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试卷 > 高三
 

2014版《创新设计》高三地理(四川专用)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八章 城市与城市化(30页)

上传时间: 2014-10-11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第三部分 第八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四川考纲】 1.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
【目标定位】 1.识记:城市主要功能区及其特点,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2.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3.应用: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
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
(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含义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形成因素
(1)经济因素
(2)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三、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
(1)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
等级较高的城市
数目较少
相距较远

等级较低的城市
数目较多
相距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巧学易记
歌诀记忆三大功能区
住宅用地比重大,高级低级有分化,
高级住宅环境好,低级住宅条件差。
商业区在市中心,接近最大消费群,
交通便捷地租高,唯有商业最称心。
工业区位近交通,便于货物来流通,
城市外缘来布局,降低成本护环境。
 误区警示
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用地
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等。
 巧学易记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
其含义是:城市等级高,城市数目少,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职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考点一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区
【图解考点】
图解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

城市的三类基本功能区的比较
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形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集聚成片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特征
经济活动中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位置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指点迷津:高级住宅区房价较高但并不是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城市中心区域,而是布局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城市外围,与低级住宅区呈背向发展的趋势。
【融会贯通】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方法


【对点演练】

1.(2012·天津文综,4)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题。

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知,高雄市依据良好的区位优势,发展了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产业,其商业、住宅、工业、文教等功能区布局,除考虑环境、地价、占地面积等因素外,还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商业区集中分布,扩大了服务范围;住宅区靠近商业区、工业区,多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灾害的影响;文教区多分散于住宅区,提高了服务功能;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减少了运输费用,提高了规模效益。
答案 C
考点二 地租高低与城市功能分区
【图解考点】
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

【融会贯通】
1.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的关系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地租越低。具体如上图所示:①市中心(O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②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E、F处):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③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G点):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一般为住宅用地。④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M处):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
【对点演练】
2.(2010·海南地理)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 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
A.工业  B.行政中心
C.海洋运输和贸易  D.居民人口密度
(2)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  )。
A.0~8 km  B.9~16 km
C.17~24 km  D.25~35 km
(3)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  )。
A.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C.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
D.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
解析 第(1)题,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区位主导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大型商贸中心较近的地区土地利用主要为海港和其他建筑,故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海洋运输和贸易。第(2)题,本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信息可知,在距大型商贸中心0~8 km范围内,城市内部的土地全部开发。第(3)题,本题考查城市的地域结构。从题中信息可知,城市60%的人口居住在离市中心3 km的范围内且在距商贸中心5 km范围内有海港、工业区等分布,因此该城市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没有明显的界线,即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
答案 (1)C (2)A (3)D
考点三 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
【图解考点】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对于城市等级与空间分布的关系,可概括为“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的”。其含义如下图分析所示:

【融会贯通】
(1)等级高的城市具有的职能,等级低的不一定具有。城市等级的变化是有条件的。如位于资源丰富地区、交通枢纽上的城市有条件发展成级别较高的城市。
(2)在一定地区内,不同级别的城市构成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对点演练】
3.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读图回答(1)~(4)题。

(1)图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a  B.b  C.c  D.d
(2)图示地区的城市共有(  )。
A.两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3)r城是s城的卫星城,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卫星城的城市等级  B.改善卫星城的生态环境
C.扩大中心城市的服务范围  D.减轻中心城市的人口压力
(4)甲区域的居民可以沿图示箭头到附近城市寻求服务,通常情况下,到达频率最高和最低的城市分别是(  )。
A.u和s  B.u和t  C.v和s  D.v和t
解析 (1)根据图例及图可知,d数目最少,可知d等级最高。(2)根据材料和图分析,图中城市等级共有三级。(3)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分散城市职能,减轻中心城市的交通压力和人口压力。(4)从城市等级和距离来看,甲区域的居民到最近的城市(县级)寻求服务的频率最高,距离远且提供的服务功能差不多的城市会去得少。
答案 (1)D (2)B (3)D (4)B

常见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考查城市中地租变化的图像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要在理解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读图方法仔细分析。这往往成为题目解决的关键点所在,常见类型如下所示:
1.坐标图

横坐标表示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纵坐标表示地租水平;曲线上的某点表示在某距离条件下,地租水平的数值。
2.立体图

3.地租分布等值线图


【例】 (上海地理)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
①蔬菜种植基地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 ④美术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答案 (1)C (2)B 

(2012·江苏地理,12)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下图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读图完成第1题。

