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套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1,159人
第2章-2.3.1-第1课时等比数列.pptpage1教学教法分析课前自主导学当堂双基达标易错易误辨析课堂互动探究课后知能检测 教师备课资源page2page3page4page5等比数列的定义 page6page7第2项 同一个常数 公比 q page8等比中项 等比数列 G2=xy page9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page10a1qn-1 page1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运算 page12page13page14page15page16page17等比数列的判断 page18page19page20page21等比数列的实际应用 page22page23page24page25page26page27page28page29page30page31page32page33page34page35page36课后知能检测 点击图标进入&h..
1-2-1-1.pptpage1page2page3page4课前预习目标课堂互动探究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page13page14page15page16page17page18page19page20page21page22page23page24page25page26page27page28page29page30page31page32page33page34page35
2.1.2 第1课时.pptpage1成才之路 · 数学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B版 · 必修1 page2函 数第二章page32.1 函 数第二章2.1.2 函数的表示方法第1课时 函数的表示方法page4page5page6有些函数的图象是不断上升的,你能类比登山台阶的过程将函数上升的趋势概括为可计算、比较的关系式吗?page71.函数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是通过列出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2)图象法就是用__________表示函数的方法.(3)解析法是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函数的方法.2.用描点法作出函数图象时,一般..
知识网络本章归纳整合要点归纳1.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进行有关证明,推理的基础,应记准每条性质应用的条件,保证每一步推理都有根据,主要性质及推论有:①对称性:a>b?b<a;②传递性:a>b,b>c?a>c;③加法法则:a>b?a+c>b+c;④移项法则:a+b>c?a>c-b;⑤同向可加性:a>b,c>d?a+c>b+d;⑥乘法法则:a>b,c>0?ac>bc或a>b,c<0?ac<bc;⑦同向正数不等式可乘性:a>b>0,c>d>0?ac>bd;⑧乘方法则:a>b>0,n∈N*?an..
3.5.2 简单线性规划【课标要求】1.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2.理解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概念.3.能应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核心扫描】1.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重点)2.对实际问题建立线性规划模型.(难点)自学导引线性规划中的基本概念最大值或最小值不等式组关于变量的一次函数关于变量的一次不等式(或等式)最大值或最小值试一试: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与y的系数有何关系?提示 一般地,对目标函数z=ax+by,若b>0,则纵截距与z同号,因此,纵截距最大时,z也最大;若b<..
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5.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课标要求】1.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的概念.2.会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3.会利用平面区域解决一些较简单的问题.【核心扫描】1.判断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重点)2.会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重点、难点) 自学导引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1)开半平面直线Ax+By+C=0把 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叫做开半平面.(2)闭半平面开半平面与直线Ax+By+C=0的 叫..
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课标要求】1.能根据实际情境建立不等式模型,并能用相关知识作出解答.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与均值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核心扫描】1.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均值不等式的应用.(重点).2.建立数学模型.(难点) 自学导引解不等式的应用题解有关不等式的应用题,首先要选用合适的字母表示题中的 ,再由题中给出的 &nb..
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课标要求】1.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了解三个“二次”的关系,会用三者关系解决问题.3.会解与一元二次不等式有关的恒成立问题.【核心扫描】1.解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重点)2.利用三个“二次”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难点) 自学导引1.一元二次不等式(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 或 ..
3.2 均值不等式【课标要求】1.熟练掌握均值不等式及变形应用.2.会用均值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核心扫描】1.均值不等式的应用.(重点)2.应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问题.(重点、难点) 自学导引1.重要不等式:对于任意实数a,b,a2+b2≥2ab,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3.算术平均值与几何平均值对任意两个正实数a,b,数 叫做a,b的算术平均值,数 &..
3.1.2 不等式的性质【课标要求】1.掌握不等式的性质.2.能够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数或式的大小比较,解不等式(组)和不等式证明.【核心扫描】1.不等式性质.(重点)2.不等式性质的应用.(重、难点) 自学导引不等式的性质(1)对称性:如果a>b,那么 ;如果b<a,那么 .(2)传递性:如果a>b,且b>c,则 .(3)加法法则:如果a>b,..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课标要求】1.了解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及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能用作差法比较大小.【核心扫描】1.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难点)2.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重点、难点) 自学导引1.如果a,b是两个实数,那么a≥b,即为 ;a≤b即为 .2.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和b在 &n..
章末质量评估(二)(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不为零,且前20项的和为S20=10N,则N可以是 ( ).A.a2+a15 B.a12+10a10 C.a2+a3 D.a9+a12解析 S20=·20=10(a9+a12),故选D.答案 D2.设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且Sn=,则= ( ).A. B. C. D.30解析 因为a5=S5-S4=,所以=30,故选D.答案 ..
数列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从实例引入 堆放的钢管 4, 5, 6,7,8,9,105、无穷多个数排成一列数:1, 1, 1, 1,…4、?1的正整数次幂:?1, 1, ?1, 1, …4, 5, 6, 7, 8, 9, 10?1, 1, ?1, 1, …1, 1, 1, 1,…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二、..
§2.1 数列的概念 一、知识要点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 排列的一列数叫数列.数列中的 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 项),第2项, …,第n项,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其中是数列的 ,叫做数列的 ,我们通常把一般形式的数列简记..
课题:数列的有关概念主要知识:1.数列的有关概念; 2.数列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2)图象法;(3)解析法;(4)递推法.3.与的关系:.主要方法:1.给出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时,要对项的特征进行认真的分析、化归; 2.数列前项的和和通项是数列中两个重要的量,在运用它们的关系式时,一定要注意条件 ,求通项时一定要验证是否适合.同步练习1. 写出下面各数列的一个通项:;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