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套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1,159人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1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通过分组实验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难点:实验时的计时。教学过程:【温故学】提出问题:1.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 3.速度的计算公..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怎样才能发出声音。 2.知道声音可以在哪些介质中传播? 3.了解声速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4.学会利用声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自学指导 1.实验观察 2.联系生活 声波 回声 四.新课 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 3.回声的形成 4.声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声音就消失。 2.声音可以依靠任何( )、( )、( )物质作介质传播,( ..
3.4 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课题 3.4 平均速度的测量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仪器材料 停表、卷尺、小红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
第三节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课 题 第三节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 ②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③初步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景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重..
第二节 探究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速度的概念. 2.难点:速度图像. 课前准备: 教学器材: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动画《百米赛跑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探究活动,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提出问题: 1.百米赛跑中怎样比较谁跑得快? 2.在为到达终点前怎样比较谁跑得快? 二、设计方案: 教师提供两辆不同规格的玩具小汽车A、B,长木板、钟表、刻度尺等工具...
北师大版《3.2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②理解速度的公式,知道速度的单位。 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生活经验找到定性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设计实验对物体运动快慢进行定量比较,建立速度的概念。并在此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科学探究法。 ②通过定量比较找到速度的公式,通过计算理解定量比较的好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