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1,159

首页 > 练习 > 七年级
 

《我的“长生果”》有讲有练

上传时间: 2014-08-29

上传者: admin

星级: 零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分享到: 更多


立即下载

所需下载精品点:0

免费下载: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我的“长生果”》有讲有练

我的“长生果”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禁j?n不住:抑制不住;不由得。 心扉f?i:指人的内心。 流光溢彩:流动的光线,充溢的色彩,形容画幅光彩美丽。 明媚m?i:美好,可爱。 饱览:尽情地看,充分地看。 津津有味:形容兴味非常浓厚。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虎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 羞赧n?n:因害臊而红脸的样子。 囫h?囵l?n: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悲欢离合:泛指聚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 牵肠挂肚: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 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 不言而喻:不需解释就明白。 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大显身手:充分表现自己的本领。 心安理得:事情做得合理,对己对人都很坦然。 念念不忘:老是思念,不能忘记。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能力够不上。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叶文玲,女,1942年11月4日生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名闻遐迩。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至今已有600多万字36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文集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坛极为勤奋很有影响的作家,其作品曾获多种奖项。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无梦谷》、长篇历史小说《秋瑾》、传记文学《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散文集有《不了情》、《枕上诗篇》、《叶文玲品味文集》等多种。其作品曾获海内外多种奖项——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及数十种省部级奖项等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曾为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9年被聘为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为扶植大学生中的文学新人,叶文玲捐赠十万元稿费,并获广发银行的支持,在浙大设立“新叶广发文学奖”。 2、相关知识: (1)叶文玲爱书,更爱读书。不可否认,她能走上创作道路,书籍起了很大的帮助。从小时候的“香烟人”,到小学时候的连环画,再到从小镇的文化站中借书,作者从书籍中获取了无穷的乐趣。可以说,若没有书籍,作者的一生将会改写。的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醉心的阅读终使她尝到了甜心。通过读书,她扩展了想像能力,增长了知识,开扩阔了眼界,为她后半生的文学道路铺垫了一条平路。古人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书读多了,对写作自然是受益匪浅的。 ⑵题目解说 文章从“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起笔,由此引出作者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回忆,把“书”比作“长生果”,是因为书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历史的文明要靠书籍来传颂,人类的智慧要靠书籍来交流。一部好书,不但给人以知识,而且能帮助养成美的品德和情操,引导人们健康成长。阅读本文,你会感受到读书对一个人的生活会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文章从“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起笔,开篇点题并由此引出“我”忆及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那种愉悦心情。接着转入文章主体,用“接触了书,爱读书,只觉得自己无知而空荡的脑瓜日益充盈起来”领起“我”少时读书的几个阶段以及“读书”对“我”的影响。从最早的“香烟人”小画片,到“真正的连环画”,到“文化站”的“几百册图书”,范围不断扩大,“我”永不满足。接着,又以两次作文的实例来阐述“我”悟出的两个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以一次小说创作经历来说明读书的真谛:“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字。” 在文章结尾处,作者又以“社会人生这部深奥绵长而无页码的大书”引导人们去感悟读书、写作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19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用比喻点题,进而说明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带给“我”的愉悦之感。 第二部分(3-17),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用实例说明读书对“我”的影响,特别是对写作的影响。 第三部分(18、19),由对少时的回忆转到现实,抒发感慨;并从读真正的书转到读社会人生这部大书,扩展了文章的内容,启人思考。 