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廖承志(1908—1983)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法、诗词、戏剧。早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蒋经国(1910—1988)蒋介石长子,1949年去台湾,台湾高层领导人物,1978年—1984年连任台湾当局“总统”。80年代初,曾一再声言“三不”(不结触、不谈判、不妥协)政策,并认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是“罪人”。
廖承志
致蒋经国先生信
咎( ) 咫尺( )
赘( ) 诠察( )
厝( ) 东隅( )
晤( ) 绸缪( )
逾( ) 毋庸( )
盍( ) 悖谬( )
jiù
zhǐ
zhuì
quán
cuò
yú
wù
chóu móu
yú
wù yōng
hé
beì miù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下面生词的读音和写法,并思考:廖承志先生的这封信中究竟写了什么内容?
匆匆一晤:晤,见面。
历历在目:形容某种情景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
此诚憾事:诚,实在、的确。
悬 念:挂念。
各得其所:各如其所愿,后来也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
到适当的安置。
局促东隅:局促,狭隘;东隅,东南角落。意指居住在
狭隘的台湾。
迁延不绝:拖延时日,拿不定主意。
推 诿:把责任推给别人,也作推委。
当断不断:到了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而不能决断。
徒生困扰:徒,空、白白的。
焉能自保:焉,怎么。
不 胜:非常;十分。
面 聆:当面听取。
祺:吉祥。
了吾弟孝心:了,了结、结束。
写作目的:
这封信旨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贡献。
讨论:
1、当时台湾方面有哪些不利于统一的
言论?对此作者表明了怎样的态度?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蒋经国先
生的?
思考:
蒋、廖两家是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相互读一读,并体会一下书信中蕴含的情感。
公开信发表以后:
海峡对岸的国民党当局终于放弃了“三不”政策,开放了对祖国大陆的探亲旅游,迈出了打破两岸阻隔的第一步。因为对于一贯支持“中国必须统一”的蒋经国和赴台的老一代国民党统治集团来说,台湾今后往何处去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严肃课题,蒋经国为此做出了有限度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重大决策。这样一来,以廖承志公开信为切入点,在中共和平统一政策的推动下,经过两岸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持续了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了。
请大家相互探讨,概括一下书信的
特征。
作业:
不利于统一的言论
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罪人”、“投降”、“屈事”、“吃亏”、 “上当”
“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台湾 “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
作者态度:
“余期期以为不可”
“实相悖谬”
“实难苟同”
“未免自欺欺人”
自己“于公于私理当进言”
说理
慎思
再思
三思
民族利益
历史责任
个人抱负
不统一的危害
(反面假设)
(正面劝说)
劝说角度: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