档线
对应去年范例学校:华附、执信
从往年提前批的录取情况来看,如果一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是高于高分优先投档线的,那么说明这所学校是一所热门学校,这间学校的录取,公费生都是在第一志愿上已录满,择校生都是在第二志愿(相当于择校的首志愿,因第一志愿不能填择校)上已录满。如果公费生在第二志愿以后、择校生在第三志愿以后才报这间学校,因为是志愿优先,无论考了多少分,都是无法录取的。从近年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省市属的示范性高中都属于这一种情况,属于“在第一志愿就录满”的学校。
情况二:高分优先投档线>B校录取分数线>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对应去年范例学校:16中公费线
对于估计自己中考分数能上高分优先投档线的考生,像B校这类的学校是不错的“保底”选择。以去年“老三区”的高分优先投档线693分为例。提前批录取时,所有693分以上的考生获优先投档。如果一个学生考到694分,第一志愿填的是A校但未达该校分数线而未被录取,这个时候,高分优先投档线就发挥了其对高分考生的“保护”作用无论这个考生是在第二、第三还是第四志愿填报B校,获录取的几率都和该考生在第一志愿填报B校是一样的,因为其分数高于B校分数线,一样能够被录取。
有个别省市属的示范性高中,以及大部分的区属示范性高中,都属于这一类情况。
情况三:C校录取分数线
对应去年范例学校:广东华侨中学
“明明都是在提前批录取,为什么有的学校分数线会低于提前批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在寻找提前批“保底”学校时,不少考生和家长都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这是因为,像C校这样的学校,在把提前批录取分数线以上的考生全部投档后,把从第一志愿到第四志愿所有填报该校的学生都录取了,都依然没有录满本校招生计划。这个时候,就会需要降分录取,导致学校分数线低于批次录取分数线。降分后,依然会从第一志愿开始录取。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1中、3中、培正等区属示范性高中除了在提前批招生,也同时在第一批安排了招生计划。同时在两批招生的学校,即使在提前批的四个志愿都没录满,也不会降分录取。而是把剩余的招生计划放在第一批录取。对于在第一、第二批同时招生的学校也同理。
情况四:D校第一批录取分数线>D校提前批录取分数线
对应去年范例学校:真光中学
如果一间学校同时在提前批和第一批招生,在第一批录取的分数线未必会比提前批的低,因为通常这类学校在第一批安排的招生计划人数较少,录取的考生大多数在提前批未被录取“落”到第一批的,考分相对较高,所以有可能会把这类学校在第一批的分数线推高,甚至高于其在提前批的分数线。但是,如果考生在提前批填了D校志愿,在第一批没填D校志愿,当提前批落选后,即使分数超过了第一批A校的出档线,该生也不可能被D校投档录取。
词条名【外区最低分数线】
自从2009年开始,广州中招录取就明确规定,区属示范性高中在提前批的录取计划当中,面对外区的招生不得超过提前批计划的25%。有鉴于此,这些学校录取的时候最多可以出现六条分数线,公费和择校线当中另外又增加了外区最低录取分数线。
从去年的录取详情上可以发现,区属的示范性高中,都会有“外区最低分数”以及“外区最低分数末位统分序号”一栏,仔细一看,在15所面向七区招生的区属示范性高中里,有11所出现外区分数线高于本校最低分数线的现象。这是否意味着,外区尖子生蜂拥到老三区,想跨区报读好学校,竞争变得十分激烈呢?今年所有区属示范性高中都面向全市招生,这种情况下,是否还应该跨区报考呢?记者了解到,“外区最低分数”高于“本校最低分数”情况,主要是因为外区报考的人数较少,又多是尖子,所以外区最后一名往往要比本校最后一名学生的分数线要高。近年录取中区属学校的外区生源超过15%的并不多见。
词条名【“一模”成绩】
真正中考的成绩和一模成绩相比会相差多少?按照往年的情况,总的来说一模的难度都会比正式考试稍大,而中考题中基础题偏多。只要在中考考场上正常发挥,正式的中考成绩往往会比一模成绩高。但由于近年来广州已经没有全市统一的中考模拟考,而是由各区自己出题。因为题目难度不一样,中考题未知,难以准确预测会高出多少分。相对一模的绝对分数来说,参考学生在班级中的相对排名更靠谱些。因为绝对分数会因为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而上下浮动,但成绩排名则相对稳定。考生可以向老师或者师兄师姐们了解往年本校考到自己心仪高中的学生在班级中的排名范围,再和自己的排名对照,或者本校往届的中考中排名和自己相若的考生最后考取了哪一层次的学校,从而评估自己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