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教案 > 高二
 

《山岳的形成》教学设计

上传时间: 2012-03-10

上传者: root

星级: 三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20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山岳的形成》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知道褶皱的概念及其基本形态; 2.理解褶皱山的形成及其基本形态特征; 3.应用所学知识,能够在示意图中判读背斜与向斜; 4.知道断层的概念,理解断块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 5.知道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的这一节是以山岳作为典型案例,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材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了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其它版本的教材则把该部分内容作为知识介绍给学生,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山东版的褶皱内容与人教版差不多,断块山较为简单;北师大版没有褶曲的基本形态特征介绍,断块山反而具体一些;湖南版是以“活动”的形式上学生探究地质构造的成因、基本形态及形成的地表形态。从以上分析来看,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褶皱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能在示意图上判断背斜和向斜,并能理解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2、能够结合实例,理解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能够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外力因素,培养学生动手演示、判读图像、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关注自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