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套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1,159人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题一、选择题(25题, 共50分)1.一台电脑由数以万计的人参与制造,他们当中大多数互不相识,让电脑得以形成的无数行为更没有任何人规定或指挥。从电脑的制造中可以看出A.企业联合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B.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效率提高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社会道德在市场中起支配作用2.针对新一轮房价的非理性上涨, 2011年11月1日 ,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房贷首付和利率均..
模块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代表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认为应当使本国劳动者处于贫穷状态,主张采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是 ..
《经济学常识》课程培训讲三个方面问题教材知识解读与宏观知识体系的把握教学过程的感悟高考备考的思考第二、四、五单元知识线索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阶段,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列宁生活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成果,不仅对苏俄,对我国也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借鉴苏联社会..
1.教材P91“探究问题1”提示:(1)材料一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材料二表明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2.教材P91“探究问题2”提示:不是。任何经济体制都有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例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但是仍需要加以完善。3.教..
1.教材P87“探究问题1”提示:(1)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标志着它的发展有了根本大法的保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法律基础。(2)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作了如下规定: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②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③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④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⑤建立多层次的..
1.教材P83“探究问题”提示:(1)在这一阶段,邓小平同志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认识打破了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这一传统观念。(2)其含义是:国民经济总体上还是计划经济,但允许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由市场来调节,作为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这一部分在地位上是从属的、次要的和辅助性的。2.教材P84“探究问题”提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经济..
1.教材P79“探究问题”提示:(1)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尽快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2)“这一任务”是指发展工业。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在此情况下,发展工业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教材P80“探究问题”提示:(1)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
总览·网络构建区总览·网络构建区归纳·重点跨越区一、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归纳·重点跨越区归纳·重点跨越区二、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的认识 归纳·重点跨越区赏析·真题感悟区赏析·真题感悟区探索·思维发散区探索·思维发散区探索·思维发散区探索·思维发散区探索·思维发散区
诱思·自主学习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 诱思·自主学习区× 诱思·自主学习区商品交换 发展商 品经济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商品生产 诱思·自主学习区诱思·自主学习区两种所有制 生产力 生产资料 生活资料 诱思·自主学习区× 诱思·自主学习区决定 性调节 消极作用 点拨·合作探究区点拨·合作探究区点拨·合作探究区点拨·合作探究区点拨·合作探究区点拨·合作探究区点拨·合作探究区点拨·合作探究区[归纳总结]..
诱思·自主学习区社会主义社会 “以苏为鉴” 诱思·自主学习区《论十大关系》 诱思·自主学习区诱思·自主学习区调动国内外的一切 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中心思想 农民 中间势力 团结的力量 诱思·自主学习区× 诱思·自主学习区重工业 生产资料 农轻重 内地工业 经济建设 诱思·自主学习区× 诱思·自主学习区兼顾 中央 中央和地方 诱思·自主学习区诱思·自主学习区洋为中用 有分析有批判 诱思·自主学习区× 点拨·合作探究..
诱思·自主学习区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第一位 社会主义制度 诱思·自主学习区客观性 商品生产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诱思·自主学习区× 诱思·自主学习区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 公有化 剩余价值 诱思·自主学习区高度 技术 整个社会 诱思·自主学习区诱思·自主学习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生产部门 诱思·自主学习区诱思·自主学习区生产资料公有制 公有制 社会主义劳动者 诱思·自主学习区诱思·自主学习区商品生产 商品交换 个人消费品 调节者 有计划、按..
诱思·自主学习区战时共产主义 军事非常 军事主义 经济建设 新经济政策 诱思·自主学习区诱思·自主学习区粮食税 自由贸易 国家资本主义 诱思·自主学习区诱思·自主学习区工农联盟 国民经济 社会主义 改良主义 诱思·自主学习区对立物 调节 为解决困难 诱思·自主学习区× 点拨·合作探究区点拨·合作探究区点拨·合作探究区点拨·合作探究区[归纳总结]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点拨·合作探究区点拨·合作探究区点拨·合作探究..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商品经济?市场的作用如何?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些问题都作了初步探索。 请进入本框学习,了解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情景导入] (教师用书独有)第四框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1)你知道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背景吗?(2)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新中国成立后,怎样借鉴苏联、少走弯路?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这一报告中,毛泽东集中阐述了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成果。要知详细内容,请进入本框学习。[情景导入] (教师用书独有)第三框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在如何对待苏联经验的问题上,我国的态度先后有何变化?提示 随着苏联国内问题的暴露,我国对待苏联经验的态..
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从1925年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20世纪50年代初,斯大林发表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 那么,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成果具体有哪些?[情景导入] (教师用书独有)第二框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1)苏联“四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2)你知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