三、写作方法 (1)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本篇内容涉及的时间跨度大,事情杂,头绪多,但无不围绕一个中心,即抒发读书的重要与愉悦,阐明写作和阅读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本篇详细记述了两次作文的情况以及从中悟出的道理,揭示出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在记叙学写小说一事上,附上议论“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字”。又如,在行文中,作者注重用标志性语言从不同侧面去揭示中心,“那时,就是因为酷爱书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的地步,我才对文学发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能力……”;“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平常看的那些描写苦恼烦闷心境的词全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等等。 (2)自然过渡,巧妙照应。先看过渡。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从“看得津津有味”到“不过瘾”,去阅读“真正的连环画”,这是儿时阅读生活的变化。前后两个阶段的内容,借助这个过渡段,自然地连接起来。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开头,都安排了过渡性的语句,用以连接前后的内容,使结构层次和叙事的条理更为清晰,上下文的联系更为紧密。再看照应。第一部分里,有“忆及……”的说法标明转入回忆,第三部分则以“至今……”诸语加以照应,如第3自然段中的“欢悦”,第6自然段用“痴迷”“迷醉”“酷爱”,以及后面的“荣光”“如痴如醉”“说不出地高兴”等,前后连成一气。再如,第13自然段中提到“记书中优美的词语”,第14自然段就有“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之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15自然段结尾与第16自然段的开头,前边提到的“创造”,后边紧承此意,两段之间语意和文气连接得十分紧凑,“我终于开始学着‘创造’了”一句既是照应,又是过渡。作者注重过渡和照应,使文章内容的整体感增强了,眉目也更加清楚。 ⑶行云流水式的叙述及富含哲理的议论。文章开篇点题后,即以时间顺序,紧扣“长生果”(书籍)来进行叙述,“最早的读物”,“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作文”,“上初中后”,“我终于开始学着……那是上初中二年级时……”等等。于娓娓的记叙中,又穿插了一些议论抒情语句,如称买烟为“美差”,令人眼羡;别人刮“香烟人”,自己“卖力地呐喊助威”,只为“饱览”画片;像“痴迷…‘迷醉…‘酷爱”“如饥似渴”“醉心阅读”等,无不渗透着作者的真情。又如一些议论句就自己经历中的真实感受抒发自己真实体验,给人以深思和启迪。这样,这篇散文以抒情性的叙述感染人、打动人,同时又以富有哲理的议论来启迪人。 四、重难点导析 (1)本文的结构层次 文章层次十分清晰。全文以“长生果”(书籍)为线索,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点题,引出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回忆。借助一连串的比喻,渲染出少年时代读书生活带给“我”的愉悦之感。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回忆“我”少年时代阅读、写作的经历与感受。其中第一层(第3自然段)是追忆自己少年时代因读书而欢悦的心情;第二层(第4~12自然段)记叙看小画片和上小学时阅读和作文的情况;第三层(第13~17自然段)记叙上初中后,读书和创作的情况。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由追忆往昔转到抒发今天的感慨。首尾呼应,更重要的是将读书、写作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带给人更多的思考和启迪。 (2)文中“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此句开篇点题,以“特别亲切”一语牵连出“我”少年时代的种种阅读和写作的愉悦感受,与此同时,也表明“我”受到书的滋养,亲历了书给自己的成长带来的种种益处。 (3)如何理解“我”读书时“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这里写“我”少年时“好读书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既是事实,又是可以理解的。一则是受年龄的限制不可能很透彻地理解那么多未经筛选的各种书籍,二则是“我”如饥似渴地看,在“不求甚解”中透露出急切,在“囫囵吞枣”中流露着渴望。所以这应理解为少年阅读的迫切及对知识的渴望等,不应理解为读书态度不端正。 (4)如何正确地看待课外阅读? 人常说,开卷有益。文中的“我”正是在阅读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且渐渐地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但时至今时,我们的阅读须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经过甄别,筛选,选择一些适合自己成长的有益书籍,以正确的态度去有目标地阅读。也就是说,今天的少年有了拥有各种书籍的优越条件,更应具备选择、筛选的能力。 【练习解答】 一、“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书,人们称它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作者对这样的比喻感到特别亲切。因为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书籍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滋养心灵,提升心智,丰盈灵魂,丰富人生。作者体悟自身的人生经历尤感如此。 