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0,418

首页>资源列表>>数学>初中>上学期>北师大版
 

学年段

  • 全部资源
  • 教案
  • 课件
  • 试卷
  • 素材
  • 视频
星级筛选:
  • 比例线段(一)教案

    课题:《比例线段(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成比例线段,比例中项等概念,会判断已知线段是否成比例,掌握比例基本性质能力目标:会利用性质解决比例中问题情感目标:结合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新问题,获得成就感以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勇气。二、教学重点:掌握成比例线段,比例中项等概念,会判断已知线段是否成比例,掌握比例基本性质三、教学难点:会利用性质解决比例中问题四、教学准备导学案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知识回顾线段的比二学案引领预习自学(一)成..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1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6-01-02 星级:二星级


    立即下载
  • 反比例函数教案

    反比例函数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形如y=(k为常数,且)的函数统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形式还有,xy=k(k0)。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如下表:函数图象性质反比例函数y=()k>0双曲线,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二减小,与x轴,y轴无交点k<0双曲线,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二增大,与x轴,y轴无交点3.(思考)当两个反比例函数的k的符号相同时,k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4.与反比..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6-01-02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北师版九年级数学6.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一、学生的知识状况分析  函数是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内容和数学模型。本节课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观察、分析过程,使学生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材以有趣的数学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的方式,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函数的数学思想,为学生能更好地"用数学"打下基础。.com关键信息:  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  2..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1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6-01-02 星级:二星级


    立即下载
  • 5.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课   题5.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教具三角尺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一、回顾交流、情境导入  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5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6-01-02 星级:一星级


    立即下载
  • 5.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

    课   题5.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3.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教学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作图。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教具三角尺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一、回顾交流、问题牵引  回顾:1.一次函数的图象是怎样的呢?你能画出y=-2x-1的..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6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6-01-02 星级:四星级


    立即下载
  • 5.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二)

    课   题5.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归纳、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2.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使学生从整体上领会研究函数的一般要求。教学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教具三角尺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一、观察联想、探究新知  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吗?  探索:(1)函数图象分别..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5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6-01-02 星级:一星级


    立即下载
  • 5.1 反比例函数

    课   题5.1  反比例函数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进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教具三角尺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提出:  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  (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  (..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2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6-01-02 星级:三星级


    立即下载
  • 视图(2)

    课  时第四章第一节第2课时课 题       视图(2)课   型新授课时 间2012年10月26日星期五节 次     第二节授 课 人李富强教材分析教科书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经历由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到其三种视图的转化过程.学情分析本课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从中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概念,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了一元一次方..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5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6-01-02 星级:一星级


    立即下载
  • 北师大版九上4.1 投影第一课时教案

    第四章  投影与视图1.投影(一)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有关经验。本课内容看似独立,但本质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事实上,在特殊位置下物体的平行投影便是物体的三种视图;人看物体时的情形与中心投影本质上是一致的。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由于本课知识互动较多,在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敢说、敢想、敢创造,需要学生互相交流、相互评价、相互补充,当然,由于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让学生进行过类似的学习活动,因此学生具有这样的活动经验基础。  二、..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5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6-01-02 星级:一星级


    立即下载
  • 北师大版九上4.1 投影第二课时教案

    第四章  投影与视图1.投影(二)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太阳光与影子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学生在物理上也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因,积累了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的有关知识,具备了探究影子在方向、大小和形状有变化的基本技能.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太阳光下的影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现象,学生站在阳光下就会在地面或墙上留下自己的影子,并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现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也在变化,获得了探究影子变化规律的经验基础.另外,根据新课程要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2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6-01-02 星级:三星级


    立即下载
  •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教案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教案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七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不确定事件及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并且掌握了求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的知识,前两个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借助于树状图、列表法计算两步随机实验的概率.但是学生对等可能性事件的理解还有待于加强。【出处:名师】二、教学任务分析  进一步经历用树状图、列表法计算随机实验的概率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利用树状图和列表法求概率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反思的习惯.  2.方法与过程目标:  鼓励学生思维..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6-01-02 星级:零星级


    立即下载
  • 2014版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案:24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2.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课   题2.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课型[来源:]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重点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学后记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学生活动一、回顾交流  [课堂小测]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下列..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5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6-01-02 星级:一星级


    立即下载
  • 2.2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教学设计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2.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初二上学期已经学习过开平方,知道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会利用开方求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并且也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经历了用估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过程,初步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意义;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用计算器估算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作用..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2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6-01-02 星级:三星级


    立即下载
  • 2.2 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二)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2.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二)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初二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过开平方根的定义以及完全平方公式,在上节课学生初步学习了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些为本节课学习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方程打下较好的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上一课时,学生已经经历了二次项系数为1的方程的解的过程,已经体会到其中转化的思想方法,这些都成为完成本课任务的活动经验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课程安排上这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10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6-01-02 星级:二星级


    立即下载
  •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导学案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学习目标:1、理解矩形的意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会用性质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3、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与应用。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画图说出它的几何语言。二、学习新知: 任务一:1、 自主学习(1)自学课本82页: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在变化过程中,何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大?这时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内角是多少度?为什么.co..

    类型:教案 需要精品点:5点

    上传者:admin上传时间:2016-01-02 星级:一星级


    立即下载
 共有383条记录        下一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