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资源列表>>数学>初中>七年级>下学期>沪教版
 

学年段

  • 全部资源
  • 教案
  • 课件
  • 试卷
  • 素材
  • 视频
星级筛选:
  • 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下第11章《图形与坐标》复习课课件ppt(共19张PPT)

    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下第11章《图形与坐标》复习课课件ppt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总结一下,并与同学交流. 回顾与思考 1.直线上点的位置如何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呢? 2.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它有什么作用? 3.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哪些?画函数图象有哪几步? 4.你对一次函数有哪些认识? 1.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 有序数对,记作(a,b) 2.确定一个物体位置的方法: (1)凭电影票找到座位 (2)地球仪上的经度和纬度 第一象限 第四象限 第三象限 第二象限 注 意:坐标轴上的点不..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2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6 星级:三星级


    立即下载
  • 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下:112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ppt(共14张PPT)

    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下:11.2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ppt 泰山出版社数学学科七年级 下学期多媒体教学课件 什么是数轴?   在直线上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就构成了数轴. A B 数轴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叫做这个点的坐标。例如点A在数轴上的坐标为-3,点B在数轴上的坐标为4。反过来,知道数轴上一个点的坐标,这个点在数轴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A ·D ·C ·B 想一想 ? 与利用数轴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类似,能不能 找到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呢? (例如图中A、B、C、D各点)? x轴或横轴..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2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6 星级:三星级


    立即下载
  •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使教学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我对新人教版11.2的知识进行了适当的重组和加工,力求给学生提供研究、探讨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自主“做数学”的过程,促使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 二、?教学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元旦联欢会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我就..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6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6 星级:四星级


    立即下载
  • 认识三角形(李艳星)

    2006年中学数学(初中组)说课教案 认 识 三 角 形 单 位:濮阳市实验中学 姓 名:李艳星 2006年8月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 数学 七年级 下册 第五章 第一节 认识三角形 说课程序: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6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6 星级:四星级


    立即下载
  • 认识三角形 说课稿

    认识三角形 说课稿 教材分析: 地位:三角形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多边形,三角形既是前面学过线段,角等知识的延续,又是学习四边形,相似性,圆等知识的基础。认识三角形是这一章的起始课,是学习三角形其他知识的铺垫. 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领会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又必将服务于实际,能帮助学生理解社会,适应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及三边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推力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极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2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6 星级:三星级


    立即下载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一)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 第五章 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一) 临川区云山中学 付志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难点 探..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2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6 星级:三星级


    立即下载
  • 平行线特征

    〖课 题〗 2.3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体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   3.情感价值观:在亲切、和谐、民主的探究氛围中,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探索直线平行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逆..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12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6 星级:五星级


    立即下载
  • 平行线的特征

    教学目标 同步教学知识内容 掌握并理解平行线的特征即平行线的性质,初步学习有条理地表达;应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推理和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 (1)历经平行线的特征的观察、猜想、操作、推理、交流、归纳等探究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实践探究能力; (2)在经历学习知识的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特征及特征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线的特征与平行线的判定的互逆关系。 教..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6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6 星级:四星级


    立即下载
  • 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回顾与思考 项城新华学校 崔喜洋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 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意义及其性质。 平行线的特征。 直线平行的条件。 利用尺规作简单的图形。 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复习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并会运用它们去说理。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经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方面的兴趣,体验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 教学重点 本章的所有重点内容。 ..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1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6 星级:二星级


    立即下载
  • 第2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第2节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七年级数学进阶学案 年级 初一(七年级)下学期 版本 北师大版 学科 数学 章节 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名称 第二节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课时 2课时 第一设计人 辅助设计人 要点概述 本学案的重点是会认各种图形下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并掌握直线平行的3个条件 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难点是判断两直线平行的说理过程。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2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6 星级:三星级


    立即下载
  • 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利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并了解它在尺规作图中的简单应用. (三)情感目标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与同学交流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二)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作图步骤中的语言,并会根据画图语言画出图形. 三、教具准备 师:圆规、直尺.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展示图片(记作投影片§2.4.1 A)..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2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6 星级:三星级


    立即下载
  • 实数2

    《认识百万分之一》 古泉中学 鲍峥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是: (1)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百万分之一进行感受,发展数感 (2)能用科学技术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3)能借助科学计算器进行有关科学记数法的计算 2、能力目标: (1)让学生感受运用与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是感受较小数据的重要方法. (2)学生通过分析、交流、合作、计算等活动,加深对较小数的认知,获取数学经验,发展数感. 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同伴发扬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对较小数据的信..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2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6 星级:三星级


    立即下载
  • 实数1

    北师大版 七(下) 数学 3.1 认识百万分之一(教案) 秀洲现代实验学校—严伟伟 教学目标: 1、借助于自己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百万分之一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能够用计算器处理较小的数据,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2、通过实验、讨论、猜想、估算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对百万分之一等小数的感受。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3、能用科学技术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小数的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数感,对小数有正确..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20点

    上传者:root上传时间:2012-03-06 星级:三星级


    立即下载
 共有13条记录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