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套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1,159人
生活中的轴对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欣赏,了解轴对称、对称轴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教程与方法:根据轴对称的定义,能够设计出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说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重点: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难点:通过实例欣赏,得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定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对称的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美丽并且真实的。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建筑中,不论在艺术中还是在科学中,甚至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对称的形式都随处可..
第10章 轴 对 称、平移与旋转 10、1生活中的轴对称 第一课时 生活中的轴对称 教学目的 1.通过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图片,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通过试验,归纳出轴对称图形概念,能用概念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的动手试验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重点、难点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教学重点,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一些关于轴对称的图片、半透明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展示图片,认识一些轴对称图形。 ..
"三角形的外角和"说课稿一、 教材特点及本节课的地位: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引入,结合刚刚学完的外角,然后探索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外角和定理,在呈现方式上改变了以往的"结论-例题-练习"的陈述模式,而是采用"问题-探究-发现"的研究模式,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有关结论,再通过简单的说理,使学生相信结论的科学性。(数学上任何结论都要经过科学的验证才具有说服力)在整个教材的处理上,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力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探究..
认识三角形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基本要素。2、 了解三角形的边、内角、外角、顶点等概念,能区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3、 会按角、边的关系将三角形分别进行分类。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理解有关概念。教学难点:按角度、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 大家认识三角形吗?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2、..
课 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内容第 2 课时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目的要求掌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并能熟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重点难点应用规律熟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 复习导入:1、解不等式组。, x>12 3 2x x+3 2x-1>5 2 3x ..
课 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内容第 1 课时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目的要求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意义;2、掌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常规方法,并会在数轴上正确确定其解集。重点难点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常规方法一、 复习导入:1、解不等式3,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评议。教师强调各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2、出示问题3:用每分钟可抽30吨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里积存的污水,估计积存的污水不少于1200吨且不超过1500吨,那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能够将污水..
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集体备课教案科目《华东版》数学年级七年级主备人七年级数学组课 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上课人苏玉婷教学目标 由问题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必要性,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初步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会在数轴上表示它的解集。教学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步骤。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数轴找不等式组中几个解集的公共部分教具准备多媒体及黑板教 学 过 程教 师 ..
淇滨区第一中学教案 年级 班 执课教师: 执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加减法(1)课时安排7第3 课时教学课型新授课□ 实(试)验课□ 复习课□ 实践课□ 其他□教学目标 1.学..
淇滨区第一中学教案 年级 班 执课教师: 执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应用课时安排7第6课时教学课型新授课□ 实(试)验课□ 复习课□ 实践课□ 其他□教学目标1. 灵活运用代入消元..
淇滨区第一中学教案 年级 班 执课教师: 执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2)课时安排7第2 课时教学课型新授课□ 实(试)验课□ 复习课□ 实践课□ 其他□教学目标 1.能熟练..
6.3实践与探索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2.难点: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2.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 二、新授&nbs..
6.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 (2)5+2x=4x &nb..
淇滨区第一中学教案 七年级 班 执课教师: 执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相交线课时安排1第 1 课时教学课型新授课□新 实(试)验课□  ..
§5.2.2 平行线的判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运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来说明两条直线平行; 2、使学生通过对三种判定方法的学习,能灵活地利用平行线的三个识别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分析: 重点:对三种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难点:如何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方法。 教具准备: 学生与老师各准备一个可活动的"三线八角"的模型。 教学设想: 运用对比、比较来寻找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课从平行线的位置感来入手,..
5.2 平行线1.平行线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它的画法,培养学生画图的基本技能. 2、理解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过程性目标 1.通过观察和画平行线,感受平行线的实际意义,体验平行线的特征; 2.探索 "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结论,体会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方法.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当我们去操场进行跳高训练时,你们有没有发现横杆在阳光的照射下,在地面上留下了它的影子,这影子和横杆有交点吗?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