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时间: 2016-03-04
上传者: admin
星级: 一星级
文件大小: 152KB
所需下载精品点:5
喜讯:云计班班通倡导免费下载,首次注册即赠送 500 精品点,邮箱验证赠送 60 精品点,完成首个资源下载赠送 60 精品点,每天登陆赠送 20 精品点。
上传资源:一星加5点,二星加10点,三星加20点,四星加60点,五星加120点。比如某资源被评五星,课件每被下载一次,给上传者送120*60%精品点,下载10次,上传者被加720精品点。各位老师多多上传,共建免费课件资源下载平台。
地 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是一种自然现象,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2、知道地震爆发前会有预兆,是可以预报的。
3、知道地震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方法与过程:
培养学生阅读课文、观看图片、表达等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震抗灾能力。
二、教学重点:地震的危害,地震发生的原因,发生时的逃生与自救。
教学难点:地震的产生原因,发生地震时的逃生与自救。
三、教学对象和教学法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第四章《变化的地形》第一节课《火山和地震》中的内容。《变化的地形》这一章比较抽象,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和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学法指导。
《地震》第一节课共有5个知识点:地震的现象及危害、产生原因、地震的预兆和预报、地震的分布、地震来临的措施。地震的知识,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途径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完整。对于我们这个地区的学生来说,地震的体验基本没有,又难以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对地球的构造、地壳运动还不了解。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法指导的重点是: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⑵培养学生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积极参与讨论、学会概括总结等良好的学习《科学》的习惯。
本课采用的教法为充分挖掘学生的已有知识,教师以课件作为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进行补充。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教师以汶川地震引入,引起学生的心灵触动,从而切入主题:今天我们再次走进汶川大地震,来了解地震。接着引导学生构建一个解决地震问题的链条:地震会有什么后果(危害)--为什么会发生(产生原因)--什么地方会发生(分布) --危害能否降低(预兆和预报)---地震来了怎么办(逃生、自救、互救),然后以汶川大地震为实例师生共同逐一解决这5个问题。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案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
(一)、引入
大家一定还记得去年的5月12日吧?那一天
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它暴力的一面。在那段日子
里,充满了泪水、充满了牵挂、充满了感动;在
那一段日子里,电视、报纸、网络、聊天中出现
多的一个词便是"地震"
资源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