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时间: 2014-07-31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课 题:鱼我所欲也
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是一篇说理性极强的议论文,这篇文章立论深刻,逻辑性强,再加上语言比较难懂,对学生来讲,理解起来就有了一定的障碍。教师应该在对课文主旨的把握上下工夫。尤其是在文章中心意思方面,做好指导工作。要让学生首先熟读课文,直至能够诵读。然后,再让学生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好本文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文学常识,作家作品;能准确把握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学会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说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 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掌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并明确其作用;文章论述的层次和结构特点。
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1、学生认真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达到诵读要求,甚至要背过全文。2、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或者查阅有关书籍,了解孟子其人,以及本文的有关知识。
老师准备:录音机、朗读磁带、小黑板
教法与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同学们,我们学过吴晗的《谈骨气》这篇议论文,文中引用了这么一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谓之大丈夫。同学们知道这是谁说的吗?(学生:孟子)对,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又一代表人物,由于他成就巨大,后人称他为“亚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论述深刻精辟,说理性极强的议论文——《鱼我所欲也》。(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
1、孟子,名 ,字 , 时期 、 家、教育家、散文家。
2、解释词语
①欲——喜爱。②得兼——得到, ③患——祸患。(有时可做动词,患得患失。)④?甚——超过、胜过,动词。(有时用做副词,放动词或形容词前。)⑤是——代词,此。⑥贤——才能、德行好 ⑦心——思想。
3、找学生来朗读课文 (明确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2)读清句读,特别是句中语意停顿;(3)读出重音,特别是逻辑重音;(4)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4、学生起来评价同学的朗读情况。
5、教师放录音,让学生纠正自己朗读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可以采用多中形式的听读方式,可以跟读,可以静听,可以跟着背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行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齐读文章,进行朗读竞赛。
3、让学生自我展示朗读才能,自我推荐,到讲台朗诵课文,同学评议。推选出这节课的朗读之星。
4、教师再次放录音,学生跟读。
(设计这个环节,目的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因为这是本节课的中心任务)
5、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6、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自行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翻译课文,然后推举代表发言交流。
三、质疑问难:
让学生提出对本文的知识点认识不清的问题,同学讨论帮助解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
四、拓展延伸:
在课外查阅有关孟子、《孟子》的资料“嗟来之食”的故事以及吴晗《谈骨气》。
五、课堂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老师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态度。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回来和同学交流研究,上课交流。
七、板书设计: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儒家:至圣孔子 亚圣孟子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抽查背诵情况。(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集体检查,然后老师抽查)
2、用媒体出示字词,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或者由学生相互出题,考查对字词及语句的理解情况。
3、检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翻译情况。
二、精读文章,深入研究
(一)学生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要做好引导启发,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二)老师以思考题的形式带领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这一环节,老师要带领学生走出第二环节的探究范围,深入到文章内部,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可以自己提出几个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或者集体 讨论解决,老师要做好明确工作。)
同学们,通过刚才上一环节的学习,同学们谈得都很好。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提供几个思考题,我们呢一起把它们消灭掉,好不好?
出示思考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4、“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5、“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6、“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
7、第二段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
8、请用简短的话概括本段的两个事实论据
学生讨论发言,老师明确
1、“舍生取义”。
2、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3、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4.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5.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6、讨论并归纳: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7、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
8、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三)教师点评总结: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四)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消化吸收上述知识。
三、质疑问难:让学生起来谈对这节课的理解,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或者不能消化的知识,让同学起来帮助解决。
四、拓展延伸:
1、作为继孔子之后的又一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文中选取)。
2、你还能从中国古代和现代举出几个有骨气的例子吗?再谈一谈,你读了本文,你有了什么感受。
五、课堂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老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六、布置作业:课后,重新改写本文,可以重新安排顺序,可以填补论据,名言警句,可以自己选定议论文的结构。
七、板书设计:
先从正面说理 道理论证
鱼和熊掌设喻 提出中心论点 再从反面说理
乞人不食“嗟来之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举例论证
八、课后反思: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