1.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  )。
A.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
C.住宅区  D.文化教育区
解析 中心商务区位于城市黄金地带,地价最高,聚集着规模宏大、错落有致的建筑群,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贸、文化、服务中心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设施,并具有最完善、最便捷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
答案 B
2.[2011·安徽文综,33(1)]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下图表示上海市2004年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注:制造业就业比重指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
图中甲地为________(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处制造业就业比重最低,且处在市中心位置,交通便利,土地租金高,应为商业区。
答案 商业区 制造业就业比重比周边低;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土地租金高。

(2012·全国文综,9)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第3题。

3.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路交通枢纽
解析 根据图中河流和两个城市的相对位置判断,两个特大城市中甲地为成都,乙地为重庆。重庆为山城,陆路交通不方便,因此A、C两项错误;两者均位于河流沿岸,因此B项错误;重庆地处长江航运的要道,同时也是四川盆地进入贵州、湖南,进而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D项正确。
答案 D
(2012·四川文综,3)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第4题。

4.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
解析 丙城市所处地区年降水量较多,且有河流流经,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人口数量应最多。
答案 C
(2012·江苏地理,25~26)(双选)下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A.公路与铁路的兴建
B.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
C.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
D.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6.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
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
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看出,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位于天山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水源较丰富;且地势平坦,有铁路、公路经过,交通便利。第6题,读图可判读,等级越高的城市数量越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量越多,密度越大;乌鲁木齐是本区域等级最高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昌吉市与石河子市为同一级城市,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
答案 5.AB 6.AC
7.[2011·北京文综,36(5)]读下图,完成问题。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解析 该区域城镇形成和发展与水源和绿洲有关;从图中三城市绿洲面积及河流信息可判断,喀什、和田、民丰发展条件由优到劣,其等级依次减小,故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答案 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1·福建文综,5~6)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下图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公共住房             (  )。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2.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  )。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    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中心城区位于中南部,公共住房并不是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呈环状分布,也未体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公共住房都由巴士线、快速交通线连接,故选D项。第2题,该国公共住房主要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更加便捷地联系各个工业区,更加方便了居民工作,所以该国公共住房的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分区与基础设施。
答案 1.D 2.A
(2011·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某城市交通、工业区的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受地形影响     B.运输方便
C.考虑盛行风向     D.接近居住区
4.该城市新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在于接近       (  )。
A.高速公路    B.市中心    C.运河    D.机场
解析 第3题,从图中不难看出,该城市传统工业区主要沿运河分布。传统工业的运输量大,靠近运河,交通便利,运费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第4题,新工业区特别是高新技术工业区,产品需要及时运到消费市场,所以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一般靠近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城市新工业区位于高速公路附近。
答案 3.B 4.A
(2010·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  )。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6.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  )。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解析 第5题,三类用地中,商业用地面积比例最小,付租能力最高,在城市中心区面积比例增加;工业用地因用地规模较大,付租能力较低,主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居民区为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面积大,且分布于城市中心附近。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工业用地、居住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答案 5.C 6.B


读我国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9题。

7.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       (  )。
A.OA     B.OB     C.OC     D.OD
8.O处最可能是             (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9.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理事物,分布比较合理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A线等地租线向外凸出最明显,表明OA线附近地租比两侧高,由此可以判断沿OA线的交通最便利。第8题,O处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商业对交通和人流量的要求最高,在该区域其付能力也最高,因而可以判断O处最可能是商业区。第9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甲为印刷,污染水源,不应在河流上游;乙为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丙为铁路,一般不能经过市中心,以免加重市中心的交通拥堵问题。
答案 7.A 8.B 9.D
(2013·西城模拟)读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
A.武汉    B.咸宁    C.孝感    D.黄石
11.该城市圈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
①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可以扩展到城市圈的其他城市 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大、相距较远 ③天门市比武汉市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10题,武汉为湖北省省会且位于水陆交通的枢纽位置,服务范围最广,等级最高。第11题,武汉是区域中心,服务范围最大,服务种类最多;低等级城市数量大,但相距近;各城市通过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联系。
答案 10.A 11.C
下图为某城市甲、乙两类商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该城市规划新建一个与甲类商店等级相当的商店,下列各地最适宜布局的是
   (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3.在甲、乙两类商店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类商店规模小,数目少
B.甲类商店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较近
C.乙类商店的等级低,数目多
D.乙类商店服务范围小,服务的人口多
14.下列选项中,同样能运用上述商业中心等级理论的是   (  )。
A.不同规模的城市规划    B.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分布
C.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    D.甘蔗制糖厂的最佳选址
解析 第12题,甲类商店数目较少,等级较高,服务范围较大。A地附近商店数目少,服务范围大,适合布局。第13题,乙类商店等级低,数目多,服务范围小。第14题,商业中心的布局、不同规模的城市规划都适用商业中心等级理论。
答案 12.A 13.C 14.A
15.下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个相邻城镇的服务范围是不可能有重叠的 ②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之间的距离就越大,城镇的数量就越少③城镇级别高低取决于其人口的多少和专项职能的性质④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的服务范围就越大,服务的项目就越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之间的距离就越大,城镇的数量就越少,城镇的服务范围就越大,服务的项目就越多。
答案 D
二、综合题(共40分)
16.(江苏地理)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________,高新技术产业园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各种功能分区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及读图能力。第(1)题,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位于市中心交通最便利的地方。中心商务区的服务范围大,包括整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第(2)题,低级住宅区往往分布在内城、工业区附近,常与工业区相联;高级住宅区多位于城市的外缘,常与文化区、服务区相联系。第(3)题,汽车销售店因占地面积广,常位于城市外缘,且交通便利的地方,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关系密切,而且环境优美。第(4)题,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历史、经济、社会(收入、知名度、种族)、行政等因素。
答案 (1)A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
(2)C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
(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 靠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17.(2013·广州模拟)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20分)
材料一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是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下图为中原城市群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郑州市城市规划空间布局结构图。

