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试卷 > 九年级
 

【中考考点清单】201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基础专题攻略 模块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上传时间: 2014-09-16

上传者: admin

星级: 零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0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1

主题一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主题四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模块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二部分  基础专题攻略
主题一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1   O2和CO2的化学性质及常见的转     
化关系
重难点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法
比较
模块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返回总目录
4
重难点1 O2和CO2的化学性质及常见的转化关系
1.物质与氧气的反应转化关系(如图)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5
2.化合物分解后产生氧气的反应(如图2,其中
①②③为实验室制取O2的原理)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6
3.物质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图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7
例1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物质,其中A为黑色固体。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8
(1)A的化学式为      ,B的化学式为     。
(2)若C为难溶性钙盐。写一个由 E→ D的化学方程式                                        。
(3)图中所示的所有转化的化学反应中,一定不
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C
CO
CO2 + H2O = H2CO3
置换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9
【解析】这是一道框图型推断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突破口”,熟练掌握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因A为黑色固体,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物质,故A为C,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CO还能和氧气反应,故B为CO,E为CO2;C为难溶性钙盐,则C为CaCO3,D为H2CO3。C转化为CO和CO2为化合反应,CaCO3与CO2之间的转化可以是复分解反应或分解反应,故一定不包含置换反应。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10
【方法指导】解答该类试题时,首先对框图进行分
析,然后联系初中化学常涉及的物质进行综合分析,
如能和氧气连续2次发生化学反应的常见物质为碳单质,中间产物为CO,终产物为CO2,然后确定框图的中心是CO2,最后联系CO2的相关转化对本题解答即可。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返回重难点
11
重难点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法比较
1.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对比
2KClO3                      2KCl+3O2↑
 
2KMnO4        K2MnO4+MnO2+ O2↑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12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13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14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15
例2 实验室里有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稀盐酸、稀硫酸和石灰石以及下列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
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长颈漏斗
A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16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药品是
                                                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
碳时,证明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
                                                              。
(4)小马同学要收集一瓶氧气,供细铁丝在氧气中
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是       ,理由是                                   。
E
稀盐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
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满
集气瓶底要留少量水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17
【解析】(1)仪器①名称是长颈漏斗。(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故选择发生装置是A。(3)实验室一般用固体石灰石(或大理石)和液体稀盐酸常温下制取CO2;根据CO2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满。(4)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为防止燃烧生成的灼热熔融物炸裂瓶底,集气瓶底部要预先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因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可以或可直接留有少量水。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方法指导】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发生装置包括加热和不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返回主题目录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第四、九单元)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1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重难点2  溶液中的变与不变
重难点3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
式相结合的计算方法
 
模块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返回总目录
21
重难点1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
下的溶解度。如图,P点表示t1℃
时,A的溶解度为m2g。
2.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如图,M点表示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都为m1g。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22
3.图像中的点可以表示所代表的溶液是否饱
和。如图,N点代表A的不饱和溶液,代表B的饱和溶液。
4.曲线之上的点表示该曲线所表示溶液的饱和溶液,如E点表示A物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之下的点表示该曲线所表示溶液的不饱和溶液,如F点表示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23
5.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的趋势。如图,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6.曲线的倾斜程度可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
变化的影响程度。如图,相比之下,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24
      7.根据曲线可选择合适的结晶方法。如图,若要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A,宜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若要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B,宜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25
例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m点表示的意义:           .
                                              。
(2)当温度大于t2℃,向100g水
中加入40g甲物质,所形成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提纯甲物质的
方法是                                                       。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不饱和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t1℃时,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26
【解析】(1)m点为t℃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时,甲的溶解度为40g,且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当温度大于t2时,100g水中加入40g甲物质所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将甲物质中混有的少量乙物质分离可用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返回重难点
27
重难点2 溶液中的变与不变
1.溶液稀释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2.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质,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3.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28
4.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再降温
至原来的温度,则溶质、溶剂会按一定比例
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说明:对于饱和溶液来说,若恒温蒸发溶剂,则溶质质量分数不会改变。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29
5.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使其恰好饱和,则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6.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质量,与温度、是否饱和无关。在改变温度的过程中若引起溶质、溶剂质量改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会发生改变。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30
例2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①②两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两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
B.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
   减少
D.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
C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31
【解析】由图1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装有甲、乙饱和溶液放进盛在热水的烧杯中,会观察到①试管中的固体会减少,②试管中固体会增多。但由于溶剂不变,故①中的溶液可能会变为不饱和溶液,②中一定为饱和溶液,①中溶液质量增加,②中溶液质量减少,但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②溶液。故选C。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32
【方法指导】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温度升高后,甲物质溶解度增大,乙物质溶解度减小,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乙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小,但乙仍为饱和溶液。解答此类题时,需将题干中给出的信息与溶解度曲线相结合,综合分析后才能正确解答。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返回重难点
33
重难点3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方法
1.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数据是溶质质量还是溶液
质量。溶液中参加反应的一般是溶质,因此,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相应物质质量应是溶质质量,切不可将溶液质量误认为溶质质量代入计算。若题中已知溶液质量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利用公式换算成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34
2.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首先要找到两个量:即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有些物质与水的反应容易被忽略,导致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错误。也有些反应由于生成了沉淀、气体或含有杂质,使溶液的质量较难计算。若生成物只有液体,反应物不含杂质,则生成物溶液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若生成物有气体或沉淀,则生成物溶液的质量等于反应物溶液的质量减去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即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所给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气体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包括固体杂质或其他不溶物)]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35
例3   将氯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12g放入一个烧
杯中,然后往其中加入123.4g稀盐酸,恰好完全
反应,称量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31g。
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36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返回主题目录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第八单元)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
重难点2   活泼金属与稀硫酸(或稀盐酸)
反应的曲线图分析
重难点3  金属与盐溶液的优先置换原理
 
