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套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1,159人
《筏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4、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词。 5、了解黄河的常识,通过艄公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理解作者阐明的道理。 6、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导语) 黄河文化的兴起与内涵 源远流长,物华天宝。奔腾万里的黄河以她那博大的胸怀..
《长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⒈品味本文感情浓郁的语言特色。掌握生字词。 ⒉理解文章中抒发的情感,感受文章中长江的形象。 ⒊学习本文中昂扬向上的风格,培养乐观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 ⒈有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个特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 ⒉感受作者的情感,感受文章中长江的母亲形象是本文又一个教学重点。 ⒊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 ⒈如何再现时代特色,让学生正确准确地感受作者的情怀,把握文章的主题 思想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难点。 ⒉感受作者..
北师大版七下语文第一单元 千古涛声第2课《筏子》参考课件.pptpage1page2筏子袁鹰page3筏子page4雁滩page5黄河艄公page6黄河艄公战胜惊涛骇浪page7黄河滚滚 一泻千里page8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page9大水车page10page11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像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
北师大版七下语文第一单元 千古涛声第1课《长江》参考课件.pptpage1长 江郭 风page2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2、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 3、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4、在朗读中领悟作者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page3 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黄河颂》教学课件(44张PPT).pptpage1中国阳光大道Npage2黄 河 颂光未然page3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学习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读、议、说,展示成果。page4一、自主朗诵,初感黄河。朗读任务:1.自主完成预习学案1-2小题.2.初读感知: &nb..
袁鹰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在上海读完中学、大学后,曾在中学任教。1945年底到上海《世界晨报》任记者,1947年初编辑上海《联合晚报》文艺副刊。其间写了很多反映青年学生生活的小说、散文和诗。上海解放后,任《解放日报》记者,1952年调北京《人民日报》工作,曾任文艺部主任,《人民文学》编委,《散文世界》主编等。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留春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秋水》等。袁鹰散文作品善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运河
课前欣赏 演唱:郭兰英 《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作者:刘元举 作者简介 刘元举:1954年生于辽宁大连,祖籍山东龙口.20世纪80年代末调入《鸭绿江》文学月刊社.历任小说组组长,编辑室主任,主编社长.1988年孤身闯过黄河源.1995年奔赴柴达木,有散文集《上帝广场》《表述空间》.另外,还有报告文学集《黄河悲歌》《中国钢琴梦》《爸爸的心就这么高—钢琴天才郎朗他的父亲》等 请给下面的词注音哦! 铆﹙ ﹚牢 角逐﹙ ﹚ 简陋 ﹙ ﹚ 卑微﹙ ﹚ 偌﹙ ﹚大 惬﹙ ﹚意 戛﹙﹚然 蓦地 ﹙ ﹚ 沉..
请找出描写纤夫中,让你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语句. 于是他们使出全部力量,像着了魔似的,大幅度地加倍弯腰,有时力量用到极限就全身趴在地上匍匐前进,像田里的牲口. 细腻的语言细致真切的刻画了纤夫在纤绳下挣命的场景 苦力 从早干到夜,从夜干到早,眼睛都迷糊了,骨头架子都要散了,干那,干那,嗨呦嗬,嗨呦嗬,沉重的钢条,铁板都往我们身上压,为了两顿吃不饱的饭,嗨呦嗬.嗨呦嗬成天流血,成天流汗,在血与汗的伤口,搬哪,搬哪,哎呦嘿, ,哎呦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