(1)郑州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通过该市的铁路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2)中原城市群中处于最高等级的城市是________,该城市群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4)分析郑州城市规划中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并对这种分布做出评价。
解析 第(1)题,A、B分别为东西、南北向的交通干线陇海线、京广线。第(2)题,结合图例,根据不同城市的规模和位置总结规律。第(3)题,郑州市是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其发展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第(4)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主要沿陇海线和京广线分布,发挥铁路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之间的发展和合作。
答案 (1)陇海铁路 京广铁路
(2)郑州 高等级城市数量少,分布稀疏;低等级城市数量多,分布密集
(3)郑州市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郑州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郑州的发展能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4)主要沿陇海线与京广线两条铁路分布。沿铁路干线分布,交通便利,有利于各功能区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郑州与中原城市群中其他城市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特别提醒: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


第2讲 城市化
【四川考纲】 1.城市化及其原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目标定位】 1.识记:城市化的表现、标志。2.理解: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应用: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城市化
1.含义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
3.城市化水平
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意义
(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一般表现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2.阶段和特点
(1)A(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2)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许多城市化问题;
(3)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3.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C(填字母)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A或B(填字母)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
2.生态城市建设
(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名师助学
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如下图所示:

 巧学易记
①高效记忆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初期阶段:一低一慢(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慢)
加速阶段:一快一大(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变化大)。
后期阶段:一慢一高(城市化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
②高效记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差异
发达国家:早、高、慢、逆(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现在已变慢并出现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晚、低、快、郊(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现在速度已超过发达国家并出现郊区城市化)。

考点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图解考点】
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所示:

【融会贯通】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因此,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具体差异见下表: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快


原因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市
化水

高低
高
低


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了城市化进程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发展出现巨大反差

城市
人口
比重
大小
大(70%以上)
小(不到40%)


原因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

动力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

问题
及原

问题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对点演练】
(2011·浙江文综,1~2)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1~2题。
国家
甲
乙
丙
丁

城市化水平/%
90
83
66
32

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解析 第1题,给出的四个国家中,英国城市化水平最高,因此排除A、B选项。沙特阿拉伯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石油资源丰富,人口大多从事与石油有关的行业,因此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第2题,乙国为沙特阿拉伯,属热带沙漠气候,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由于它是发展中国家,因此人口出生率较高。
答案 1.C 2.D
考点二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解考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产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地理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
(1)景观变化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实现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城市化也会改变人们的地域联系方式和频率,以及文化和观念。
【融会贯通】
1.问题及表现形式
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固体垃圾污染;⑤光污染;⑥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①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②交通事故频繁;③公共交通发展缓慢;④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①居住环境差;②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③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④出现贫民窟、棚户区

城市社会问题
①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②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③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④内城经济衰退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对点演练】
3.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  )。
①水泥路面多 ②下水道多 ③绿地多 ④人口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 ②禁止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 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解析 第(1)题,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是由于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大多通过下水道流入河道。第(2)题,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增加雨水的下渗;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能起到滞洪、泄洪作用;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能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其涵养水源的能力。
答案 (1)A (2)C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城市化作为主要的人文地理过程之一,考查的图表载体主要有城市化进程曲线图、不同时期城市化要素(人口密度、地租、功能区面积等)变化曲线图、某区域发展过程示意图等。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不同时期城市化要素(人口密度、地租、功能区面积等)变化曲线图多以与市中心的距离为横坐标,以人口密度、地租、面积等作为纵坐标,用多条曲线反映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化。