模块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返回总目录
39
重难点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两种物质之间的活动性顺序比较
(1)能否与酸发生反应。若能,则说明是较活泼
金属;若不能,则说明是不活泼金属。
(2)能否发生“前置后”的反应,若金属A能从B
的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B,则金属A比B活泼;反
之,金属A比B的活动性弱。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40
    2.多种物质之间的活动性顺序比较(以Zn、Fe、Cu、Ag为例)
步骤一:先将四种金属单质同时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根据金属能否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将四种金属分为两组:氢前金属和氢后金属。
步骤二:根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反应确定金属的活动性(如将锌片放入FeCl2溶液中,将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41
例1(’13潍坊))有X、Y、Z三种金属,只有Z
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如果把Y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据此判断这三种
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Z>Y    B.X>Y>Z
C.Y>X>Z                    D.Z>Y>X
C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42
【解析】Z能在自然界中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说
明Z的活动性最弱;Y能从X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说明Y的活动性比X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Y、X、Z。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返回重难点
重难点2   活泼金属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的曲线图分析
等质氢图(如图1):两种金属反应产生的氢气质
量相同,此图反映了两种情况:
(1)酸不足,金属过量,产生的H2
质量由酸的质量决定。
(2)酸足量,投放的两种金属与酸
反应生成的H2质量恰好完全相同。如 18g 铝与56 g 
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盐酸中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2. 等质等价金属图:如等质量的Mg、Fe、Zn与足
量的酸反应,生成物中金属离子都为+2价,产生H2
的速率和质量不同。此图反映出:
(1)金属活泼性越强,图示反应物的线
越陡,如Mg线比Zn线陡,Zn线比Fe
线陡。
(2)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与酸反应,生成H2的
质量越多,曲线的拐点越高。可简单概括为越陡越
活,越高越小。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3. 等质不等价金属图:如铝、镁、锌与酸反应生成金
属离子的化合价分别为+3、+2、
+2,此图反映出,等质不等价
金属与酸反应不仅速率不同,
而且产生H2的质量与金属化合价有关。不仅可
用公式计算H2的质量: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46
例2(’13菏泽)现有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
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
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
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
B
A.生成氢气的质量:X>Y
B.相对原子质量:X>Y
C.金属活动性:Y>X
D.消耗硫酸的质量:X>Y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47
【解析】由图示知,生成氢气的质量X>Y,A正
确;由题意知,金属的质量相同、生成盐中金属
的化合价也相同,且均完全反应,由
“                                                       ”
可知,生成氢气质量越大的金属,其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小,故相对原子质量X<Y,B错误;由图示知,反应时间Y小于X,故金属活动性Y>X,C正确;因为金属都完全反应,故生成氢气的质量取决于消耗硫酸的质量,生成氢气越多的金属消耗硫酸的量越多,D正确。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返回重难点
48
重难点3 金属与盐溶液的优先置换原理
1.有关多种金属(或一种金属)与一种溶质的盐溶液(或多种溶质的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遵循以下规律:
(1)若将两种(或多种)较活泼金属同时放入某一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中,最活泼的金属单质优先与该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如将铁片和铜片同时放入硝
酸银溶液中,铁优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待铁反应完全后,若硝酸银还有剩余,铜再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49
(2)若将某一较活泼金属的单质放入含有多种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中,则该金属单质优先置换最不活泼的金属。如将铝片放入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两种溶质的溶液中,铝优先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待硫酸铜反应完全后,若铝还有剩余,铝再与硫酸亚铁发生置换反应。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50
(3)若将某一较活泼金属单质放入含有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和活泼的金属盐溶液中,则该金属单质只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它后面的金属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如将铁粉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铁粉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不和硝酸铝反应。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51
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过滤,判断滤液中的溶质和滤渣中的固体成分的问题。
(1)一种金属和一种盐的溶液
举例:将铁粉不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铜溶液中
【补充】将铁粉不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铝溶液中,由于铁粉和硝酸铝不反应,所以滤渣的情况和表中的情况一样,滤液的溶质中都有硝酸铝。
铁、铜
硝酸亚铁、硝酸铜
硝酸亚铁
硝酸亚铁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52
(2)一种金属和两种盐的溶液
举例:将铁粉不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铜、硝酸银溶液中
硝酸亚铁、硝酸铜
硝酸亚铁、硝酸铜
铜、银
铜、银
硝酸亚铁
硝酸亚铁
铁、铜、银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53
【补充】将铁粉不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铜、硝酸银、硝酸镁溶液中,由于铁粉不和硝酸镁反应,所以滤渣的情况和上表中一样,滤液的溶质中都有硝酸镁。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54
例3 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得出的U结论是(  )
A.滤渣中一定有Fe粉
B.滤渣中一定有Cu粉
C.滤液中一定有Fe2+
D.滤液中一定有Ag+、Cu2+
C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55
【解析】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会先和AgNO3反应,因此滤液中一定有Fe2+,滤渣中一定有Ag,C正确;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加稀盐酸,无气泡,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铁,A错误;又因为铁粉的量不确定,故不能确定AgNO3和Cu(NO3)2 是否完全反应,B、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正确答案选C。
返回主题目录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返回重难点
主题四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第十、十一单元)
碱→ NaOH、Ca(OH)2的物理性质,不溶性碱的特征、碱的通性
盐→ NaCl、Na2CO3、 CaCO3、NaHCO3的性质,盐的通性、CO32-的检验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主题四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57
 