二、第一次作文,“我”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写出了一篇佳作,从中“我”悟到了一点作文的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而第二次作文,“我”因完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而获得好评,这次“我”又悟到“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两次作文的经历和感受,共同之处在于都与课外的阅读密不可分,厚积而薄发。 三、依据课文的相关内容,“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字”,以及“我”作文成功的感悟等,作者认为“创造”之源是大量的阅读,丰厚的积淀和生活的体验。 四、1.“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是前一组比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是后一组比喻。两组比喻前后照应,两组中前句是从视觉,后句是从听觉来分别设喻的。 2.前后两组比喻用“视”“听”两种感觉联络,用“愉悦”一词统领。前一组,对仗工整,所描绘的景色与天籁之音富有诗情画意,这是追忆少年时代美好时光的愉悦;后面一组,以“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和“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具体而形象地强调“读书”的愉快,紧扣了课题,又形成对立和递进的关系。 五、注意表述中应紧紧扣住作文“创造”中的“乐趣”来写,突出“创造”的愉悦。 【类文品读】 ?????读不完的大书 七十多年前的农村,不像今天小朋友的家里有许多自动或机动的玩具,没有开发儿童智力的新式玩具。我在幼年时,家里什么玩具都没有,大人们不关心孩子玩耍的事。我在五六岁时就自己到大自然去找可以玩的东西。农村的特点是接近大自然。辽阔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浩瀚的河流,繁茂的花草和树木,空中的浮云和飞鸟,地上的走兽和昆虫,水中的游鱼等等,有说不完的好玩东西,能够引起孩子的退想和实验的兴趣。例如小麻雀的蹦蹦跳跳、快乐活泼的样子,叫你高兴。老鹰在高空中盘旋时,展翅飞腾或流荡滑翔,有时猛扑而下,像在捕捉小鸡或什么东西,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暑(  )荣(  ),都有各种不同的趣味。草的叶子不二样,有长有短,有的还带刺;开的花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也有单瓣、重瓣的,有四瓣、五瓣的等等。树木的千姿百态,更有给人乐趣的东西。昆虫的动作也很好玩,例如蚂蚁搬家,那么长的队伍,那么井井有条的阵营,个个尽自己的力量,把货物全部搬迁。这种组织性很强的小动物的行动,真叫人佩服。当它们两军对垒时,更是好看,队伍整齐;正式打仗时,打得你死我活,直至尸体堆积如山,勇敢忠贞的精神,真令人敬佩。 我家房子的前后左右都有余地,栽有各种果树,有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酸橙树,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实。从树上直接摘下的果子,格外鲜美。我家后面还有两丛竹林和一株棕榈,是我最爱的。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出土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笋子炒咸菜,味道鲜美无比。更可爱的是它们那耸入高空的青翠茎叶,亭亭玉立,显得那么纯洁!微风吹来,一片沙沙声,是那么温柔细腻。但当大风袭来时,竹林总是最先发出萧萧的喧声,不平静的调子,奏出我幼小心灵的怅惘情绪。池塘边的棕榈树坚毅地独立着,大蒲扇似的叶子显得很高洁,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倒映池水中,小鱼在池水的倒影中间游玩,是另一种境界。 大自然是一部看不完的大画册,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极大的学问,有欣赏不完的乐趣。 1.文章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读不完的大书”?(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2.对大自然这本书作者是分哪三部分来描写的? 3、如果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两个与前面的词意思相反的词,应该是    和    ,组成的词语是        。 4、加点的“雨后春笋”是一个成语,我们现在常用它的比喻义,意思是                。 5.文章对大自然中万物的描写有详有略,看一看第一、二段详细描写的各是什么?突出了事物哪方面的特点? 第一段: 第二段: 6.读了这篇文章,你肯定会被作者的描写所吸引,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回忆起童年时在大自然怀抱中体会到的一切。学习本文,运用拟人的方法,写一写你小时候在大自然中见到的一种事物(生长在农村的自然对此不陌生,即使生活在城市,也有偶尔到乡间的时候)。 (参考答案:1.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极大的学问,有欣赏不完的乐趣。 2.从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花草和树木、地上的昆虫 3.寒、枯、暑寒荣枯 4.大量涌现的新生事物。 5.第一段详细描写的是蚂蚁,突出了蚂蚁虽小,但却有严密的组织性和高度的团结性;第二段详写的是竹林,突出了竹子成长快,竹笋味鲜美,以及竹子美的外形和风中撩动人心的响声。 6.略 ) 【同步演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囫囵吞枣(  ) 馈赠(  ) 冗繁(  ) 抄誊(  ) 羞赧(  ) 2.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将序号填人括号内。 ①问津(  ) A.唾液  B.汗  C、润泽  D.渡口 ②津津有味(  ) A.唾液  B.汗  C.润泽  D.渡口 ③不言而喻(  ) A.比喻  B.明白、了解  C、说明  D.理喻 ④美差(  ) A.派遣  B.差役  C、被派遣  D.公务、职务 3.完成下列词语的填写: (  )然失神 如(  )如醉 (  )心沥血 天高气(  ) 香飘四(  ) (  )肠挂肚 如饥似(  ) 流光(  )彩 4.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的“长生果”。 ②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 ③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④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一一小镇上兴办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 ⑤莎土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晶”。 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5.阅读散文,重要的是找出文章线索,把握文章思路。请参照题目的提示填空。 本文以??为线索,组织安排材料。首先以????开篇点题,进而说明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带给“我”的???之情。接着转入文章主体,回忆???的经历,从最早的“???”到“真正的连环画”,到“???”,范围不断扩大:回忆读书对“我”的影响,作者举了一次作文实例,悟出两个道理:①???②???。又举了次“创造”小说的经历,使“我”明白了读书的真谛:“??????”,最后,文章由回忆写到,并由读真正的书扩展到读结束全文。 二、同步解读 ?????(一) 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小学的一个教师爱好美术,他有几套连环画,叫我看得痴迷:《七色花》引得我想人非非,《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后来,我也有了几册哥哥的朋友们送我的小书了:《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①手中②有书,②忘吃忘睡,课堂上,特别是我最不喜欢的珠算课,我③一头扎进桌斗里,④那里藏着一本我放不下手的小书。那时,我因迷醉阅读而不遵规守纪的事屡屡发生,我这是如实奉告,决不是要少年朋友也学我这样淘气。但是,我不能不带羞赧地想起,那时,⑤酷爱书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的地步,我⑥对文学发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6.本段内容从表达方式来看,是叙议结合,以??为主,兼有??。叙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议的是从经历中得到的???,因而???。 7.文中①②⑧④⑤⑥处应填人的关联词依次为????。 A.就  B.因为  C、才  D.一……就  E、只要  F.就是因为 8.文中“真正的”有别于上文中的????而言。 9.有哪两个词具体说明“痴迷”: ① ② 10.此段文字的表达方式除叙述外,还有(  ) A.议论  B.抒情  C.描写 11、将文中“我不能不带羞赧地想起……”一句改为肯定句。 12、文中“痴迷”和“迷醉”两个词能否对换?为什么? 三、美文赏读 打开你的书来—— 正如漆黑的夜里,一根火柴划亮了,你的眼前一片光辉; 正如清晨起来,把一扇朝东的窗子打开,微飔携来新鲜牛奶一样的空气,沉醉着你,使你全身心感到舒畅; 正如一爿下了锁的门,你用钥匙把锁开启,于是久闭的门呀地一声开了,你便用徐缓的步子,踱进一座美丽的园林; 正如在梦的摇篮里,你恍惚间走进一个幻想的拱门,如流云之飘忽,你竟忘记了归来; 正如在沙漠之上,海一样的蓝天,突然在你眼前出现了琼楼玉宇,那神奇幻变的海市蜃楼; 正如在不见人迹的幽谷之中,你徘徊复徘徊,忽而听到了熟悉的足音; 正如走进五月的果园,各色各样的果子累累垂挂在枝头,你打开你记忆的袋子,任意盛装采撷来的美好的果实; 正如猎人到积雪的山林,怀一片赤忱和热望,去追逐野兽,而且猎获了野兽; 正如玻璃的杯子里盛满了醇酒,痛快地畅饮,给了你燃浇和兴奋; 正如冬日雪夜的炉边,户外的朔风令人寒栗,但炉炭的殷红,却为你添了几分温暖; 正如巫婆的咒语,她叫你疯狂,于是挥舞着刚坚顽强的意志之鞭,去走牺牲流血的道路; 正如一株忘忧草,你和着蜜浆咀嚼吞下了,便好像拂去了心上沉郁的尘埃; 正如悲哀的七弦琴,你用纤纤的柔指挑弹,于是在颤抖的琴弦之上,震响着哀愁的音调,教人微痛的心潮泛起愁波; A正如一个滔滔不绝的健谈的老者,在夏夜的蓝天繁星之下,他为你叙述动人的故事,叫你笑,叫你落泪,叫你拍手称快,叫你怀疑,也叫你愤怒得犹如疯狂……叫你的情感缚住一根线,牵在他的手里跟他走; 正如你迷失在一座魔林里,有数不尽的奇异怪诞,教你忙煞一双贪婪的眼睛; B正如走进上帝的伊甸园,你大胆摘食了智慧的果子,于是你通晓了一切; …… 合起你的书来。 书是无言的诚实者。 但有毒的书,却有强烈的血腥气味。 让你自己拣选吧。——打开你的书来,让你走进书本里去,或者做一个梦,或者洗一个思想的澡,或者去寻求无价的人类的聪明才智。 13.本文最主要的两种修辞手法是      和       。 14.用“||”将本文分成两部分,并概括出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15.首段与末段各有一处破折号,其用法是      ?? 。 16、A段主要写出了书的         功能,B段主要道出了书的        作用。 17.末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18.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悟和收获是什么?
 

下载说明:

1.
云计班班通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用户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与客服联系,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客服邮箱:service@yjbbt.com 客服专线:4006-690-418 客服QQ:8641595
2.
如果发现不能正常下载该资源,请检查以下问题;如检查后正常,请举报该资源。
(1)是否为网站内的注册用户,是否登录本网站;
(2)账户内的云币是否足额;
(3)账户内的精品点是否足额。
3.
如果发现下载的资料存在问题,可向网站客服投诉。请明确告知资源名称、下载地址及存在问题。投诉问题经查证属实,将双倍返还消费的云币。
4.
未经本站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料(如引用,请注明来自本站)。一经发现, 云计班班通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诉的权利。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点击左侧字符可切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