甲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乙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变化曲线图

丙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
1.甲为城市化进程曲线图:注意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借用数学的斜率判断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图甲反映了发达国家(英国、美国)城市化开始早,水平高,近年来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中国)城市化水平低,近年来出现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2.乙为不同时期城市化要素变化曲线图:看清坐标含义、明确表达内容;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段的变
化特征,运用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对其变化做出解释。图乙中④~①曲线反映出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3.丙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数量、交通线路、功能区分布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图丙A~C的过程反映了地域城市化过程。

【例】 (2012·福建文综,3~4)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答案 (1)D (2)A


(2012·浙江文综,9~10)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阶段Ⅰ显示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增长率均为负值,说明中心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中心人口为负增长,人口应减少;Ⅳ阶段后,城市带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但个别城市中心区人口为负增长;Ⅳ~Ⅴ阶段,巴尔的摩市中心区人口为负增长。第2题,Ⅳ阶段后,波士华城市带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是面对城市人口减少,大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
答案 1.A 2.B
3.(2011·广东文综,3)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解析 由题干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该时间段我国城市用地增长速度(年均增长5.23%)明显高于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4.46%),说明该阶段我国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城镇空间的扩张。
答案 D

4.(2012·上海地理,35~37)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
材料二 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3)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
解析 (1)由材料一可知乐清市劳动力人口结构的变化,由图可知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注意从时间变化角度去说明问题。(2)由图可知乐清市调整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由材料二可知乐清市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环境质量、建立了社会服务体系(全民健身苑、篮球场、养老金等)。(3)明确“就地式城市化”的概念,与传统的城市化的弊端做比较,可知就地式城市化是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的一条新路,劳动力就地转化,既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又避免了城市过度膨胀带来的问题。
答案 (1)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从事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09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从产业结构变化看:2010年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显著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明显上升。
(2)建设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服务,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任答三点即可)
(3)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就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缩小城乡差别;可以避免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任答两点即可)
5.(2012·北京文综卷)下图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
(2)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
解析 第(1)问,直接读图即可得知,注意把握绿地分布的突出特征(如形状等)和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关性。第(2)问,结合该绿地系统所在的具体地点(城市),阐述植被的生态意义。
答案 (1)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分布(环状分布,沿主干道呈楔形或条带状或放射状分布)。
(2)吸附飘(浮)尘,吸收污染气体,释放氧气。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3·南京调研)读图完成1~2题。

1.城市化第Ⅱ阶段,主要出现          (  )。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逆城市化现象
C.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生物多样性增多
2.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Ⅲ阶段的是    (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解析 第1题,Ⅱ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会出现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第2题,发达国家多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答案 1.A 2.C
(2013·武汉2月调研)通常城市地域图层可分为老城区、近城区和远城区。下图中三城市的人口均在500万人以上,老城区均指新中国成立前的城市区域范围。读图完成3~4题。

我国三城市老城区人口密度变化图
3.上图三城市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的是       (  )。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甲城市和乙城市
4.关于图中三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  )。
A.丙城市人口总数最多
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数量有所下降
C.乙城市人口总数明显减少
D.人口密度变化最大的是乙城市
解析 第3题,丙城市老城区人口密度呈增长趋势,说明近城区和远城区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城市老城区人口密度降低,说明老城区人口数量下降。
答案 3.C 4.B
(2013·山东济宁一模)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读“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示意图”,完成5~6题。

5.城市化速度最快和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郊区建设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交通条件      B.商业布局
C.土地价格      D.环境质量
解析 第5题,②阶段城市房地产业占城市经济的比重增长最快,说明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随经济的发展,④阶段城市化水平最高。第6题,郊区地价较低,建设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有利于降低成本。
答案 5.C 6.C
(2010·天津文综,9~10)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完成7~8题。