 
【提示:“—”表示相连的物质可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主题四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知识网络
各类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图(俗称八圈图)
58
1.纵向—两条纵线通到底(七条规律)
17 条规律须牢记
主题四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59
主题四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60
2.横向— 四条横线相联系(四条规律)
主题四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61
3.交叉—六条线交叉成网络(六条规律)
主题四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62
?金属+酸→盐+氢气
(举例:Zn+H2SO4(稀)     ZnSO4 + H2↑)
说明:以上各规律为各物质间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具体到某些物质时,有些规律要具体分析,未必均适用。
主题四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63
例1  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
如图的知识网络,A、B、C、D是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四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64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现象为—————————————————— 
                                                 。                    
(2)写出图中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物质C应具备的条件是——————————————————。
Fe2O3+6HCl = 2FeCl3
红色(或红棕色)固体不断
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
Ca(OH)2+H2SO4 = CaSO4 + 2H2O
+ 3H2O
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条件
主题四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65
【解析】反应①是氧化铁和稀盐酸的反应,氧化铁为红棕色固
体,与盐酸反应,氧化铁会逐渐消失,生成了氯化铁和水,溶
液逐渐变为黄色。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现象,
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氯化铁的化学式以及方程式的配平。(2)中和反应是酸碱之间的反应,可写稀盐酸与某种碱之间的反应;若要写与氢氧化钙发生的中和反应,因题中给出了稀硫酸与氢氧化钙,因此只能写氢氧化钙与稀硫酸的反应。(3)C物质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依据所学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可确定C物质是盐,又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盐,所以C为可溶性盐。由于可溶性盐与盐酸、氢氧化钙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因此还要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返回主题目录
主题四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66
本专题结束
谢谢观赏!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