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时间: 2014-07-26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9.3 做功了吗(导学互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2.通过列举、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去知道机械功的概念;通过物理现象,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通过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列举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 :怎样才算做功
难点 :怎样才算做功
教具:小黑板
教学方法 :讨论法 点拨指导法 训练法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讨论: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杠杆,知道省力的杠杆一定费距离,省距离的杠杆一定费力。在滑轮使用中知道了省力的就一定费距离,以动滑轮为例,F=1/2G,s=2h.这里你是否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教师指出:其实物理学家已经总结出了力和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这就是本节要学的机械功。引入新课。
2、出示导纲、利于学生自学
导学提纲包含知识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
知识性问题:
1)????? 物理学中把__和______的__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2)?????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________。
3)????? 由功的定义可得功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
4)????? 由功的计算公式可知功的单位是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简称__,用符号表示为__。
探究性问题:
1)????? 力学中的功吸收了“功效”的含义,你能列举实例说明吗?
2)????? 你能否列举不做功的三种特殊情况?
3)????? 在功的计算中要注意力和距离的对应统一,你是怎样理解的?
4)????? 焦耳是__国物理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有_______.
3.学生自学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导学提纲中知识性问题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二.合作互动
1.小组讨论、生生互动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完成导学提纲中探究性问题部分,初步了解做功和做功的必要条件的有关内容。
2.、师生互动、经历过程
讲:功的种类有很多,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力学中的功,它属于机械功,以后到初三时我们还会学习电学中的功——电功,力学中的功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9—22中物体做功的实例。使学生明确,力学中所说的功包括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3.教师精讲、释疑解惑
教师演示1、用手指推动粉笔盒在讲台桌上运动一段距离。
演示2、将粉笔盒举起的过程。
演示3、将粉笔盒举起停在空中静止不动。
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引导学生分析:人推车没有推动,虽然施加有力的作用,但是没有移动一段距离,这些力就没有“成效”,可是“劳而无功”。
一木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虽然移动一段距离,但是没有施加有力的作用,这叫“不劳无功”。
教师再举例子:一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分析虽然有力和有距离,但是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
最后教师强调指出:“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并总结出不做功的3种情况:
1、S=0(劳而无功)
2、F=0(不劳无功)
3、F的方向和S垂直。
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有做功和不做功的例子。
物理学上规定: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这一规定不但包含了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而且告诉我们功的计算方法。
即W=Fs
三、导学检测,巩固提高
出示练习1:人拉着重为2000牛的车子沿水平方向前进5米,人拉车的力做的功是多大?
学生可能做成:人拉车的力做的功是:W=F?S=2000 N×5 m =10000 J=104 J。让学生讨论认识此做法是错误的。
分析:从上可知,不能简单地说“有了力有了距离就把它们相乘就得到功,要明确是什么力做功,力的方向上通过了多少距离。”
提问:要计算出人拉车的力所做的功还必须知道什么?(拉力的大小)
若人用了400牛的拉力拉车子,拉力做的功是多大?板演过程。
出示练习2:重力为100牛的物体,受到20牛的水平拉力,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5米,则重力做功是多少焦,拉力做功是多少焦?让学生板演练习。
师生诊断评价,查漏补缺
四、导学归纳、构建网络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机械功的概念
2.做功的必要条件.
3.功的计算公式.
五、布置作业
1.《课本》P164 1~4
2.《课时测评》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
附板书设计
第三节 做功了吗
1.机械功: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
2.做功的必要条件: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
3.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W=Fs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