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时间: 2014-07-31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中国的土地》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意象的深刻含义。
2.理解诗中的爱国情感。
二、目标链接
意象就是融入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物象可以是自然景物、社会景象、人物行为等。
诗歌意象的组合是诗歌话语的组织,可以从语言学角度对意象跳跃的成因、定义、存在基础及功能进行分析。其中,话语的语用含义是其存在的基础,能够起到丰富话语意义的作用。意象跳跃的大量出现以及用来构成跳跃的意象,使诗歌具有了意蕴丰富的特点。
作者可以用单一的意象,也可以用众的意象来表达思想情感,众多的意象称之意象群。
意象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物化了的载体,诗人所有的倾诉与渴望,都展现在意象的裸露着的肌体之上,捕捉意象给予感受,就是我们走进诗人心灵世界的通道。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如刘勰指出,诗的构思在于“神与物游”;谢榛说“景乃诗之媒”;王夫之说“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直至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实际上只是中国传统诗学关于诗的意象手法的不同表述。
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中国的土地》这是一首抒情诗。主题是歌颂祖国,礼赞人民。诗人把对中国土地的讴歌、对中国人民的礼赞寄寓在典型新颖的意象之中,避免了空泛抽象,大而无当。全诗浑然天成,,感人至深。
三、学习过程
作家及作品常识梳理(导入语):
1.作者简介:
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一直被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他认为现代生活,使人们“活得很累”,他提倡“轻诗歌”、“轻松散文”、“轻松的生活方式,”主张“以轻对重,以轻对累,”于己“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为劣境所苦,”也就是以平常心看待荣华富贵与利害得失,心如明镜如水。淡化貌似严肃、正经的说教所带来的僵化、刻板、不近人情的生活方式。他的散文《雨的四季》、《伞》、《卖菱角的小女孩》等都曾被收录中学语文课本。
2.写作背景
《中国的土地》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的中国人民正从文化大革命的恶梦中醒来,改革开放后,中国面临着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中国人民的思想由保守落后逐渐开放成熟,它们原有的顽强勇敢的性格由于改革的春风吹拂而重新复苏了。诗人刘湛秋以特有的灵感把准了时代的脉搏,赞美神奇的土地,歌颂美丽的人民,写下了这首《中国的土地》。
(一) 带疑初读(25)分钟
环节要求: 细读默想 用心十注 整体感悟 卒章反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结合“十注”和注释初读课文后,在小组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分工、自学、传递、整合、表述)探究下面的问题,形成小组解读结果。
(1)在课文中勾画出你没有掌握的或重要的字词(含注音)。
①我勾画出的字词是:
②小组解读后补充的字词是:
③小组内矫正性领读、自由读、齐读所勾画的字词。
2.课文整体感知探究
分小组按“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探究下面问题后,自由展示结果,其他组自由矫正评价,教师作随机的矫正评价并评选出最具阅读潜力的学习小组(员)。
诗歌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主题的?列举出诗人所凭借的意象。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主题是歌颂祖国,礼赞人民。诗人精心选择了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等意象,从祖国的山川河流、土地鲜花、树林海浪等自然景观表现了祖国土地的神奇。还从人文景观(外貌美、性格美、思想美)来表现祖国土地的美丽。
3.朗读品鉴
分小组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自由读、领读、齐读、组合读、情境读、角色读),然后小组自由展示,其他小组自由矫正评价,教师作最后矫正评价并评选出最具有朗读才能的组(员)。
(1)评选的结果是
(2)我对这次评选的看法是
(二)小组合作 置疑探读(15分钟)
环节要求:我置我疑 疑义相析 解疑互进 献疑待诂
小组分工、自学、传递、整合、表述如下问题,形成组内解读成果,再抽组进行班级展示和抽组开展评价,教师必须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有权质疑教师。
1.分小组按“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探究下列问题后,自由展示结果,其他组自由矫正评价,教师作随机的矫正评价并评选出最具有阅读潜能的学习小组(员)。
细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狼抚爱着沙粒
(1)诗人通过哪些具体的意象表现“中国的土地”是“神奇”的? 通过这些意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如何理解“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
参考答案:(1)诗人通过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等意象,从山川的壮丽、沃土的广阔、文化的悠久、物产的丰富等方面表现“中国的土地”是“神奇”的。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歌颂,对祖国人民思想解放的歌颂。
(2)“黄金”色彩鲜艳,永不褪色,分量沉重,不易改变。用“黄金”修饰“相思”形象地表现了华夏人民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恋之情
2.新语文实践运用。在小组中评选出最有影响力的作品进行班级展示,其他小组自由评价,评选出最具创新能力的小组或个人。
在“脚踏一方土”语文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下面是我国有关“土地”的诗歌和故事,阅读后从文化层面说说土地的象征意义。
[材料一]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材料二](重耳)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野人盛土器中进之。重耳怒。赵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 (《史记·晋世家》)
故事大意:晋公子重耳在逃亡途中,疲饿交加,向田间一位耕作的老农乞讨食物,老农捧起一把泥土递给他,一言不发。重耳大怒。随从赵衰说:“送给您土,是说您拥有土地的意思,您跪拜接受吧。”
[材料三]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毛泽东)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参考答案:祖国;王权(权力);人民
(三)交流展示 释疑导读(15分钟)
环节要求:小组交流 陈述己见 组间论辩 教师点拨
1、疑惑问题备忘(或板书设计):
2.阅读收获展示(或教学后记):
(四)紧扣目标 发展扩读(10分钟)
环节要求:对应目标 方法迁移 扩读增量 发展能力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在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五)矫正评价 能力测读(15分钟)
环节要求:自我作答 组内小结 准确表述 待师验证
1.基础知识堂堂清:(10分,每小题5分)
(1)选出对下列诗句的节奏.重音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2)下面对《中国的土地》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一句表明了作者由三峡的神女峰联想到帮助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这既写出了祖国山川之美,又自然地暗示出中国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古老。
B.作者恰当地用“微风下的湖水”和“一泻千里”的“长江”这两个比喻,概括了中国人民敦厚、顽强、勇敢的性格。
C.诗人以“挂霜的葡萄跃动着欢乐”象征着中国人民饱经历史沧桑,走进幸福生活。
D.这首诗作者主要赞颂中国的土地的神奇,地大物博,风景如画。
参考答案:(1)D(2)D
2.认真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0分)
(1)在第一节诗中,诗人排列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10分)
(2)第一节诗通过一系列意象,写出了祖国怎样的历史面貌?(10分)
(3)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的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课文,在下面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10分)
⑴ 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节诗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10分)
参考答案:(1)诗人排列了下列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这些事物前面的修饰语,显示出它们所受的苦难,同时又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2)这些意象,形象地展示了祖国饱经沧桑的苦难历史。
(3)如: ①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② 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4)第三节诗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变为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意对亦可)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