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 > 真题 > 八年级
 

【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山东教育版)第五单元检测题

上传时间: 2014-07-31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八年级语文(下) (山东教育版) 第五单元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胡不见(xiàn  引见)我于王?
B.子墨子之守圉(yù  通“御”,抵挡)有余。
C.惠子相(xiàng  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梁。
D.宋无长(cháng  多余的)木。
2.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1·cn·jy·com
B.《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这一章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思想。www.21-cn-jy.com
D.《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4.下列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B.虽杀臣,不能绝也。翻译:虽然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C.乡为身死而不受。翻译: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翻译: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5.名句默写填空。(6分)
  (1)天时不如地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4)花近高楼伤客心,                     。(杜甫《登楼》)
(5)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抒发将士爱国热情的诗句是:“                         。”
6.综合性学习。(8分)
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1)(2)题。
(1)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2分)
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孟子的治国思想:                                                               
(2)请从下面的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的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6分)版权所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选择的名言:                                                                 
传统美德:                                                                          
现实意义: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lú):酒家。
7.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2分)
                                                                                     
8.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2分)21教育网
                                                                                    
                                                                                   
(二)阅读课内选文,回答文后问题。(12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课文《〈孟子〉两章》)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委而去之(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来源:]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2.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2·1·c·n·j·y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权遂舍之,嘉亦得免。21·世纪*教育网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www-2-1-cnjy-com
1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既定荆州,都武昌  既:既然。
B.后从太子还建业  从:跟从,跟随。
C.权遂舍之  遂:于是。
D.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左右:身边的人,近臣。
14.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休到,大破之[来源:]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   D.彼竭我盈,故克之
15.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16.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2)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2-1-c-n-j-y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之辂车④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⑤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⑥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选文有改动)
【注】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lù)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来源:21cnj*y.co*m】
17.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  朝:上朝(  )
(2)臣得暖衣饱食  食:吃(  )
(3)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遗:遗留(  )
(4)公不说,趣召晏子  说:通“悦”,高兴(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夫子之禄寡耶?  辍耕之垄上
B.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无从致书以观
C.于臣足矣  皆以美于徐公
D.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朝而往,暮而归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20.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三、写作(40分)
21.孔孟离我们的时代已十分久远,然而他们那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仍然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内容不限,题目自拟,600字左右。注意立论要有依据。











