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传资料388套 / 总1188,912套
新注册会员35人 / 总7911,159人
编 号课 题课 型编写人审核人时 间2.1勾股定理(1)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发现勾股定理的过程,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掌握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出示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n..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新教材交流教案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灌云实验中学 朱如梅 课 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课 型 授新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合作交流等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能结合具体问题和情境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会用分别..
课 题第11章 图形的全等课时分配本课(章节)需 1 课时本 节 课 为 第 1 课时为 本 学期总第 课时11.1 全等图形教学目标1、会说出什么样的图形是全等图形2、理解全等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全等图形的识别方法重 点理解全等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全等图形的识别方法难 点难点是全等图形的识别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探索交流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计算机或投影片教 师 &nbs..
数学活动 设计象形图 【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二章数学活动《设计象形图》一、教学目标:1、 经历想象、设计、欣赏象形图的活动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由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2、 在生活中获得美的享受,提高欣赏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做数学"、"用数学",经历操作、思考与交流等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探索实践和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1.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教学目标: 1.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掌握等边对等角的性质; 3.掌握"三线合一"的性质;教学准备: 尺规作图工具教学重点: 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操作、实践: 取一等腰三角形纸片,照图折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A ..
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主备人:赵玉春 审核:八年级数学备课组 时间:2012年9月1日 班级: 组别:___________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
1.2轴对称的性质(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能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在轴对称图形中找出对称点,会根据已知的对称点画出对称轴.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折纸操作经历轴对称图形性质的探究过程,形成对轴对称性质的深刻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体会图形中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难..
6.3余角、补角、对顶角(1)一、课前准备:(1)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 ,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 。21·cn·jy·com 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 ,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 。www.21-cn-jy.com(2)30°的余角是_____,补角是_____..
6.3余角、补角、对顶角(1)一、教学目标目的与要求:了解互余、互补、的概念,熟练掌握余角、补角的性质。知识与技能:能准确地画出图形,掌握角的关系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说理论证能力,会进行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二、教学重难点1、互余、互补、的概念,余角、补角的性质。2、概念及性质的运用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三角板演示:观察图形,找出α,β之间的关系。(二)、新授 如果2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这2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co..
课题6.3余角、补角、对顶角(1)课型新 授主备马威威审核张建华教学目标1、了解互余、互补、对顶角的概念,熟练掌握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2、能准确地画出图形,掌握角的关系的应用。3、树立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说理论证能力,会进行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重 点1、余角、补角,概念2、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难 点同上学 习 过 程..
6.3余角、补角、对顶角(2)一、教学目标 目的与要求 了解对顶角的概念,熟练掌握对顶角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能准确地画出图形,掌握角的关系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说理论证能力,会进行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二、教学重难点 1、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来源: 2、概念及性质的运用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1、如何,测量古塔的底座的角度。 2、小孔成像:我国古..
课 题§5.4 从三个方向看(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根据三个视图,识别简单几何体,想象出一些简单物体的形状,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来源: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物体,发展空间观察教学重点根据三视图,想象出一些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难点根据三视图,想象小立方块搭拼图的形状教具准备投影仪,小立方块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设计意图一. 情景创设:1. 用5个小立方块搭几何体,根据所搭几何体,画出它的三个视图..
5.4《从三个方向看》一、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①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 ②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能力目标:①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活动经验 ②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情感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 心,初步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二、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