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套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1,159人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三颗纽扣”的房子 作者简介 姜尼·罗大里(1920~1980),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1944年参加意大利共产党,战后他长期担任记者和儿童副刊的编辑,办过儿童杂志,他了解儿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40年代开始写童谣和童话故事,一生为儿童写出大量作品,成为世界儿童文学泰斗。 主要作品有长篇童话 《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童话集《21加1个童话》,《蓝箭》,《电话里的故事》,《有3个结尾的童话》等。儿童小说《3个小流浪儿》;儿童诗《童谣..
“扫一室”与“扫天下”一滴水可以成为一个大世界吗?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滴水,我国13亿人口就会浪费13亿滴水,相当于260吨水,如果每人每天吃10千克的水,这些水可供1人吃26 000天,也就是70年。如果每人浪费一粒米,全国每天浪费掉13亿粒米,一粒米大约重0.025克,这13亿粒米大约重75吨,假如一人天能吃掉0.75克米。这些米足够一人吃10万天,也就是274年。数据分析“扫一室”与“扫天下 ”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读文圈画。谈感受懒散 寒暄 污浊 轰轰烈烈理直气壮 志存高远..
语文天地十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按要求积累优美词句,并学会评析;理解并积累与“大”和“小”有关的名人名言;能按要求进行习作;独立阅读并理解短文。能力目标:通过积累、摘录、阅读、评议及习作等完成语文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情感目标:明白“大”与“小”的关系,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按要求进行习作,弄清“大”与“小”的关系。教学方法:积累、摘录、阅读、实践相结合。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1.回顾..
井底之蛙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疲倦、邀请、瞠目结舌、渺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 3.对照课文,注意朗读古文的语调,领悟寓意。 重难点、关键: 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很渺小。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有关大海的录像片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汇报预习,导入新课 1.由学生汇报课前预习——所搜集的寓言故事概要及其寓意。 2.教师..
“扫一室”与“扫天下” 教学目的: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二、情感态度目标: 1、熟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点是理解课..
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井底之蛙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 “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 井底之蛙 躍一陣 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 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 井底之蛙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后汉书·陈蕃传》 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fán xuē āng fǎng Zhī zhū zhuó xuān zāo hōng
“三颗纽扣”的房子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2.能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和故事情节。3.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见困助人的爱心。4.以演带读,尝试改编课本剧,揣摩人物性格,演绎剧情。 作者简介 姜尼·罗大里(Gianni Rodari,1920~1980),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生业小镇奥梅尼亚一个面包师家庭,母亲当过女工和女仆,毕业于师范学校。他教过小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反法西斯斗争,1944年参加意大利共产党,战后他长期担任记者和儿童副刊的编辑,办过儿童杂志,他了..
“扫一室”与“扫天下” 教学目标 1.熟练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作过程中语言的简洁,用词的精确,感受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 3.通过讨论、交流、辩论等方式明白“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感受“小事”的重要性。知道“只有勤扫‘一室’,才能‘扫天下’”“心存大志要从小事做起”的道理。 4.通过扩展阅读,深化课文主题,丰富知识背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
“三颗纽扣”的房子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并能灵活运用。 2.引导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和故事情节。 3.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4.以演带读,引导学生改编课本剧,揣摩人物性格,演绎剧情。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录音机、音乐磁带、人物头饰等。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以讲童话故事的方法引发激情) ..
井底之蛙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的“渺小”。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写字表里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懂得“井底之蛙”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板书课题] 井底之蛙 [出示生字卡片] 检查读音。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鳖对世界的不同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