某城市人口增长状况分布图
7.图中所示人口增长状况的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  )。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
8.伴随上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  )。
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
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
解析 第7题,从题图中可知,该重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在10年间市中心区人口负增长,周边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第8题,图中人口由市中心迁往周边地区,导致居住用地扩大。
答案 7.A 8.B
(2013·福州期末)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
10.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11.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  )。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解析 第9题,根据图示及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可知,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三环路。第10题,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工厂纷纷外迁。第11题,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交通,近年来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一方面由于二、三环路地租较低,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心市场的萎缩;更重要的是二、三环路交通便利,能够为商业活动带来大量消费人群,满足其市场需求。
答案 9.C 10.B 11.D
(2013·广州模拟)城市化的进程大幅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一些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如下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 ②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 ③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负相关 ④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依据该模式推论,某城市2000年时城市化程度为20%,下水道普及率为40%;2008年时城市化程度为90%,下水道普及率为80%;则2008年的径流量约为2000年时的             (  )。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解析 第12题,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示,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与下水道的普及率呈负相关;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下,城市化程度与径流量呈正相关。第13题,读图可知,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的情况下径流量约为2,城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的情况下径流量约为6。
答案 12.C 13.C
降雨损失量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读下图,回答14~15题。

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
14.在相同的降雨量条件下           (  )。
A.草地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呈直线上升趋势
B.1小时后,草地下渗水量是土地的2倍多
C.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地表径流量越大
D.新沥青路面的降雨量转变为地下径流量最多
15.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夏季雨后出现内涝,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 ②疏浚河道 ③发展城市道路 ④完善排水系统 ⑤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解析 第14题,降雨损失量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因此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地表径流量越小。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小时后,草地下渗水量是土地的2倍多,新沥青路面的降雨量转变为地下径流量最少,草地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呈曲线上升趋势。故选B。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增加降雨损失量可以缓解城市内涝,因此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故选D。
答案 14.B 15.D
二、综合题(共40分)
16.(2013·北京海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1)~(4)题。(18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20世纪50~70年代的发展,使北京从一个消费城市变成一个工业化城市。改革开放后,北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北京已被确定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宜居城市”。
材料二 北京城市空间变化图(图甲)和北京人口数量变化图(图乙)。

图甲

图乙
(1)依据图甲,分别说出第Ⅱ、Ⅲ阶段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最快的方向。
(2)说出图甲、图乙中能直接反映出的北京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3)1948~1958年和1998~2008年是北京人口两个快速增长阶段,请任选其中一个阶段,简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4)说出北京人口迅速增长对城市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例可以看出,第Ⅱ阶段主要向北(或西北)发展,第Ⅲ阶段主要向东发展。第(2)题,图中直接反映出的主要是城市人口的增长、用地规模的扩大。第(3)题,1948~1958年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北京作为首都,随经济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较快;1998~2008年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第(4)题,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
答案 (1)第Ⅱ阶段:向北(或西北)。第Ⅲ阶段:向东。
(2)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3)1948~1958年:政治中心的确立;医疗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量大。
1998~2008年: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城市服务功能强(或医疗条件好,教育水平高),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4)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环境污染加剧等。
17.(2013·广州调研)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5)题。(22分)
材料一 南疆地区现代与古代城镇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南疆地区五座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关系图。

(1)根据材料一,五城市都位于________。从古到今,城镇位移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河流参与的水循环属于________(水循环类型),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________,流量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________;五城市生态环境均较脆弱,其城市化与和谐度的制约因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提升该地生态环境和谐度,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西北内陆地区的城市大多分布在水资源相对较丰富的河流沿岸、山前冲积扇、绿洲等地区。从古到今,城镇位移的规律是向河流上游迁移。第(2)题,内陆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属于陆地内循环,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冬季有断流。第(3)题,读图可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和谐度先降后升。第(4)题,干旱是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第(5)题,从人口、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河流沿岸;山前冲积扇;绿洲 向河流上游(源头、山麓、盆地边缘)迁移
(2)内陆循环(陆地内循环) 冰雪融水补给 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大;冬季有断流
(3)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和谐度先降后升(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呈非线性关系)
(4)干旱 水资源(水源)
(5)控制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植树种草;保护水源;整治河道;统筹流域开发,合理规划用水;节约用水
特别提醒: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







答 卷 投 影
规 范 审 答

[2012·山东文综,27(1),(2)]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规范审题

(1)由信息1看:比较两省1990年城市化水平比重,两省城市化水平相当。
(2)由信息2看:2010年两省城市化水平差别较大,江苏省近60%,贵州省30%多一些,说明两省城市化水平和速度差别较大。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4分)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8分)

试卷讲评
讲评1:在解答第(1)题时,考生往往不能准确提取纵坐标中的有用信息,从而回答不出两省城市化发展特点的差异;本题可从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两方面回答。
讲评2:不会运用比较思维,不能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回答问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区位因素,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从地理位置、地形、交通、经济基础、受上海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满分答案 (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高。
(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
增分指导

在复习城市化时注意纵向对比城市化发展三大阶段各自的特征,横向对比不同地区城市化特点,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注意通过案例来掌握城市化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这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赞科夫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