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套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1,159人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初步了解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表示的精确程度,理解求得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迁移知识和类比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迁移引入 1.学生的自我介绍 2.教师自我介绍 我..
使用说明:1、每个环节的继续都用方向键“向右”连接。2、几乎每个环节中都有自已的热区,实现热泪盈眶区的交互全主要靠鼠标;判断方法是当鼠标移到热区时,鼠标指针会变成手形。
统计图某地1993~1997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某地年的年降水量统计图1998年1月 制单位:毫米9208601005670704(1993~1997年)条形统计图单位:万元1998年1月制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折线统计图和桥村1997年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图1998年1月制扇形统计图统计图的优点:形象具体 一目了然 印象深刻某地年降水量统计图1998年1月制单位:毫米 1993年 1994年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西师版)四年级下条形统计图红色直条表示小兰做的学具黄色直条表示小华做的学具(1)体重在30kg以下的有(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2)体重在30kg--39kg的有( )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3)体重在39kg以上有(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835311615642再见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给学生的思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课堂引趣,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
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36页条形统计图和第140页的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2.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能运用统计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2.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题单一张。(补充一、补充二)【教学过程】一、复习统..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同学们要结合整数的简便计算的方法,找简单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减法,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凑整练习7.20.459.8112.465.885-(15+68) 48+25+52+175120-75-25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说这样算根据什么?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说这样算根据什么? 48+25+52+175=(48+52)+(25+175)=100+200=300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说这样算根据什么? =120-(75+25)=120-100=20120-75-25减法运算性质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法则. 2.运用法则和运算定律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2.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结合上题..
第六单元计划单元标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框架问题基本问题集中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单元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图形的观念内容问题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这两种图形.单元概述本单元十分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物中去抽象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关键词观察, 对比 , 操作.课程标准(本单元所针对课程标准或内容大纲):数学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 ..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2.能比较熟练地把一些数同一个数(数字相同)进行比较,知道其扩大、缩小及其倍数。 3.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和概括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概括、推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在○里填上>、<或=符号。(板演)0.36○0.36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