八年级语文(下) (山东教育版) 第五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1.D(“长”应读“zhàng”。)
2.C(应为“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或“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D(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4.B(关键词“虽”应译为“即使”。)
5.(1)地利不如人和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4)万方多难此登临  (5)举杯邀明月 (6)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本题中有记忆型默写,也有理解型默写,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背诵名句时不能死记硬背,也应理解意思。默写时要做到准确无误,不能出现错字、漏字、添字现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1)仁政(施仁政、民贵君轻、以民为本)。(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仁”的特点。)
(2)示例:①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传统美德:热情好客。现实意义:开放的心态,广交朋友。②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传统美德:谦虚好学。现实意义: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③名言:礼之用,和为贵。传统美德:重礼尚和。现实意义: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选择一句名言,分析出它体现了怎样一种传统美德,然后再结合现实,分析出该名言在今天有什么积极意义即可。)  21*cnjy*com
7.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李副使出征“万里西击胡”,“真是英雄一丈夫”,可见其豪迈气概。)
8.示例一:同意。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
示例二:不同意。送别诗中并不缺少此类乐观豪迈的作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证明,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审明白题干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首先要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意还是不同意。若答同意,要找出此诗与常见送别诗的不同之处;若答不同意,要答出与常见送别诗的相同之处。其次“联系学过的诗句”,选择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诗句,诗句一定要准确,分析时要紧扣自己的观点。)21cnjy.com
9.(1)舍弃  (2)限制  (3)震慑(威慑)  (4)极点(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记忆。选文出自课内文言文,考查的重点在于记忆,平时只要注意扎实有效地积累,做对此题很容易。这几个词在文言文中的义项并不复杂。注意“委”“域”两个词,它们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汉语中它们都是名词,而在此处是动词。)
10.D(此题考查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是整个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解决这个问题要“五靠”:一靠日积月累;二靠字形分析;三靠古今联系;四靠语法分析;五靠语境推断。把这“五靠”做到实处,做这类题也不难。A项的“而”都是连词,可是前一个“而”表示转折关系,后一个“而”表示顺承关系;B项的“者”都是代词,可是前一个“者”是“……的原因”的意思,后一个“者”是“……的人”的意思;C项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皆不同,前者是助词,解释为“的”,后者为代词,解释为“他”,指“得道者”;D项“以”都是介词,凭借。)
11.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这类题可以说是中考必考的一类,只要学生消除恐惧心理,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从容应对即可。除了我们常讲的翻译法外,还需注重句中关键词的准确翻译和语句的通顺。)【出处:21教育名师】
12.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
[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在复习时要重视对文言文整体的把握和文本的拓展,要学会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主旨意图。这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对古代文化的吸收和继承。选文中的关键词是“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和“道”(即王道,施行仁政的王道)。明白了这两个关键词,再从选文的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及其阐述中就不难看出作者的主张了。]【版权所有:21教育】
13.A(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词语出自课外文言文,但答案就在课内。这一考查方式,符合课程标准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易文言文内容”的要求。准确回答重在平日的积累。选项A中的“既”与我们在《曹刿论战》中所学的“既”意思是相同的,应译为副词,“已经”或“……之后”的意思。)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4.D(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文言文中,一些重点虚词用法繁多,且在文中出现的频率极高,我们可对其进行归类梳理、概括比较,来加深理解、记忆。对于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同学们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归纳学习,这样对促进记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明确例句中的“之”是代词,可译为“他们”,在这里指代曹休的军队。选项D中的“之”也是代词,指代齐军。而在选项A中,“之”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选项B中,“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选项C中,“之”是动词,可译为“往、去、到”。)21*cnjy*com
15.C(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课外文言文的内容,前提是正确翻译全文。只有把握了全文内容,才能上升到理解的高度。从选文第三段中的语句“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可以看出:是仪不治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的房子刚够自家居住。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
16.(1)是仪自己认为没有才能,坚决推辞而没有接受。(2)孙权把(吕蒙图袭关羽)这件事拿来问是仪,是仪认为这个计谋很好,就劝孙权听他的。[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课外文言语句可以用意译法。所谓意译,就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翻译时要抓住重点词语,如(1)句中要落实“以”“固”“辞”的意思,(2)句中要落实“以”“善”等词语的意思,然后将文句大意翻译出来即可。]
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县人。孙权主持东吴大政之后,优待文人,征召是仪。吕蒙企图偷袭关羽,孙权把这件事拿来问是仪,是仪认为这个计谋很好,就劝孙权听他的。随同大军征讨关羽,拜为忠义校尉。平定荆州之后,东吴定都武昌,拜是仪为裨将军,后又封为都亭侯,任守侍中。孙权欲授给他兵权,是仪认为自己没有才能,坚决推辞而没有接受。黄武年间,派是仪到皖城刘邵那里,设计引诱曹休前来。曹休来到后,遭到惨败,是仪因功迁升为偏将军。
东吴向东迁都之后,(太子孙登留下镇守武昌,)孙权命是仪辅佐太子。后来随从太子回到建业。典校郎吕壹诬告前江夏太守刁嘉诽谤国家政策,孙权大怒,将刁嘉逮捕入狱,彻底追查审问。当时与刁嘉一起在座的人都惧怕吕壹,同声说刁嘉曾有过此事,只有是仪说没听到过。当时追究深查,诘问数日,诏令愈来愈严厉,群臣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是仪回答说:“如今刀锯已压在臣的脖子上,臣下怎敢为刁嘉隐瞒自取灭亡,成为对君王不忠之鬼!”他据实回答,毫不改口。孙权只好把他放了,刁嘉也因此而免遭处罚。
是仪不治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的房子刚够自家居住。他有位邻居盖起大宅院,孙权外出时看见了,便问这所大宅院的主人是谁,左右随从回答说:“大概是是仪的家。”孙权说:“是仪很俭朴,肯定不是。”一询问,果然是别人的房子。
是仪经常向孙权举荐人才,从不谈论他人的短处。他为国家服务数十年,未曾有过过错。
17.(1)√(2)√(3)×(4)√[(3)题中的“遗”读wèi,“赠送”的意思。]
18.B(A.结构助词,的;动词,去,往。C.对于;比。D.表转折关系,却,但;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19.我节制自己穿衣吃饭(方面)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翻译时应在抓住关键词语的基础上,做到字字落实。句中“节”是动词,节制;“养”,供养;“以”,来;“先”,形容词作动词,做表率。)
20.节俭;以身作则(或:能做表率)。(分析晏子的品质,要从他做的事、说的话入手。如“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可见其节俭。国君送他豪华大车,他“三返不受”,并且说“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可见他考虑问题从国家利益出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晏子上朝的时候,每每乘坐破旧的车子,用劣马拉车。齐景公发现了这种情况,说:“哎呀!先生的俸禄太少了吗?为什么乘坐这么破旧不堪的车子呢?”晏子回答说:“倚仗国君的恩赐,我得以保全父、母及妻三族的衣食,还能周济国内的游士,使他们得以生存。我能够穿暖吃饱,还有破旧的车马可以自己用,我已经很满足了。”
晏子出宫后,景公派梁丘据给晏子送去四匹马拉的豪华大车,结果来回送了好多次,晏子都不肯接受。景公很不高兴,立即召见晏子。晏子到后,景公说:“先生不接受我的馈赠,那我也不乘车了。”晏子回答说:“国君派我管理百官,我节制自己穿衣吃饭(方面)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然而还恐怕他们奢侈浪费却不顾自己的品行。现在,国君在上乘豪华大车,我在下也乘豪华大车,这样,我就没有理由去禁止百姓不讲礼义、追求奢华、铺张浪费的行为了。”最后,晏子还是辞谢了景公的好意,没有接受豪华的车马。
21.思路点拨:写好此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有意义的论题。你的文章是写给哪部分人的,你要议论的事对这部分人来说有没有针对性,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你写出来的文章就是比较有价值的。
(2)要有明确的论点。要对文中所要议论的事物作出准确的判断,需要从论点到材料、从材料到论点反复思考,使二者相互吻合,相互支持。
(3)要有充分的论据。足够的事实材料,是证明论点的首要条件。事实材料要有典型性,是说所选用的材料应该是最有代表性、最能表现事物本质的。
(4)要进行有力的论证。可以举实例,就是用最能表现论点的具体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可以作引申,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一个事理作为论据,来表现另一个道理(即文章的论点)。可以反证,即不从正面来证明论点,而是从反面来加以证明。
       写作本文,还要做好两点。一是找准孔子、孟子的一句名言,这其实也就是文章的论题或中心论点。第二是围绕这句话开始选材、论证,阐明自己的观点。如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对我们就有深远的启发意义;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我们也极具启发意义。要用具体的事例把所选名言的内涵生动地展示出来。
   例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令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水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险境。然后再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这只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应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应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诠释。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为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已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
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点评】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其思路结构大致如下:首先由“青蛙实验”自然地引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断,接着由“蛙”及“人”,承上启下,用勾践复国的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道理,然后又用“闯王入京”的事例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最后引用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总结全文。论述的层次丰富清晰,同时文章的内涵也变得充实深刻了。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